部编版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4: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蝴蝶的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躲避(bì) 喧嚷(rǎng) 轻盈(yíng)
B.炊烟(chuī) 沾污(zhān) 禁得起(jīn)
C.家雀(qiǎo) 着急(zhāo) 斜挂(xié)
D.素洁(sù) 翻转(zhuǎn) 屋檐(yán)
2.下面问句类型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人们在苍蝇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呢?发明了“气体分析仪”。
C.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
D.你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知道。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躲避(bì) 震撼(gǎn) 喧嚷(xuān)
B.斑斓(lán) 藏身(cáng) 湿漉漉(lù)
C.家雀(què) 炊烟(chuī) 屋檐(yán)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躲避 B.墙壁 C.臂膀 D.偏僻
5.下面选项中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  )
A.人声鼎沸 B.鸦雀无声 C.议论纷纷 D.窃窃私语
二、填空题
6.请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驾( ) 幻( ) 赖( ) 核( ) 控( )
架( ) 幼( ) 懒( ) 孩( ) 腔( )
7.给生字注音、组词。
素( )( )
炊( )( )
檐( )( )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课文《蝴蝶的家》内容回答问题。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极力描写狂风暴雨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为什么要写两个小朋友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会改把字句或被字句。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浓的花香弥漫了整个校园。(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的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0.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
11.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发挥想象,自己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但是,一个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她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当天下雨时,她们就急忙跑到家里去啦!”不过她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来没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是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这也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那它们会不会藏在树叶下面 这倒有些说得过去 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沉重——(   )   刚强——(   )
14.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15.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ABB) 、 、
16.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写:
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着急(zhāo)应为zháo
着是一个多音字。
[ zhe ]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话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茶几上放~一瓶花。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步子大~点儿。快~点儿写。手可要轻~点儿。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沿~。朝~。照~。为~。
[ zhuó ]1.穿(衣):穿~。吃~不尽。2.接触;挨上:附~。~陆。不~边际。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笔。~眼。~手。~色。~墨。不~痕迹。4.着落:寻找无~。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 zháo ]1.接触;挨上:上不~天,下不~地。2.感受;受到:~风。~凉。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了。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了。打~了。猜~了。5.入睡:一上床就~了。
[ zhāo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儿。支~儿。2.同“招3”3.放;搁进去:~点儿盐。4.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哇!。~,咱们就这么办!
2.C
【详解】
ABD都是设问句,有问有答,C选项是疑问句。
故答案为:C
3.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震撼(gǎn)——hàn:(动)震动;摇撼。
B.全部正确。
C.家雀(què)——qiǎo:麻雀,是雀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
4.D
【详解】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字音的掌握,首先要准确对拼音进行正确的拼读,然后结合题干仔细分析声母和韵母在选项的拼读中有哪个字与其他选项不同。
A.躲避bì
B.墙壁bì
C.臂膀bì
D.偏僻pì
从上面选项的拼音拼写来看A、B、C三个选项开头声母都是“b”,唯独D中的拼音拼写开头声母为“p”
5.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A项。
A项: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
B项: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C项:议论纷纷:纷纷:多而杂乱。议论很多、很杂。指看法不一致,各种说法很多。
D项:窃窃私语:窃窃:声音细微。语:说话。背着人小声交谈。
6. 驾车 幻想 依赖 枣核 控制 木架 幼儿 懒惰 孩子 腔调
【详解】
7. sù 素洁 chuī 炊烟 yán 房檐
【详解】
在做字音类的题时,首先得记清汉字读音,有些汉字读音易混淆,所以需要分清前后鼻韵、平翘舌、鼻边音等。
故答案为:sù、素洁;chuī、炊烟;yán、房檐。
8. 作者越是描写风雨之猛,越是能反衬出蝴蝶的柔弱,从而作者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生发出对蝴蝶的关爱,对蝴蝶的家在哪里的探索。 用两个小朋友的话写出了在孩子们眼中蝴蝶的家是一个诗意、美好的存在,也是美好愿望的寄托。引用他们的话也表明作者希望所有的精灵都有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属,表达了作者对万物众生的博爱。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1.本题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原文“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可知,作者极力描写狂风暴雨的目的是通过暴风雨反衬出蝴蝶的柔弱,从而作者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生发出对蝴蝶的关爱,对蝴蝶的家在哪里的探索。
2.本题根据课文中两个小朋友的话“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和“一个女孩对我说: ‘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冒着炊烟的屋檐下避雨。一定是这样的。’”可知,作者用两个小朋友的话写出了在孩子们眼中蝴蝶的家是一个诗意、美好的存在,也是美好愿望的寄托。引用他们的话也表明作者希望所有的精灵都有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属,表达了作者对万物众生的博爱。
9. 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整个校园被浓浓的花香弥漫了。
10. 反问 这是难为蝴蝶。
11.她们的家因为怕被人打扰,所以一定很秘密,美丽而甜蜜。我想它的家在美丽的花朵下。
12.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10.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第三步:问号变句号。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强调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11.联系上下文内容,想象描写情境,想象的内容应该与材料设置的情境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服从材料的整体安排,并使前后文之间彼此照应,因此,可先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从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再加以整理和描绘,作出合乎情景、合乎情理的想象。
12.答题时,注意短文内容的完整性,所续之结果与所给材料要结合在一起,衔接要自然,意思连贯。
13.确信 轻盈 柔弱
14.? 。 : ! ? ,
15.示例:黑压压 水淋淋 胖乎乎
16.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17.示例:草叶下呢?草也太窄了,怎么能容它们藏身呢?
18.屋宇 麦田 松林 花儿 老树干的底面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