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共25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共25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5:18:4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破山寺后禅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揣摩诗句的含义。
3、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2、揣摩诗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
揣摩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在唐代的诗人当中,被称为“王孟”的是哪两位诗人?
对,王维和孟浩然。他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除了“王孟”,还有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常建(708-765 ),唐代诗人, 籍贯、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天宝中,官盱眙(xūyí)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
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2、 题目解说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清晨入古寺 ( ) 曲径通幽处 ( ) 禅房花木深( )
万籁此都寂 ( )( ) 但余钟磬音( )
解释加点词:
初日照高林 初日: 。
曲径通幽处 曲: 。
禅房花木深 禅房: 。
山光悦鸟性 悦: 。
潭影空人心 空: 。人心: 。
万籁此都寂 万籁: 。
但余钟磬音 但: 。鈡磬: 。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翻译诗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内容概括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3、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
【课堂检测】
填空:
1)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余音绕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宁静愉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自由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问答:
1)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或颈联。
3)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扩展延伸】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中的“空”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空”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这首诗在写法上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此诗。
2、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破山寺后禅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揣摩诗句的含义。
3、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2、揣摩诗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
揣摩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在唐代的诗人当中,被称为“王孟”的是哪两位诗人?
对,王维和孟浩然。他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除了“王孟”,还有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常建(708-765 ),唐代诗人, 籍贯、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天宝中,官盱眙(xūyí)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
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2、 题目解说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清晨入古寺 ( ) 曲径通幽处 ( ) 禅房花木深( )
万籁此都寂 ( )( ) 但余钟磬音( )
【答案】
清晨入古寺( sì )  曲径通幽处( qū )  禅房花木深( chán )
万籁此都寂 ( lài  jì)  但余钟磬音( qìng)
解释加点词:
初日照高林 初日: 。
曲径通幽处 曲: 。
禅房花木深 禅房: 。
山光悦鸟性 悦: 。
潭影空人心 空: 。人心: 。
万籁此都寂 万籁: 。
但余钟磬音 但: 。鈡磬: 。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答案】
初日照高林 初日:早上的太阳。
曲径通幽处 曲:弯折。
禅房花木深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山光悦鸟性 悦:使……悦。
潭影空人心 空:使……空明。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万籁此都寂 万籁:凡能发出声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
但余钟磬音 但:只。鈡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鈡磬作为报时或召集信号。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翻译诗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答案】
清晨,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着山林。
竹影婆娑的曲折小径通向古寺的幽静后院,僧人诵经的禅房就掩映在茂盛的花木之中。
朝阳下,山林焕发着光彩,使鸟儿也高兴起来,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叫;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使人俗念全消,心灵变得纯净。
此时,万籁俱寂,只有禅院中的钟磬之声悠悠地传来。
内容概括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描写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宁静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
主题思想:
【答案】本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合作探究】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答案】“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暗示此处少有人来,营造了“空灵”的意境,与后文的“空人心”相照应,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答案】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
【答案】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
【课堂检测】
填空:
1)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余音绕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宁静愉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自由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余音绕梁之感的诗句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宁静愉悦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自由生活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阅读问答:
1)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第一问:颈联描绘的是一幅空灵幽静的画面(答到“幽静“特点即可)。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除。
第二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之情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或颈联。
【答案】
首联:首句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颈联:。“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字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的情态; 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空”是说潭水清澈,使人心中的俗念、杂念、烦恼消除。 “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心中的种种烦恼、俗念顿消,心灵纯净,心胸宽阔的样子。“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3)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矛盾。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尘世万物间的其他声音都没有了,只剩下钟磬之音,袅袅不绝,进一步衬托禅院的幽静,作者以声静来衬写心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门清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淡淡忧伤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扩展延伸】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展示的画面。
【答案】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这首诗中的“空”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空”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本诗的“空''字写出了山野的空旷寂静;而《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空”表现了诗人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这首诗在写法上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以声衬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来衬托山中的寂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竹林中洗衣女的喧笑声来衬托山中的幽静。
【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此诗。
2、 完成拓展延伸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2、揣摩诗句的含义。3、背诵、默写诗歌。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感情。2、揣摩诗句的含义
难点 揣摩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唐代的诗人当中,被称为“王孟”的是哪两位诗人?对,王维和孟浩然。他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除了“王孟”,还有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2、揣摩诗句的含义。3、背诵、默写诗歌。作者简介:常建(708-765 ),唐代诗人, 籍贯、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天宝中,官盱眙(xūyí)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题解: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读诗歌,读准字音清晨入古寺( sì )  曲径通幽处( qū )  禅房花木深( chán )万籁此都寂 ( lài  jì)  但余钟磬音( qìng)读诗歌,读准停顿: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读诗歌,读懂意思首联:入:进入。初日:初升的太阳。清晨,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着山林。颔联: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方。禅房:僧侣的住所。竹影婆娑的曲折小径通向古寺的幽静后院,僧人诵经的禅房就掩映在茂盛的花木之中。颈联: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朝阳下,山林焕发着光彩,使鸟儿也高兴起来,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叫;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使人俗念全消,心灵变得纯净。尾联:万籁:各种声音。此:这里。但:只。磬: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此时,万籁俱寂,只有禅院中的钟磬之声悠悠地传来。读诗歌,品味意境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高林”即“丛林”,一语双关,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成语“曲径通幽”源于此诗,意思是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颈联:“悦”、“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欢悦”、“使……空明”。 “悦鸟性”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空人心”应对“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尾联:两句以动(声音)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成语“万籁俱寂”源于此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总结:本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入寺所见(清晨 古寺)颔联:移步换景 禅房幽深肃穆的环境氛围 (幽深)颈联:美好的自然山水 内心愉悦脱俗(悦 空)尾联:以声衬静 宁静气氛 (寂 音)合作探究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特别是“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暗示此处少有人来,营造了“空灵”的意境,与后文的“空人心”相照应,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对世俗生活的厌倦。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3、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读,注音划停顿讨论目标1、3 明确目标了解作者目标1、3目标1、3目标2目标2目标2
【课堂检测】填空:1)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余音绕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宁静愉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4)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自由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阅读问答:1)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或颈联。3)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扩展延伸】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展示的画面。2、这首诗中的“空”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空”表达上有什么不同?3、这首诗在写法上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诗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新知导入
在唐代的诗人当中,被称为“王孟”的是哪两位诗人?
对,王维和孟浩然。
他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除了“王孟”,还有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揣摩诗句的含义。
3、背诵、默写诗歌。
新知讲解
常建(708-765 ),唐代诗人, 籍贯、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天宝中,官盱眙(xūyí)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
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解题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读诗歌,读准字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读诗歌,读准停顿

 
qū   chán
lài  jì qìng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入:进入。初日:初升的太阳。
清晨,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着山林。
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方。禅房:僧侣的住所。
竹影婆娑的曲折小径通向古寺的幽静后院,僧人诵经的禅房就掩映在茂盛的花木之中。
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
朝阳下,山林焕发着光彩,使鸟儿也高兴起来,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叫;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使人俗念全消,心灵变得纯净。
万籁:各种声音。此:这里。但:只。磬: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
此时,万籁俱寂,只有禅院中的钟磬之声悠悠地传来。
读诗歌,读懂意思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读诗歌,品味意境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
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高林”即“丛林”,一语双关,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读诗歌,品味意境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成语“曲径通幽”源于此诗,意思是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
读诗歌,品味意境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欢悦”、“使……空明”。 
“悦鸟性”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
“空人心”应对“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
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读诗歌,品味意境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两句以动(声音)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成语“万籁俱寂”源于此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读诗歌,品味意境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
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
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
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
总结:
本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交代时间、地点、入寺所见
移步换景 禅房幽深肃穆的环境氛围
美好的自然山水 内心愉悦脱俗
以声衬静 宁静气氛
合作探究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特别是“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暗示此处少有人来,营造了“空灵”的意境,与后文的“空人心”相照应,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合作探究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合作探究
3、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
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
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
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这首诗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课堂练习
填空:
1)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余音绕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宁静愉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自由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问答:
1)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或颈联。


3)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提高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中的“空”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空”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这首诗在写法上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此诗。


2、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清晨 古寺
幽 深
悦 空
寂 音




喜悦
隐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