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一、选择题
1.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民的智慧难道不是无穷无尽的吗?
B.很多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
C.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D.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B.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C.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的劳动者。
D.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侵(qīn luè) 堡垒(bǎo lěi) 岔道(cà)
B.碉(diāo)堡 妨碍(fáng ài) 任丘(rén qiū)
C.隐蔽(bì) 吆喝(yāo hè) 陷(xiàn)坑
D.岔(chà)道 拴住(shuān) 孑口(jí)
4.地道战能够取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有( )(多选)
A.冀中人民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B.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D.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斗志,这是智慧的源泉。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防御(yù) 凛冽(lǐn) 含情脉脉(mò)
B.酬谢(chóu) 龟裂(jūn) 万马齐喑(yīn)
C.间隔(jiān) 勉强(qiǎng) 不可估量(liang)
二、填空题
6.查阅资料,试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冉庄地道战遗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1)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
(2)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
三、语言表达
读句子,做练习。
8.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1)这句话介绍的是地道战____________。
(2)用句中带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的古诗。
(2)这句话体现了地道战___________的特点。
(3)用带点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写句子。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与理解。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 )进了活道,他们( )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源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1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2.有一位同学根据选文画了一张“地道示意图”,请帮他补充完整。
1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选文中指_______,引用这个成语的好处是________。
14.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__,所以我读得很快。我还能借助“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关键词,把握这段话的内容。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到外地出差(chāichā)的途中,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的床上、办公桌(zhuōzuō)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jǐnjìn)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晢学家的著作,他都读过。文学方面,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和李商隐的诗及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携带着。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5.用“√”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沉浸:______________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
17.仿写句子。
毛主席即使到外地出差的途中,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修辞的掌握和辨析。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A.从“人民的智慧难道不是无穷无尽的吗?”来看属于反问修辞。
B.从“很多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来看出现了三个连续的“有的”属于排比修辞。
C.“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只是单纯介绍了地道的样子,没有修辞。
D.从“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看进行了引用,也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比喻。把“把‘孑口’守住”比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病句的辨析。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从“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来看,啄木鸟和燕子属于鸟,青蛙不属于鸟,属于语序颠倒,可为改为:燕子、啄木鸟等益鸟和青蛙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B.从“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来看属于成分残缺,应改为: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反映古今中外内容的新影片。
C.从“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的劳动者。”来看属于成分残缺,应改为: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3.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区分声调和韵母,平时要多读、多记。
A.侵的正确读音是qīn lüè ,岔道的正确读音是chà。
B.字音全部正确。
C.吆喝的正确读音是yāo he。
D.孑口的正确读音是jié。
4.ABCD
【详解】
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的综合考查。地道战能够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我们结合课文整体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冀中人民的勇敢顽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敌人的扫荡,团结一致,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靠着地道坚持生产和敌后游击战争。其次,冀中人民有智慧和才能,地道的式样多,结构奇特,地道的作用奇特,关键是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待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5.C
6.号称平原奇观的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战争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抗日战争期间,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击日寇,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详解】
此题考查我们对课外知识的积累。
冉庄地道战遗址,号称平原奇观,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战争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抗日战争期间,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击日寇,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7. 地道式样众多,互相连通。 写雪中送炭的事情。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句义。学生需要抓准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1)从“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中的“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可以体现出地道的样式多;后句体现了不仅样式多而且是互通的。
(2)从“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可以体现“您”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送来了食物,如雪中送炭。
8. 产生的原因 为了能考出好成绩,我每天都在认真学习。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9. 唐 李白 易守难攻 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8.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分析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答案为:产生的原因 为了能考出好成绩,我每天都在认真学习。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9.考查学生对诗句的掌握情况,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写句子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关联词语关系的前提下,会用关联词语写句子,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唐 李白 易守难攻 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10. 人民挖了地道。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把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深深地感动了。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3)“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11.就算…也… 只要…就…
12.陷坑 “孑口”
“迷惑洞” 死道
13.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能把“子口”守住 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孑口”的特点
14. 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方式 无线电 有线电
1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
就算……也:表示假设关系。
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
12.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从“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 )进了活道,他们( )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 ,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得出地道示意图。
13.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选文中指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能把“子口”守住,引用这个成语的好处是: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孑口”的特点。
14.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也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这段话讲的是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方式。我们可以借助“无线电”“有线电”这两个关键词,把握这段话的内容。
15.chāi√ zhuō√ jìn√
16. 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17.即使老师没在教室,同学们也很安静。
18.毛主席很勤奋、用功、刻苦,他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所以才能成为中国有名的思想家、诗人、革命家。
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16.考查对语句的辨析和理解,在解答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通过阅读后文可知毛主席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吃饭。“沉浸”指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一有空就看书”说明毛主席爱看书。来理解“手不释卷”:指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17.考查仿写句子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本题中要知道“即使……也……”是什么关系的关联词,然后在写句子。
18.考查谈阅读感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阐述。结合内容“毛主席的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