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5 16: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
选择题
1.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你根据大会的主要内容推断此次大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为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目标
C.讨论和确定新形势下全党的主要任务
D.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为了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了。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4.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特别体现在哪些行业( )
A.工业和农业 B.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D.手工业和农业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7.“文化大革命”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浩劫”。这次给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浩劫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四五运动”的爆发
C.毛泽东逝世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8.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国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0.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开展文化大革命
11.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13.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全面反映其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14.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经济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该海报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格局已完全建立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发展的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表明交通运输体系完全建立
D.工作场景展现工人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
15.1956年,全国96.39%的农户加入了农业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该材料表明我国( )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6.从1956 年到1966 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18、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成就瞩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主要的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材料二 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二是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虫灾等……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图二中农民积极报名加入的是什么社?走的是什么道路?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4)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5CBAAB 6-10CDBCB 11-16BBDDBB
17、(1)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经济文化的需要。
(2)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8、(1)经济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措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原因:土地改革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3)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4)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9、(1)图一:土地改革时期;图二:三大改造时期。变化: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问题:一家一户分散、落后的经营方式,已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目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克服农业与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4)党和政府根据国情制定农村政策,党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