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双涧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蒙城县双涧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0 16: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蒙城县双涧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3分)
九寨沟的水清冽( )秀丽,宛如美人的明(móu) 。那湖边青翠的篁( )竹,挺拔的大树,静静地倒映在湖水之中。来到九寨沟,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摩(suō) 着光滑的岩石,聆听着淙淙的水声,闻着淡淡的花香,从生理到心理都不啻( )为一种甜美的享受。如果你不感觉到累,还可以登上主峰,高(jù) 山顶,俯瞰青山绿水,何等惬意!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清冽( ) 篁( )竹 不啻(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明(móu) 摩(suō) 高(jù)
2.下面词语有两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并改正。(2分)
翕忽 征蓬 倒行逆施 纵横捭阖
菲红 烟霾 捉襟见肘 不愤不启
狐裘 运筹 汗牛塞屋 当人不让
错别字
改正
3.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保障社会的持续发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修改:
4.2011年6月6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爱眼日”,请你编写一条公益广告语,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2分)

5.下面是从《朝花夕拾》中选出的几个主要人物,请你任选一个,概括其性格形象。(3分)
备选人物: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父亲 阿长
我选的是 ,他的性格特点是:
6.名句默写(10分)
(1) ,皆若空游无所依靠 (柳宗元《小石潭记》)
(2)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孟论学》)
(3)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
(5)《夜雨寄北》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共叙相思之情。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虽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对老朋友的难舍之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
(7)夏天的雨来得真快啊,乌云还没有遮住山头,白亮亮的雨点就砸了下来,由此我们想到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诗句: , 。
二、阅读(48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7~10题。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今夫弈之为数 (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 )
(3)为是其智弗若与 ( )
8.翻译句子(4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9.文中画线句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它是: 。(2分)
10.选段列举“学弈”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1~17题。
寒夜有灯苦读书
胥加山
  ①读小学时,因生活贫困,家处偏僻,家里一直没通上电。没有电的夜晚,春夏秋日天长还好过,趁天黑前完成作业就行了。可一到冬天,白天那么短,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就黑了。吃饭可以摸黑吃,作业可不能摸黑写呀!于是母亲就用废墨水瓶做了个煤油灯。母亲的手很巧,在瓶盖上钻孔、用铁皮卷灯芯空管、用棉花捻灯芯……一切准备好,母亲又把废墨水瓶擦干净,往墨水瓶里倒满煤油,让灯芯浸湿煤油,划着一根火柴,点燃,片刻老家的土屋里充满了光亮,喜得我们涨红了脸……
  ②有煤油灯相伴的夜晚,读书写字,是件多么幸福温馨的事呀!母亲从不让一点光亮浪费。我们兄妹围着煤油灯做作业时,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③煤油灯的上熄是由母亲掌管的,因为煤油也是家中的一项开支。为节约开支,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坚决反对我们在灯光下打闹玩笑。她认为灯是为学习而亮的,因而幼小的我们就学会了珍惜灯光。然而当我们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阅读,母亲却变得很大方,时常倒满煤油,她纳鞋底陪着我阅读至深夜……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第二天一时没发现,上课时,常被人笑话。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中能有一盏玻璃罩子灯,因为那时一般人家都用上了玻璃罩子灯。
  ④家中用上玻璃罩子灯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但煤油是有计划的,母亲总是托人想多买回些,可一次次总是落空。母亲每天把玻璃罩子擦个晶亮,把灯芯旋到最低,这样既保证了亮度,又节省了煤油……后来,我的一位英语老师知道我有夜读的习惯,她请在乡供销社工作的哥哥为我捎来10公斤煤油,且免费!
  ⑤读初三,学校要求住校。那时学校早通电用上日光灯,可学校每晚十点半准时熄灯,这可苦了有夜读习惯的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⑥我离家去外市读中专,家里也通上电,母亲信中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当时我就想,放假回家一定买盏台灯夜读至天明……然而中专四年,父亲的病一年重于一年,我的台灯梦想也一拖再拖,直拖到参加工作。
  ⑦说起那盏陪伴我有12年的台灯,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年我刚参加工作,我把工资全给了父亲看病,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一次被值班的工会主席发现了秘密。那一年,我获得“先进工作者”,看别人获得奖品不是热水瓶就是洗脸盆,唯独我获得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后来才知道,那是工会主席特意奖给我的,鼓励我夜读更多的书……
  ⑧台灯梦圆了,我夜读的劲头更足了,也正是那盏台灯的陪伴,我爱上了写作。
⑨从 的演变,光亮一次比一次照亮我夜读的心灵,也象征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正朝着更光明处前行……
11.联系全文来看,“寒夜有灯苦读书”中的“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 ,一是指 。(2分)
12.本文是如何写“我”伴灯苦读的?请把这样的句子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时段
内容
读小学时
读初三
参加工作
写“我”苦读的句子
13.伴“我”读书的“灯”是如何演变的?请在第⑨段的横线上填写这一内容。(2分)

14.文中第②自然段一连用了三个“也”字,请你品味它的表达效果。(3分)
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15.文中对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尤为鲜明,请你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3分)

16.从结构和内容上来看,文章第⑨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17.唐朝诗人颜真卿的《劝学》中曾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名句,由此看来,自古以来文人学子便有夜读的习惯。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夜读”的故事?请列一例并简述其情节。(3分)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完成18~24题。
西湖听雨
靳国君
①西湖的雨 。
  ②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 a ”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颤巍巍,不时滚落下来。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片静谧,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西湖水面无波,岸边垂柳婀娜,少了几分明丽,多了几分含蓄。毛毛细雨缓缓地下着,像是个多情的含羞少女,藏在树后、花下,悄悄地点染着湖山。这是一种轻柔的美,滋润人、涵养人,人的五脏六腑和四肢仿佛也和花草树木一起,植根湿润的泥土,承受大自然的挚爱,呼吸着草木的幽香,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
  ③夜晚下起小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流进凉爽的柔风,飘洒进点点雨珠。望西湖,成串的灯光倒映水中,不甚分明,但闻雨声沙沙。小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重一阵轻一阵。窗下的树枝,在小雨中微微颤动。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丝丝缕缕的小雨,把西湖的夜景也模糊了,苏堤只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影,湖对面岸边的灯光疏疏落落,眨着眼睛。水天在小雨中显得悠远、神秘。小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这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领略“ b ”的意境。
  ④西湖的大雨别是一番景象。有一次来西湖是6月,正是“ c ”的有诗有画季节。平时小雨不断,难得晴天,晚间蛙声聒耳,也是一种情趣。一天早晨过后,小雨越下越紧,忽然间大雨哗哗声由远而近,瞬间天如倾盆,雨如瓢泼。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大雨张起千百张雨幕,垂天而下,忽东忽西地飘动。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这美是很奇特的,这是迷茫的美?它使人跃跃欲试,多想投身这迷茫的大雨之中,去探寻个究竟。这是虚无缥缈的美?世界在瞬间消失了,只有大雨搅得周天发出巨大的哗哗声。西湖安在?青山安在?游船画舫知向谁边?
  ⑤待雨过天晴,被大雨洗涤一新的西湖,重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丰姿绰约,宛若刚出浴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人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灵魂在明丽柔媚的美中,又和万物一起回到这亮丽的世界中来。
18.请在第①段的横线上,不句子补写完整,使之能领起全篇。(2分)

19.根据语境,把下面三句诗分别填入还原到a、b、c三处,依次应为( )(2分)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A.a② b③ c①
B.a③ b② c①
C.a① b② c③
D.a② b① c③
20.选文分别写了哪几种雨?各自带给人怎样的美感?(可以摘取文中的词语回答)(4分)

21.文章标题为“听雨”,作者都听到了雨的哪些声音,请把这样的拟声词找出来。(2分)

22.在第②段中,不但写了雨,还写到了雪白的杏花,有什么作用?(2分)

23.作者对西湖的雨怀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语句能够看出?(3分)

24.本文语言生动别致,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进行赏析。(3分)

三、写作(50分)
25.呵护中有温情,呵护中有智慧,呵护中有境界。我们在呵护中成长,环境也在呵护中好起来……请以“呵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要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
1.(1)Liè huáng chì(2)眸挲踞
2.菲—绯 人—仁
3.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4.示例:①世界真美好,眼睛最重要;⑵爱护眼睛,世界等你去发现。(内容符合要求,语句简洁通顺)
5.示例:(1)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2)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最终凄凉地离开了人世。(3)阿长——她是一位保姆,地位底下,有着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的善良和热诚,却令作者永生难忘。
6.(1)潭中鱼可百许头(2)思而不学则殆(3)往事越千年(4)凄凄惨惨戚戚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二、
(一)
7.(1)技艺(2)教导(3)通“谓”
8.(1)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
(2)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
9.一曝十寒
10.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二)
11.“我”家境贫寒,读书的条件不好;“我”读书较为努力、勤奋。
12.依次为:“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 “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
13.煤油灯、玻璃罩子灯、手电到台灯
14.写出了全家人对灯光的珍惜,营造了幸福温馨的氛围,烘托了灯光给我们家带来的欢乐。
15.示例:心灵手巧,勤劳节俭,教子严格等
16.在结构上,总收上文,使全文浑然一体;在内容上,把灯的演变与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成果联系起来,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7.夜读的故事有:匡衡凿壁偷光,王冕僧寺夜读,车胤囊萤夜读等(情节略)。
(三)
18.示例:千姿百态,演绎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
19.A
20.分别写了毛毛细雨、小雨和大雨,给人的美感分别为:轻柔的美,朦胧的美,迷茫的美、虚无缥缈。
21.吧嗒吧嗒 沙沙声 哗哗声
22.从侧面衬托雨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23.作者对西湖的雨怀着浓浓的爱意,从“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等句能够看出。
24.示例:例句: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赏析:该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是说雨水很大,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让天地间的景物都变成了迷茫的一片;“在泼洒、在跳跃”则写出了大雨的情态与活力。
三、
25.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