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5 16: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训练
选择题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几年后国家就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D.为了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市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下面是“1954年中、美、印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和对照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4.山东临沂某校打算举办一期“图片凝固历史”的展览,下图是窦艳萍同学提供的一幅图片,该图片反映了我国某行业的公私合营情况,你知道它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期间
B.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C.三大改造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5.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以下情景你不会选择使用的是( )
A.农民喜分地主土地 B.学生停课闹革命
C.红卫兵大串连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喜悦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7.“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完成,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开展,人民丰衣足食
D.实行改革开放,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8.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9.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订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10.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1.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12.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4.如今许多流行语丰富了我们日常生活。如:大吉大利,晚上吃鸡;隐形贫困人口等。假如你回到“文革”时期,有可能遇到的口号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工业学大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D.“革命委员会好”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16.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最主要原因是( )
A.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B.国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14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决定采用北京的办法,加快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争取在七天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21日,上海举行了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材料三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我们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对资本家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上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这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18.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图二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它具有怎样的突出历史地位?
(3)上述图片中的这两个重要文献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
1-5CAACA 6-10CACAA 11-16DDADAC
17、(1)三大改造运动;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4)1956年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8、(1)图一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
(2)图二是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在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