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要求是在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主题下,在机械运动和力这一二级主题中提出的.新课标对这一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牛顿第一定律深刻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是人类对世界本质规律认知的成果。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应树立起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二)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本节内容的难度中等,适合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能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通过实例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来看 学生在前几节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反驳已有的错误经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科学实验进一步研究阻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从而推理得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从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来看 推理的方法学生是首次运用,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学生在初三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物理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为本节的实验打下了基础。惯性现象在生活中常见,对惯性现象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惯性的学习难度。学生已具备了在观察、实验探究中,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学生能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来增强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并能感悟到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评价设计 1.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对“模块一”实验方案的完成情况,以及“小试身手1”,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模块二”中惯性现象展示交流,以及“小试身手2”,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教师活动:发号口令让学生滑滑板车并让学生观察滑板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学生活动:蹬地,给滑板车一个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理由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滑板车怎样停下来的呢? 引入课题:是力使物体运动,又是力使物体停止。也就力和运动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通过体验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 究 新 知 探 究 新 知 模块一 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从滑板车的使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 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与阻力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 2.猜想: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会 。 3.设计实验 明确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就通过改变 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阻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是通过观察 知道的。研究方法是 。 怎样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应使用 器材。 ④物体位置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 ,所以,把物体放在 ,能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⑤不同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 交流实验步骤(小组讨论) 4.进行实验,填写表格得出结论。 5.尝试科学推理 6.进一步理解伽利略观点 二、牛顿第一定律 自主学习课本21页牛顿第一定律三段内容 学生活动: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2.牛顿第一定律 (能或不能)通过实验得出来,因为一切物体不受力是理想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进一步 得出来的;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原来是运动的物体不受力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 [小试身手1]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的是( )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只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规律 D.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的 2.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是因为 ( )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 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 C.阻力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D.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3.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速度是 。 模块二 惯性 教师活动: 演示打击硬纸板后,鸡蛋的运动情况,引入惯性概念。 建立惯性概念: 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教师活动: 播放打棋子视频,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惯性解释现象。 学生活动: 体验惯性 1.模拟场景:许多同学都是乘坐校车来上学的,校车在启动和刹车时你会怎样?我们来模拟一下,听我的指令。汽车突然启动(后仰),紧急刹车(前倾),正常行驶。 2.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木块和小车,同桌为单位模拟一下你坐车的场景。 按照大屏幕上的步骤来进行体验。并思考怎样利用惯性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呢? 学生实验,学生上台交流。 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学会利用惯性解释问题。 学生活动: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松动的锤头和锤柄套的更牢呢?(小组讨论完成) 列举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事例。 阅读和观看小视频相结合,了解乘车时惯性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防止惯性的事例 [小试身手2] 1.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一项新技术装置,安装在轿车方向盘内,特定情况下会“蹦”出来,以保护人体免受硬物撞击而受伤。在下列那种情况下,它最有可能“蹦”出来( ) A.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B.轿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行进时 C.轿车前端与其他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D.轿车启动时 2.地球在自传,我们所在的地面以大约360m/s的速度运动着。如果我们从地面跳起来并且跳得足够高,由于地球仍然在转动着,当我们落回地面时, (会,不会)落在原地?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常见实例入手,引导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并非高深莫测,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问题针对性更强,这个实验学生在设计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而增加五个问题引领。 通过问题引领,进一步理解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目的和方法更明确。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研究方法,更好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实验和自学内容,明确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过程。 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检测练习检测目标1.2的达成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知静止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运动物体有保持运动的性质,为理解惯性做铺垫 边做边思考,通过展示交流,鼓励小组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体现从生活到物理,感知惯性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使抽象的惯性学习变得生动、具体。 认识惯性的利与弊,更好体会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惯性知识目标检测,检测对目标3的完成。
课堂总结 对照学习目标,进行知识梳理,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知识更系统。
达标检测 1.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 A.变小 B.不发生变化 C.变为零 D.变大 2.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止 B.速度变慢逐渐停止 C速度大小不改变但方向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是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 A 拍打晒过的裤子,灰尘脱落 B 跳远前助跑跳的更远 C 汽车行驶时要保持一定距离 D 锤头松了,将锤柄往地上撞几下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三个目标的达成
拓展延伸 1.不打破的前提下,如何区分熟鸡蛋和生鸡蛋? 2.讨论: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第六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2.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学案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能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通过实例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
模块一 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毛巾、棉布
实验设计:
问题引领
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就通过改变 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2.阻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是通过观察 知道的,怎样标记小车到达的位置 研究方法是 。
3.怎样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应使用 器材。
4.小车位置越高,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 ,所以,把物体放在 ,能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5.不同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
实验步骤(口头交流)
实验表格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最大、较大、最小) 小车运动远近(最近、较近、最远)
毛巾
绒布
木板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 。
【科学推理】
1.玻璃表面比木板更光滑,小车受阻力更 ,速度减小得更 ,小车运动距离更 。
2.那么当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小车的速度 (会、不会)减小 ,将以 (变、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2.牛顿第一定律 (能或不能)通过实验得出来,因为一切物体不受力是理想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进一步 得出来的;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原来是运动的物体不受力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
【小试身手1】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的是( )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只是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规律 D.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的
2.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是因为 ( )
A.汽车的惯性消失了 B.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
C.阻力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D.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3.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速度是 。
模块二 惯性
环节一:惯性的外延
1.下列物体的惯性是怎样体现的?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2)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
环节二: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
2.根据生活经验、课本以及桌上的器材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事例?还有哪些防止惯性的事例?并解释惯性现象。
(1)利用惯性的事例
(2)防止惯性的事例
【小试身手2】
1.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一项新技术装置,安装在轿车方向盘内,特定情况下会“蹦”出来,以保护人体免受硬物撞击而受伤。在下列那种情况下,它最有可能“蹦”出来( )
A.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B.轿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行进时
C.轿车前端与其他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D.轿车启动时
2.地球在自传,我们所在的地面以大约360m/s的速度运动着。如果我们从地面跳起来并且跳得足够高,由于地球仍然在转动着,当我们落回地面时, (会,不会)落在原地?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1.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
A.变小 B.不发生变化 C.变为零 D.变大
2.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止 B.速度变慢逐渐停止
C.速度大小不改变但方向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是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
A 拍打晒过的裤子,灰尘脱落 B 跳远前助跑跳的更远
C 汽车行驶时要保持一定距离 D 锤头松了,将锤柄往地上撞几下
【拓展延伸】
1.不打破的前提下,如何区分熟鸡蛋和生鸡蛋?
2.讨论: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