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备课交流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备课交流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6 17: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选择性必修三 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备课交流
目录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过程建议


选必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有哪些文化?
文化之间
如何交流?
如何传承
与保护?
一、单元分析
——明确单元主题
1.课标要求
一、单元分析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明确单元主题
单元导语: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识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哪些战争对哪些文化产生了影响?
战争
破坏文化
促进文化交融发展
单元主题
战争具体是通过什么的方式对文化产生影响的?
2.教材分析
一、单元分析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战争与文化交锋
战争 文化
亚历山大东征
法老之子、波斯制度、波斯服装、波斯礼仪、希腊语、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荷马史诗》、悲剧、史学、地理学、《几何原本》、物理学订立、地球周长、神经消化系统
蒙古西征
关于漠北蒙古的报告、《马可波罗行迹》、访问欧洲、民族迁徙
独立战争
种族、美式英语、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地方自治、勤俭务实、开拓创新、权力制衡、独立自由、种族歧视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种族融合、天主教、拉丁舞、图腾崇拜、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
拿破仑战争
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对亚非的殖民战争
民主、自由、人权、英语、法律制度、政府体制、文官制度、印度教、伊斯兰教、种姓制度
一战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二战
民族自决与给出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政治体制、印地语和英语、宗教与政治分离、儒家文化、阿拉伯语、基督教
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
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种族
社会组织.生活习俗
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
近现代侧重于阐述战争对政治文化的传播扩展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基本过程;
2.运用文化遗存的考古材料及其他文献记载,说明希腊化时代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并阐释希腊化时代文化的影响;
3.结合相关材料,叙述蒙古西征影响下的东西方交流概况
4.组织和运用材料,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二、教学目标分析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展
教学目标
1.结合典型的文化现象,描述独立战争后美国、拉丁美洲各具特色的多元性文化;
2.结合史实,叙述拿破仑战争推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主要表现;
3.结合典型的文化现象,描述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表现方式和被侵略民族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4.组织和运用材料,阐释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异同;分析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重要影响;能够综合分析被侵略民族文化呈现新的多样性的原因,辩证认识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性,体悟被侵略民族努力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和主动吸收先进文化的借鉴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基本概况,并说明其主要影响;
2.能够结合地图说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时空分布;能够结合相关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能够选择典型的民族民主运动,组织和运用材料,阐释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认识现代战争对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重要作用;
4.能够选择战争影响文化的典型事例,组织和运用材料,从战争影响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理解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认识战争在破坏人类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三、教学过程建议
本单元可能遇到的教学困难
第一子目: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第二子目: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化”—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
“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亚历山大帝国真正统一的时间仅有10年,何以把希腊文化传播到各地,并能延续300年?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
亚历山大远征时间、范围
亚历山大远征对文化的破坏
亚历山大统治措施
希腊化时代概念时间、空间范围
希腊化时代的表现、成就
希腊化时代的成就
1.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线索不够清晰、透彻。
2.文学、科学等领域的成就是如何体现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的?
3.战争为文化交流提供契机,怎么提供契机?战争是通过什么具体的途径去促进希腊化时代的形成?
希腊语铭文
碑座
科林斯式
柱头
猜一猜:这一批文物是从哪一地区出土的?
赫尔墨斯柱(古希腊神话中的商业、旅者、小偷和畜牧之神)
位于中亚的阿伊哈努姆为何会出现带有鲜明古希腊特征的文物?
20 世纪60年代由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东北部的阿姆河上游地区发现的一座古代城市遗址。
一、一次十年的战争(亚历山大远征)
BC359
BC336
BC334
BC324
BC323
BC301
BC30
腓力二世当政改革
确立希腊霸主地位
腓力二世去世,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
亚历山大十年东征,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染疟疾去世
各地纷争,拥兵自立
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
托勒密埃及被罗马征服
希腊化时代 300年
亚历山大帝国真正统一的时间仅有10年,何以把希腊文化传播到各地,并能延续300年?
希腊城市底比斯被夷为平地
腓尼基名城推罗大屠杀
波斯波利斯
遭到劫掠
“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
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阅读书本P61—P62并结合地图信息,你认为亚历山大远征会对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亚历山大远征军主要由马其顿人和希腊人雇佣兵组成,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000名希腊雇佣兵,让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他们都是希腊文明的载体。东征中海油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学家、测绘师、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他们与当地人交流来往,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 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载《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根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远征军的人员构成的特点。
来源:主要来自马其顿和希腊
职业:涉及各个文化领域
根据材料,分析这样的特点对文化的影响。
他们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同时也吸收学习东方文化,使东西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交融冲撞。
二、一场空前的集体婚礼
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东西方之间的融合仍旧非常困难 ……回到苏撒,为进一步笼络被征服者,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的另一位妻子是巴克特里亚公主克罗珊娜);然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由他主持让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都娶了波斯贵族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这就是著名的“东西方联姻”。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
——[英]J.M.罗伯茨 O.A.维斯塔德 著 陈恒 贾斐等译《企鹅全球史:古典时代》
根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此举的目的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结合教材P62 内容,简述亚历山大为加强统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1.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2.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人自居,沿用波斯帝国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
穿波斯服装,推广波斯礼仪; 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教材P62页亚历山大的统治政策: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穿着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
三、一批新兴的城市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城市。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公元前275年的希腊化世界
三、一批新兴的城市
阿伊哈努姆古城的建筑布局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选必二P57)
根据示意图,分析两座古城布局的相同点,并结合书本知识说明阿伊哈努姆布局的特点及其原因。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P62
该城具有明显的希腊式城市特征。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亚历山大里亚缪斯宫
亚历山大里亚
请结合书本P62页相关内容,简要介绍亚历山大里亚和缪斯宫的由来。
亚历山大城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特勒密占据埃及后,成为埃及都城,并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修建缪斯宫。教材p62
缪斯宫顾名思义是供奉缪斯女神的神庙,缪斯女神,是一系列掌管艺术与科学的神,包括诗歌与舞蹈,也包括几何学和天文学。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其实是一座大型研究院,里有工作室、演讲室、解剖室、动物园和天文台,另外亚历山大城还兴建了大型图书馆,号称藏书50万卷。图书馆博物馆是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视频介绍) ——胡翌霖《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 》
亚历山大真正统治的时间仅有10年,何以把希腊文化传播到各地,并能延续300年?
亚历山大真正统治的时间仅有10年,何以把希腊文化传播到各地,并能延续300年?
亚历山大远征军的特点
来源:主要来自马其顿和希腊
职业:涉及各个文化领域
亚历山大的统治政策
1.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2.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人自居,沿用波斯帝国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穿波斯服装,推广波斯礼仪;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垄断了高级官职,保持推广希腊文化P62
“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
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是否准确?
学习聚焦: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相互影响的产物。
缪斯宫顾名思义是供奉缪斯女神的神庙,缪斯女神,是一系列掌管艺术与科学的神,包括诗歌与舞蹈,也包括几何学和天文学。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其实是一座大型研究院,里有工作室、演讲室、解剖室、动物园和天文台,另外亚历山大城还兴建了大型图书馆,号称藏书50万卷。图书馆博物馆是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不仅收藏大量书籍,而且集中了一大批学者由国家供养,专门从事图书文献整理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现在的古典著作大多是由这里的学者校勘分卷的,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欧几里得、埃拉托色尼、阿基米德等都曾在亚历山大里亚进行过学术访问和研究。
——胡翌霖《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 》
根据材料并结合书本知识,简述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变化:文化中心东移
成就:1.系统整理和研究《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2.欧几里德总结已有成果编写出《几何原本》。 3.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4.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
5.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基础研究。 教材p63
三、教学过程建议
本单元可能遇到的教学困难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结构:第一子目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第二子目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第三子目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欧洲殖民国家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被殖民者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努力保护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与拉丁美洲文化
独立战争前北美文化的特点
独立战争后北美文化的发展
拉美独立前的文化特点
拉美独立后的拉美文化的发展
对比异同
多样性
多样性
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1492 哥伦布发现美洲
1607 英国人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1619 非洲黑人奴隶被贩卖至美洲
1620 欧洲移民达成《五月花号公约》
美国早期移民文化
具有地方自治、勤俭务实、自由独立、开拓创新等精神 教材P66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派别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反映了上升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由于受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1608年8月离开英国到荷兰。其中一部分教徒决定迁居北美,并与弗吉尼亚公司签订移民合同。1620年9月1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离派教徒35名,余为工匠 、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1620年9月1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在登陆普利茅斯前,即11月11日在船舱内主持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号公约》,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签字。
根据时间轴和《五月花号公约》的内容,分析独立战争前北美居民和早期移民文化的特点。
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教材P66
“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
1773 英国人已在北美建立13块殖民地
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那些年轻的边疆拓殖者采用长达大腿的绑腿,用印第安人的短裤取代原来的衬裤,他们还喜爱鹿皮装,因而得名“穿鹿皮装的人”。弗吉尼亚边远地区的年轻人很喜欢印第安人式样的服装,甚至穿着去教堂一些民兵也仿效印第安人武士的装束。在印第安人中从事“文明开化”的传教士,极力引导印第安人改穿白人的衬衣、外套、裤子和鞋。
——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1744年)在我经过各个殖民地时,我发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习俗和性格方面很少差别,只是在特许状、肤色、空气和政府方面,我看到了一些不同……至于教养和人文方面,他们也十分相似,只是大城镇的居民更开化一些,波士顿尤其如此。
——布里登博编:《绅士的游踪》,转引自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根据两则材料和书本知识,分析独立战争前北美早期移民文化还具有什么特点。
欧洲、印第安和黑人在语言、饮食、服装等习俗方面相互融合和混合。教材P66
1.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教材P66
2.早期移民文化具有地方自治、勤俭务实、自由独立、开拓创新等精神。
教材P66
独立战争前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初步形成
3.欧洲、印第安和黑人在语言、饮食、服装等习俗方面相互融合和混合。教材P66
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优越感根深蒂固
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特点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当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时,人民有权更换和废除这一政府,以建立新政府。
——1776年《独立宣言》
美利坚民族与文化形成;
独立自由、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教材p67
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文化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成为主要语言;
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根据图示和书本知识,简述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前种族与语言方面的概况。
独立战争前后的美洲文化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 融合较少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
融合较多
多源,但并不是混血社会 多源,混血社会
多种宗教 多种宗教;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印第安人的多神崇拜仍存在
美式英语为主 拉丁语,印第安语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实行权力制衡。 自由女神是重要文化符号 实行庄园黑人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考迪罗主义盛行。
拉丁舞是重要文化符号,
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
【自主整理】阅读教材P66—67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根据表格,比较美国和拉丁美洲多样性的异同。
美国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拉丁美国文化多样化的表现
种族
血统
宗教
语言
政治文化
(1)不同点
①美国:以英国文化为主,通用语言是美式英语,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
自由女神是重要文化符号
②拉丁美洲:以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为主,通用语言主要是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拉丁舞是重要文化符号;独立后具有“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2)相同点
①背景:都受到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美洲文化遭破坏。
②构成因素: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多元性。
③共同缺陷: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三、教学过程建议
本单元可能遇到的教学困难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结构:第一子目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二子目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三子目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在现代化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等国形成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注意点:
1.注重逻辑构建
世界各民族均应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被压迫民族应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民族民主意识
民族: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列宁的“民族自决”思想
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我们要求民族自决的自由,并不是想实现建立小国的理想,相反,是因为我们想建立大国,想使各民族接近乃至融合。……永远反对任何用暴力或任何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反帝国主义
反外权干涉
反国家分裂
三、教学过程建议
本单元可能遇到的教学困难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结构:第一子目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二子目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三子目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在现代化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等国形成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注意点:
1.注重逻辑构建
一、觉醒: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独立: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自强: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复兴
三、教学过程建议
本单元可能遇到的教学困难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结构:第一子目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二子目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三子目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在现代化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等国形成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注意点:
1.注重逻辑构建
2.避免与纲要下相关的简单重复,以文化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谢谢大家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