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题答案
1.C[解析]甘油、葡萄糖、维生素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纤维素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2.B
3.A[解析]血管乙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4.C[解析]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不是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
5.D[解析]吸烟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使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危害他人。
6.C
7.C[解析]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用碘液检测淀粉,但不能检测麦芽糖,A错误;血液加入抗凝剂会出现分层现象,所以在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B错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高,不能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D错误。
8.B[解析]此实验的变量是酒精溶液浓度,清水组是对照组。
9.A
10.B[解析]判断心脏的左右侧,可用手捏心室的两侧,较厚的一侧是左心室,较薄的一侧是右心室,所以通过用手捏心室壁,即可判断出心脏的左右,B错误。
11.([解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原尿中的葡萄糖经过重新吸收后回到的结构是[③]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12.C
13.B[解析]在腕部内侧能够摸到搏动的血管是动脉,B错误。
14.B[解析]由分析可知,A血管为动脉血管,动脉血管内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错误。
15.[解析]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有机物,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但它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B不正确;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D不正确。
16.[解析]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所以乙是蛋白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了,因此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所以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故丙是葡萄糖;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素浓度升高,故甲是尿素。
17.D [解析]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果是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8.D
19.B[解析]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20.B[解析]若甲中z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错误;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 ab 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C错误;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 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D错误。
21.(1)单行(2)小肠绒笔A(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
血红蛋白(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③肾小管(5)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2.(1)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2)肋间肌和膈肌两红细胞(或:血红蛋门)(3)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4)C、D、E葡萄糖
23.(1)X小肠长: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答出两条即可)(2)ce舒张
(3)B.D.①(三个缺一不可)瓣膜尿素和氧气
(4)肾小球
24.(1)组织物质交换(2)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线粒体小肠长5~
6m;小肠内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3)水、无机盐、尿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外毛细血管网(5)化学性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冷却后滴加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