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课件(共26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课件(共26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5:31:4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3、背诵、默写这首词。
【学习重点】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3、背诵、默写这首词。
【学习难点】
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猜文人: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四川眉山人
对,苏轼
我们学过他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的第一阶段痛苦孤独里写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感悟他的心灵世界。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州人。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苏轼一生才情豪放。诗、文、词皆独步一时。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 题目解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3、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缺月挂疏桐( ) 缥缈孤鸿影( )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
解释加点词
缺月挂疏桐 疏桐: 。
漏断人初静 漏断: 。漏, 。
谁见幽人独往来 幽人: 。
缥缈孤鸿影 缥缈: 。孤鸿: 。
有恨无人省 省: 。
寂寞沙洲冷 沙洲: 。
翻译全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内容概括
1)全词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2)概括上片、下片的内容。

3)概括主旨:
【合作探究】
1)结合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2)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4)你认为本次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课堂检测】
理解性填空:
1)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
2)写自己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的句子是 。
3)写自己的孤寂无人理解的句子是 。
4)写孤鸿也是写自己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的句子是 。
阅读问答:
1)上片营造怎样的氛围?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3)“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4)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扩展延伸】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 https: / / so.gushiwen.cn / 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 〔宋代〕 ( https: / / so.gushiwen.cn / shiwens / default.aspx cstr=%e5%ae%8b%e4%bb%a3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芒鞋:草鞋。
1)上阕“莫听”、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从容的气度?
2) 结合全词,品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
3)本词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本词。
2、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3、背诵、默写这首词。
【学习重点】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3、背诵、默写这首词。
【学习难点】
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猜文人: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四川眉山人
对,苏轼
我们学过他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的第一阶段痛苦孤独里写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感悟他的心灵世界。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州人。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苏轼一生才情豪放。诗、文、词皆独步一时。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 题目解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3、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缺月挂疏桐( ) 缥缈孤鸿影( )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
【答案】
缺月挂疏桐(shū) 缥缈孤鸿影(piāo miǎo)
有恨无人省(xǐng) 拣尽寒枝不肯栖(qī)
解释加点词
缺月挂疏桐 疏桐: 。
漏断人初静 漏断: 。漏, 。
谁见幽人独往来 幽人: 。
缥缈孤鸿影 缥缈: 。孤鸿: 。
有恨无人省 省: 。
寂寞沙洲冷 沙洲: 。
【答案】
缺月挂疏桐 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树。
漏断人初静 漏断:指深夜。漏,古时计时的器具。
谁见幽人独往来 幽人:幽居之人。
缥缈孤鸿影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孤单的鸿雁。
有恨无人省 省:理解,明白,知晓。
寂寞沙洲冷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翻译全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答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内容概括
1)全词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意象有: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疏,断,幽,孤,寒,冷
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
2)概括上片、下片的内容。
【答案】
上片写词人深夜漫步院中所见之景,通过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
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悲鸣着飞过长江,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3)概括主旨:
【答案】该词托物写怀,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的形象,表达了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对理想的坚守。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合作探究】
1)结合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答案】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A. 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可栖,只好栖与寂寞冷清的沙洲。
B. 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合二为一。
C. 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等
2)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答案】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愤恨;封建社会文字狱(乌台诗案)对人才的摧残。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坚守理想的品质。
4)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答案】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课堂检测】
理解性填空:
1)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
2)写自己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的句子是 。
3)写自己的孤寂无人理解的句子是 。
4)写孤鸿也是写自己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的句子是 。
【答案】
1)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2)写自己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的句子是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3)写自己的孤寂无人理解的句子是 有恨无人省。
4)写孤鸿也是写自己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的句子是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阅读问答:
1)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案】前两句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勾画了一幅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画面,营造了寂寞清冷的氛围。烘托词人孤寂、悲苦的心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后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的孤傲不群强化“幽人”的超凡脱俗,那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字里行间一种天涯沦落的悲苦、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写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
3)“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答案】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鸿”与词人合二为一,作者以象征手法,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志趣。作者与孤鸿心灵相契,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以物象化,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
4)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扩展延伸】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 https: / / so.gushiwen.cn / 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 〔宋代〕 ( https: / / so.gushiwen.cn / shiwens / default.aspx cstr=%e5%ae%8b%e4%bb%a3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芒鞋:草鞋。
1)上阕“莫听”、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从容的气度?
【答案】莫听、何妨、谁怕
2) 结合全词,品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
【答案】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此句一语双关,既说出了词人无论面对下雨还是晴天,都能从容面对,不为所动,又表明了词人不为宦海沉浮、人生起伏所困扰,能够乐观旷达地面对的思想情感。
3)本词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寓怀,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解析】《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作者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作业布置】
1、 背诵、默写本词。
2、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3、背诵、默写这首词。
重点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3、背诵、默写这首词。
难点 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3、背诵、默写这首词。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州人。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一生才情豪放。诗、文、词皆独步一时。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题目解说《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卜算子:词牌名。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读诗歌,读准字音:缺月挂疏桐(shū) 缥缈孤鸿影(piāo miǎo) 有恨无人省(xǐng) 拣尽寒枝不肯栖(qī)读诗歌,读准停顿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读诗歌,读懂意思缺月挂疏桐 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树。 漏断人初静 漏断:指深夜。漏,古时计时的器具。谁见幽人独往来 幽人:幽居之人。缥缈孤鸿影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孤单的鸿雁。有恨无人省 省:理解,明白,知晓。寂寞沙洲冷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读诗歌,赏诗意1、全词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的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疏,断,幽,孤,寒,冷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2、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前两句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勾画了一幅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画面,营造了寂寞清冷的氛围。烘托词人孤寂、悲苦的心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后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的孤傲不群强化“幽人”的超凡脱俗,那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字里行间一种天涯沦落的悲苦、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3、“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鸿”与词人合二为一,作者以象征手法,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志趣。作者与孤鸿心灵相契,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以物象化,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合作探究,明诗情1、结合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可栖,只好栖与寂寞冷清的沙洲。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2、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愤恨;封建社会文字狱(乌台诗案)对人才的摧残。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坚守理想的品质。4、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读读注音读划停顿读译回答笔记讨论读背 明确目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目标1、3目标1、3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3
理解性填空:1)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2)写自己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的句子是 。3)写自己的孤寂无人理解的句子是 。4)写孤鸿也是写自己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的句子是 。阅读问答:1)上片营造怎样的氛围?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3)“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4)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扩展延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 https: / / so.gushiwen.cn / 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 〔宋代〕 ( https: / / so.gushiwen.cn / shiwens / default.aspx cstr=%e5%ae%8b%e4%bb%a3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芒鞋:草鞋。1)上阕“莫听”、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从容的气度?
2) 结合全词,品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
3)本词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作者运用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新知导入
让我们来猜一位文人: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他是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四川眉山人
对,他就是苏轼
我们学过他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的第一阶段痛苦孤独里写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感悟他的心灵世界。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学习目标
1、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2、感受苏轼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精神之美
3、背诵、默写这首词。
新知讲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州人。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苏轼一生才情豪放。诗、文、词皆独步一时。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解 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读诗歌,读准字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 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shū
piāo miǎo
xǐng

读诗歌,读准节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读诗歌,读懂意思: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树。
漏断:指深夜。漏,古时计时的器具。
幽人:幽居之人。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孤单的鸿雁。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读诗歌,读懂意思: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省:理解,明白,知晓。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译文: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读诗歌,赏诗意
1、全词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的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疏,断,幽,孤,寒,冷
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读诗歌,赏诗意
1、全词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的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
读诗歌,赏诗意
2、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前两句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勾画了一幅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画面,营造了寂寞清冷的氛围。烘托词人孤寂、悲苦的心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后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的孤傲不群强化“幽人”的超凡脱俗,那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字里行间一种天涯沦落的悲苦、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读诗歌,赏诗意
3、“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鸿”与词人合二为一,作者以象征手法,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志趣。
作者与孤鸿心灵相契,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以物象化,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
合作探究,明诗情
1、结合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可栖,只好栖与寂寞冷清的沙洲。
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
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合作探究,明诗情
2、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愤恨;封建社会文字狱(乌台诗案)对人才的摧残。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合作探究,明诗情
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坚守理想的品质。
合作探究,明诗情
4、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这首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作者运用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课堂练习
理解性填空:
1)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
2)写自己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的句子是 。
3)写自己的孤寂无人理解的句子是 。
4)写孤鸿也是写自己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的句子是 。
阅读问答:
1)上片营造怎样的氛围?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3)“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4)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芒鞋:草鞋。
1)上阕“莫听”、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从容的气度?
2) 结合全词,品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
3)本词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本词。
2.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板书设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上片:写幽人 孤独如孤鸿
下片:写孤鸿 幽恨如幽人
合二为一
托物寓怀
孤高自许
蔑视流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