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重点文言文3年真题+1年模拟+中考预测 第5篇:醉翁亭记(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重点文言文3年真题+1年模拟+中考预测 第5篇:醉翁亭记(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5:55: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3年中考真题+1年模拟+中考预测
3年中考真题
【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
自 尔 遇事 不 敢 忽 也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泉香而酒洌 洌( )
(2)树林阴翳 翳( )
(3)而民受其弊 弊( )
(4)未尝及文章 尝(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答案】
1.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 (1)清 (2)遮盖 (3)害处(弊病) (4)曾经
3.(1)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2)(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4.B
5.不同点:①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②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示例: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线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故正确的断句为: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
(1)泉香而酒洌:泉水香甜,酒水清。 洌:清。     
(2)树林阴翳: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3)而民受其弊:百姓也会受到损害。弊:害处。     
(4)未尝及文章:从来不谈文章。尝:曾经。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伛偻:老年人弯着腰走;提携: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不绝:络绎不绝;滁人游也:判断句式,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2)放逐流离:贬官流放;再三:多次;志气自若:志向依然不改。
4.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与民同乐,流露出作者虽被贬,但乐观豁达的情怀。理解为“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有误。故选B。
5.第一问考查探究主旨。甲文:根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乙文:根据“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可知,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第二问:开放性试题。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示例:焦裕禄、王进喜等。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有人问:“你治理地方那么宽松,却不耽误事情,怎么做到的呢?”欧阳修说:“如果把宽松当成放纵,把简单当成粗略,那政务就会被耽误,百姓也会受到损害。而我所说的宽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说的简单,是不做繁琐的事情而已”。
【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②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勒兵:操练士兵。②末:解决问题的下策。③夫椒:地名。④保栖:退守。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
②往来而不绝者 绝:隔绝
③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④且以报越 报:报答
⑤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伐:讨伐
⑥遂兴师 遂:于是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太守因何而醉?
(2)乙文中越王为什么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用原文回答)
【答案】
1.B
2.(1)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2)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
3.C
4.(1)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2)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解析】
1.②往来而不绝者: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绝。
④且以报越:将报复越国。报:报复。
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词语:(1)苍颜: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2)闻:听说。击:迎击。
3.句意: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故断句为: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结合“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归纳答案:为滁人欢乐而醉;
结合“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归纳答案:为宴会的丰盛而醉;
结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2)“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句意: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便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注意用原文作答。
【参考译文】:
【甲】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乙】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便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仗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率领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2020·江苏淮安·中考真题】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堂皇:广大的堂厦。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④阖:草帘子。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余 购 以 月 俸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________________ ②为南唐避暑所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一官易此园________________ ④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余/购以月俸
2. 向西 处所,地方 交换 以……为乐
3.(1)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我每天都到这里来。(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4.①最初建造它的主人姓“隋”,人们称之为隋园;②三十年后作者修葺颓圯荒芜的隋园,因势取景,取了和“隋园”同音的“随园”的名称;③表现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辞官后憧憬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5.甲文作者愿意花三百两银子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修葺取名“随园”,并以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体现了作者不慕官场名利,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乙文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且能与游人同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用官俸把它买下来。“余”是主语,“购以月俸”是谓语,主谓间需停顿,故断句为:余/购以月俸。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从北门桥向西走。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句意: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所:处所,地方。
③句意:用官职换取这个园子。易:动词,交换,换取。
④句意: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重点词:
①使:动词,让,派;居:居住;于:在;则:那么;至:到。
②述:记述;……者……也:判断句式,……是……;述以文:倒装句式,翻译时调整为:以文述。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可知,最初建造它的主人姓“隋”,人们称之为隋园;根据“后三十年……余购以月俸,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可知,三十年后,作者修葺颓圯荒芜的隋园,取了和“隋园”同音而不同义的“随园”这个名称;根据“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可知,作者取名为“随园”,目的是表现自己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及对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的向往。
5.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比较分析。甲文,结合“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涂”“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可知,作者愿意拿出自己的薪水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取名“随园”;结合作者“以一官易此园”可知,作者愿意用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这种买园、命名、辞官,安享园林之乐的行为,也正是袁枚追求自由随性的人生观、仕宦观的显露,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和不慕名利,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乙文,结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知,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结合“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可知,作者还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甲】: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用官俸把它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形势选取景色,而不改变山原来的形势,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园子落成之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那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每天都来。”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做官,也不一定不做官。”那么我的做官不做官,跟我住进园子的时间长久不长久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用一个官职换取了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是可以想见的了。
乾隆十四年三月记。
【乙】: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2019·山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_______________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 驼背,指老年人。 清。 错杂的样子。 就,靠近,到。
2.B
3.(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伛偻提携”翻译为“老人小孩”,“伛偻”意思是“驼背”,这里指老人。“ 泉香而酒洌 ”翻译为“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意思是“清”。“ 杂然而前陈者”翻译为“杂乱地在前面摆开的”,“杂然”意思是“杂乱的样子”。“ 则必即丰乐以饮”翻译为“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即”意思是“到”。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A:都表承接。B:在/比。C:都是用在主谓之间。D:都是“用”的意思。故选B。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句中“颓然”意思是“醉醺醺的样子”。据此翻译。(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句中“其”表推测,意思是“大概”,“取乐于山泉之间”正常的语序为:于山泉之间。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从甲文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以看出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可以看出“公之乐”的所在。据此作答。
【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建了一座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来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来观望风景,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水雾滋生蔓延,空旷的原野无穷无尽,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那么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得其所,这才是欧阳公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托他的情趣呀。
《醉翁亭记》1年模拟
【2022·上海·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谢无逸①闲居。一日,有一举子来谒,坐定,曰:“每欲问公一事,辄忘之。尝闻人言欧阳修者,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曰:“旧亦一书生,后甚显达,尝参大政。”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文章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此等举子,如何唤作书生?
【注释】:①宋代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
1.【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梳理【甲】文第①段内容,填写表格。
场景 生活特点
滁人游 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过着(3)________的生活
(1)________
(2)________
太守醉
4.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1)宗野方七岁( ) (2)匿笑而去( )
5.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B.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C.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D.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6.从【甲】【乙】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有两大才能:(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醉翁亭记
2.太守回去而宾客跟随(他)。/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3. 太守宴 众宾欢 安定富足
4. 正;刚刚 离开
5.B
6. 善理政 善为文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由选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等句子,可以推断出选文出自《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尽量字字落实。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归:回去。而:表顺承。从:跟随。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场景的描绘,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概括文意。
【甲】文第①段共包含四个句子,每个句子为一个层次,每一层次均是先描绘具体的场景,最后对这一场景加以概括。场景依次是: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所以(1)(2)处应填:太守宴、众宾欢。
(3)选文从内容上来看,叙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描绘出琅琊山上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体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
(1)大意:宗野刚满七岁。方:正,刚刚。
(2)大意:偷偷笑着离开了。去:离开。
5.B.此句中,“尝”是“曾经”的意思,而非“尝试”之意;“果”是“究竟”的意思,而不是“果然”;“何如”是“怎样”“怎么样”的意思;“人言”的“人”指的是他人,非指谢无逸,不能理解为“你”。整句的意思是: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故选B。
6.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甲】文的尾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包含两层意思:“醉能同其乐”体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只有百姓安定富足,才能同游同乐,从侧面反映了欧阳修的治理能力,为政有方,善于治理;“醒能述以文者”是说欧阳修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也表明他擅长写作,善于为文。【乙】文中“尝参大政”“文章也得”也突出了欧阳修这两大才能。
【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木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谢无逸闲居在家。有一天,有个贡生来拜见他,坐下后,问道:“每次想问您一件事,却总是忘记。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谢无逸仔细看他,过了一会儿,说道:“以前的一个书生,后来当了官,参与国家大事。”贡生又问道:“他能写文章吗?”无逸说:“他写的也可以。”无逸的儿子谢宗野刚满七岁,站在旁边,听到后偷偷笑着离开了。这样的考生,怎么能叫作读书人呢?
《醉翁亭记》2022年押题预测
预测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①,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②,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③,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④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⑤,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丙】
黄溪夜泊⑥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④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⑤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而终不可掩者______ (2)其谁与归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示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如公器质之深厚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盛衰兴废之理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
4.【乙】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5.王安石在【乙】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
6.有人评价欧阳修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你结合【甲】【乙】【丙】三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1. (1)埋没 (2)归依
2.B
3.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27.第一处的“呜呼”应当用低缓,沉重的语气朗读,能够表达对欧阳修政路坎坷的同情。第二处的“呜呼”应当用沉痛、悲切的语气朗读,表达了对欧阳修逝世的痛心与惋惜。
4.①王安石认为,欧阳修的文章神奇瑰丽,在《黄溪夜泊》的第二联中,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万树”一联,诗人从大处落墨,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③欧阳修的文章“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在诗歌中,描绘了峡川月夜的苍茫、辽阔、凄清之美;抒发了作者无辜被贬的深沉感慨,又有思乡怀归的惆怅之情。
5.示例:合适,甲文中的欧阳修也处于被贬滁州时期,但是他却能将这种困境消解于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中,与滁州的山水同乐,与百姓同乐。乙文说欧阳修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处境艰难困苦,遭人排斥,使得他颠沛流离,但是,他仍然能够在这样的处境中一直秉承他的刚正果敢之气,到晚年都没有放弃,可见他的坚持。丙文虽然体现出他被贬之后的惆怅忧愁,但是结尾一句“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贬谪岂能来”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不再作那儿女情长的伤心之语,而是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掩:埋没。
(2)大意: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归:归依。
2.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例句“之”:助词,的。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
B.助词,的;
C.代词,指这件事;
D.代词,指山水之乐;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自从先生做官四十年,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故停顿是: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从“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可以看出,欧阳修做官四十年,处境困难,颠沛流离。因此,第一处的“呜呼”应当用低缓,沉重的语气朗读,表达作者对欧阳修政路坎坷的同情。从“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可以看出,欧阳修已经去世了,作者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内心感到非常的遗憾。因此,第二处的“呜呼”应当用沉痛、悲切的语气朗读,表达作者对欧阳修逝世的痛心与惋惜。
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乙文中提到欧阳修诗文特点的语句是“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大意是:王安石认为欧阳修的文章神奇瑰丽。丙诗《黄溪夜泊》的第二联“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正好体现了欧阳修诗文神奇瑰丽的特点。诗人从大处落墨,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再加上“猿哀”一笔,显得更加凄怅苍凉。气象宏阔,以景逆情,进一步渲染作者谪居他乡的愁苦心情。
6.这道题考查阅读文段的认识和评价。“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意思是说,欧阳修是一位超越政治险境,同时超越自身困境而坚守自得的“达者”。从甲乙丙三个文段来看,这个评价是合适的,也是恰当的。从甲文欧阳修被贬滁州来看,他不但没有消沉,反而做到了“与民同乐”,这是超越了政治险境的“达者”;从乙文内容来看,“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欧阳修为官四十年,仕途坎坷,但他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这是一位超越自身困境的“达者”;从丙文他被贬夷陵时的诗歌来看,他刚到达时,也觉得忧愁难忍,这是人之常情。但从“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可以看出欧阳修不再作儿女情长的豁达豪迈之气。这是一位坚守自得的“达者”。
【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先生具有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再加以精深的学术功底。因此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豪迈雄伟,精巧奇特。他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长江黄河之水的积储;他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音韵,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博大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自从先生做官四十年,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困难,不得升进,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已被压制,又被起用,于是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想念,往事不能忘怀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丙】
楚人自来喜爱登高,抒发心中的烦闷。我才到这里,也觉得忧愁难忍。莽莽苍苍的树木,终日不散的烟云,使三峡显得阴霾沉沉。开阔的江面,明月高悬,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远离故乡,又逢岁暮年关,怎不叫人心惊。要想安慰孤独的灵魂,最好还是开怀痛饮。闲来信步漫游,遇见山水佳丽,不妨高声长吟。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
预测二:
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掇:拾取。②荫:庇荫。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而前陈者( ) (2)宴酣之乐(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甲】文画线句子和【乙】文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4.两文在写景叙事中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答案】
1. 陈列,摆开 尽兴地喝酒
2.(1)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3.同:语言简洁;借四季美景,抒“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情。
异:[甲]文一句一季景色,且抓住每个季节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直接描写四季景色之美。[乙]文一句两季景色,且分别通过人的动作和心理感受,侧面突出四季景色之美。
4.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2)句意为:宴会喝酒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词有: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然:……的样子。
(2)句中重点词有:宣:宣扬;以: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共乐:共享欢乐。
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异同点。
根据【甲】文画线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可知,这句话描写的是山间的四时美景,春天野花开放。夏天树木繁茂,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四季美景如画,让人陶醉。属于直接描写,四季之景有特色,语言简洁,太守与治下的民众一起欣赏山水美景,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根据【乙】文画线句子“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可知,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通过人的动作来写春夏美景。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这是人的主观感受。“风霜”为秋景,“冰雪”为冬景。通过人的感受,突出了秋冬之景的“清秀”。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突出了四季景色的美丽。百姓乐意与太守同游,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共同点是:都描写了四季景色,突出了四季景色之美,太守与百姓同游欣赏山水之景,都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不同点是:写四季之景角度不同,具体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甲】文结合内容,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描写了山间早晚、四时的美景和太守举办宴会众宾客欢乐的场面,太守外出游玩,百姓们纷纷跟随,太守平易近人,与治下的民众一起欣赏山水美景,宴饮共乐。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乙】文结合内容,从“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可知,交代了民众因为年年丰收而与喜欢与太守同游,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两文在写景叙事中共同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参考译文】:
【甲】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3年中考真题+1年模拟+中考预测
3年中考真题
【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
自 尔 遇事 不 敢 忽 也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泉香而酒洌 洌( )
(2)树林阴翳 翳( )
(3)而民受其弊 弊( )
(4)未尝及文章 尝(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4.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5.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
【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②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勒兵:操练士兵。②末:解决问题的下策。③夫椒:地名。④保栖:退守。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
②往来而不绝者 绝:隔绝
③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④且以报越 报:报答
⑤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伐:讨伐
⑥遂兴师 遂:于是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太守因何而醉?
(2)乙文中越王为什么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用原文回答)
【2020·江苏淮安·中考真题】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堂皇:广大的堂厦。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④阖:草帘子。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余 购 以 月 俸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________________ ②为南唐避暑所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一官易此园________________ ④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2019·山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_______________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醉翁亭记》1年模拟
【2022·上海·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谢无逸①闲居。一日,有一举子来谒,坐定,曰:“每欲问公一事,辄忘之。尝闻人言欧阳修者,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曰:“旧亦一书生,后甚显达,尝参大政。”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文章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此等举子,如何唤作书生?
【注释】:①宋代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
1.【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梳理【甲】文第①段内容,填写表格。
场景 生活特点
滁人游 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过着(3)________的生活
(1)________
(2)________
太守醉
4.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1)宗野方七岁( ) (2)匿笑而去( )
5.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B.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C.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D.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6.从【甲】【乙】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有两大才能:(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2022年押题预测
预测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①,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②,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③,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④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⑤,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祭欧阳文忠公文·临川先生文集》)
【丙】
黄溪夜泊⑥
【北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清音幽韵:清亮幽雅的韵调;③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④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⑤屯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⑥此诗是作者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而终不可掩者______ (2)其谁与归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示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如公器质之深厚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盛衰兴废之理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公 仕 宦 四 十 年 上 下 往 复 感 世 路 之 崎 岖
4.【乙】文用了两处“呜呼”,你认为这两处“呜呼”应当用什么样语气来读?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5.王安石在【乙】文中提到了欧阳修诗文的特点,请你就【丙】诗来印证王安石的观点。
6.有人评价欧阳修是“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请你结合【甲】【乙】【丙】三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测二:
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掇:拾取。②荫:庇荫。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而前陈者( ) (2)宴酣之乐(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甲】文画线句子和【乙】文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4.两文在写景叙事中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