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练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
(限时:50分钟 满分:5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此为契机,将文化遗产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起来。三坊七巷、上下杭、宏琳厝等诸多著名的古厝使得福州________着相对完整和原生态的古城格局。游客往往会沉醉于这些历史古建筑的________,惊叹于林则徐、严复等历史名人饱含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 )。这些古厝虽饱经沧桑,依然屹立,但________。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些古厝的主人多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这些古厝的类型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力度仍普遍不够,一些历史记忆仍有________的危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保存 巧夺天工 不为人知 湮灭
B.保存 精雕细刻 不为人知 毁灭
C.保留 精雕细刻 无人问津 湮灭
D.保留 巧夺天工 无人问津 毁灭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保留:保存不变;暂时留着不处理;留下,不拿出来。根据横线后面的“相对完整和原生态的古城格局”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古城格局没有发生变化,故选用“保存”。②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语境说的是游客沉醉于历史古建筑,意在突出历史古建筑的技艺精巧,故选用“巧夺天工”。③不为人知:不被人所知道了解。无人问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联系后文可推知,“这些古厝”指的是知名度一般、开发利用程度低、不被人知道的古厝,故选用“不为人知”。④湮灭:湮没。毁灭:毁坏消灭;摧毁消灭。语境强调的是若不加强对“这些古厝”的开发利用程度,其中蕴含的历史记忆就将会消失,故选用“湮灭”。
答案:A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量的古厝还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与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衬
B.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还存在着大量的古厝,与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衬
C.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还有大量的古厝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D.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古厝还大量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括号前说的是福州著名的古厝,括号后说的是偏远地方的不被人知道的古厝,故应以“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承前,以“还有大量的古厝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启后,与前后文衔接最为紧密,排除A项和B项。D项偷换主语,排除。
答案:C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二是成分残缺,前后分句中间缺少谓语动词。可删去“之所以”,在“这些”前加“是”;或删去“的原因”,在“这些”前加“是因为”。
答案:(示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古厝的主人多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或答: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些古厝的主人多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有氧运动的严格界定需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查的指标,如血乳酸的水平来判断。但__①__,最简单的界定方法就是通过了解运动中的心率来判断。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心率有一个特定的范围,而且在运动中,最好还要使心率维持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并延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锻炼的理想效果。因为心率过慢,起不到锻炼效果;心率过快,对健康有损害。__②__,才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这个特定的心率范围就是靶心率的范围,它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靶心率的计算通常可以根据年龄来估算,但即使是同一个人,__③__,需要根据健康、环境、心情等状况适当调整。例如,在较为闷热的环境中,靶心率应该降低;而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靶心率可以适当升高。另外,随着有氧运动能力的增强,靶心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在靶心率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第①空,由横线前的“但”可知,该句是对前一句的转折,前一句中说有氧运动的界定有严格的判断指标,横线后指出“最简单的界定方法”,因此可以推知此处说的是有氧运动在实际运动中的判断标准,故此处应填“在实践中”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空,根据前文说的“心率过慢”与“心率过快”的情况以及后文说的“才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可以推知此处应填“只有维持适宜的心率”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③空,根据后文的“适当调整”和不同环境中靶心率的变化,可以推知此处应填“靶心率也会变化”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答案:(示例)①在实践中 ②只有维持适宜的心率
③靶心率也会变化
5.请根据上面的文字信息,用一句话为“靶心率”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给“靶心率”下定义,首先要找出“靶心率”的属概念。根据第2段中的“有氧运动心率有一个特定的范围”“这个特定的心率范围就是靶心率的范围”可知,靶心率的属概念是“运动心率”。然后概括靶心率的特征,根据第2段和第3段的内容可知,靶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能够安全且有效地指导身体锻炼。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靶心率是能够安全且有效地指导身体锻炼的运动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而前赴后继、死而无憾。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覆压三百余里”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可惜“____________________”,宫殿就成了一片焦土。秦王朝穷奢极欲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发人深省。
(3)用典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楚人一炬 (3)遥想公瑾当年(三国周郎赤壁)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三、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出捐”是一个动词,意为“拿出”,其宾语是“数万斤金”,故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和D项。“信谗”的意思是听信谗言,其主语是“项王”,而“内相诛”的主语是“其君臣”,故“信谗”后应断开,排除B项。
答案:C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分赏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即子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说法有误。昆弟指兄弟,文中指项王妻子的兄弟。
答案: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父老们都夸赞他,他说,有朝一日让他主宰天下,他也能像分祭肉一样出色。
B.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今天的成就;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主客颠倒。根据原文“非魏无知臣安得进?”可知,应是魏无知推荐了陈平。
答案: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诚:如果。袭:效法、仿效。指麾:挥手间。(2)益:渐渐。习:熟悉。狱:案件。
答案:(1)如果你们各自去掉自己的短处,仿效对方的长处,天下挥手间就能平定了。
(2)孝文皇帝已经渐渐清楚熟悉国家大事了,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要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11.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中的“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等可以概括出刘邦的优点:知人善任,慷慨封赏。由“今大王慢而少礼”可以概括出刘邦的缺点:为人傲慢无礼。
答案:优点:知人善任,封赏功臣时慷慨大方。缺点:对人傲慢,缺少礼仪(或不知礼节)。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年少时喜欢读书。同里的人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分割祭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们说:“好,陈家这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我陈平能够主宰天下,也会像分这祭肉一样公平!”绛侯、灌婴等人都说陈平的坏话,汉王怀疑起陈平来,召来陈平责问道:“你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就去楚王那里做事,却又离开,如今又跟随我与我交往,讲信用的人难道是这样多怀异心的吗?”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主张,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别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的人就是他妻子的兄弟,即使有奇异才能的人也不能任用。(我)听说汉王能用人,所以归附大王。如果我的计谋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使没有值得采用的,(您赏赐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允许我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任命(陈平)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不敢再说什么了。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这个人,谦恭有礼,爱护他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大多归附他。至于说论功行赏、授爵封邑,又太过重视这些(导致封赏吝啬),士人也因此不再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少礼仪,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将爵位、封邑厚赐人,那些没有气节、贪求私利、不知耻辱的士人也大多归附大汉。如果你们各自去掉自己的短处,仿效对方的长处,天下挥手间就能平定了。如果大王能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他们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汉六年,(刘邦)与陈平剖分信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并封(他)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刘邦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攻克敌人取得胜利,这不是(你的)功劳是什么?”陈平说:“没有魏无知,我怎么能得到进用呢?”刘邦说:“像先生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孝文帝即位。孝文皇帝已经渐渐清楚熟悉国家大事了,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要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支出与收入有多少?”周勃羞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有主管的人。”孝文帝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如果询问判决案件的情况,请询问廷尉;询问钱粮收支的情况,请询问治粟内史。”孝文帝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臣惶恐!陛下不知我才能低浅,让我做宰相。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教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亲近依附百姓,使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观公孙大娘①弟子舞剑器②行(节选)
杜 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③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④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注] ①公孙大娘:唐朝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②剑器:古舞曲名,属健舞(武舞)之一。③爧(línɡ):火光貌。④骖:驾驭。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中的“行”指古诗的歌行体,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属于这种“歌行体”。
B.诗歌第一、二句,诗人以赞叹的口吻追忆了当年舞蹈家公孙大娘擅长剑器舞、名扬天下的事。
C.诗歌第五、六句写剑器舞剑光闪烁,自上而下,如后羿射日,倏然而落;舞姿矫健,如天神驾驭龙车飞翔。
D.诗歌最后一句写舞蹈结束时如江海风平浪静,与《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法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标题、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罢如江海凝清光”运用了比喻手法,是虚写;而“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是实写。
答案:D
13.诗歌第三、四句写“观者”和“天地”,对表现公孙氏的剑器舞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写观者人山人海及色变神骇,渲染了公孙氏舞姿的震撼力。②写天地为此震动,是从观者的幻觉中表现舞蹈时天旋地转的情景和观者目眩神迷的情态,表达诗人对公孙氏高超舞技的赞叹之情。
PAGE第11练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
(限时:50分钟 满分:5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此为契机,将文化遗产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起来。三坊七巷、上下杭、宏琳厝等诸多著名的古厝使得福州________着相对完整和原生态的古城格局。游客往往会沉醉于这些历史古建筑的________,惊叹于林则徐、严复等历史名人饱含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 )。这些古厝虽饱经沧桑,依然屹立,但________。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些古厝的主人多为已定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华侨。这些古厝的类型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力度仍普遍不够,一些历史记忆仍有________的危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保存 巧夺天工 不为人知 湮灭
B.保存 精雕细刻 不为人知 毁灭
C.保留 精雕细刻 无人问津 湮灭
D.保留 巧夺天工 无人问津 毁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量的古厝还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与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衬
B.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还存在着大量的古厝,与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互为映衬
C.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还有大量的古厝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D.除了那些已经为游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厝,古厝还大量散落在周边的县区和偏远的村镇里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有氧运动的严格界定需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查的指标,如血乳酸的水平来判断。但__①__,最简单的界定方法就是通过了解运动中的心率来判断。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心率有一个特定的范围,而且在运动中,最好还要使心率维持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并延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锻炼的理想效果。因为心率过慢,起不到锻炼效果;心率过快,对健康有损害。__②__,才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这个特定的心率范围就是靶心率的范围,它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靶心率的计算通常可以根据年龄来估算,但即使是同一个人,__③__,需要根据健康、环境、心情等状况适当调整。例如,在较为闷热的环境中,靶心率应该降低;而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靶心率可以适当升高。另外,随着有氧运动能力的增强,靶心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在靶心率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上面的文字信息,用一句话为“靶心率”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而前赴后继、死而无憾。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覆压三百余里”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可惜“____________________”,宫殿就成了一片焦土。秦王朝穷奢极欲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发人深省。
(3)用典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三、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分赏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父老们都夸赞他,他说,有朝一日让他主宰天下,他也能像分祭肉一样出色。
B.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今天的成就;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观公孙大娘①弟子舞剑器②行(节选)
杜 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③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④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注] ①公孙大娘:唐朝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②剑器:古舞曲名,属健舞(武舞)之一。③爧(línɡ):火光貌。④骖:驾驭。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中的“行”指古诗的歌行体,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属于这种“歌行体”。
B.诗歌第一、二句,诗人以赞叹的口吻追忆了当年舞蹈家公孙大娘擅长剑器舞、名扬天下的事。
C.诗歌第五、六句写剑器舞剑光闪烁,自上而下,如后羿射日,倏然而落;舞姿矫健,如天神驾驭龙车飞翔。
D.诗歌最后一句写舞蹈结束时如江海风平浪静,与《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法相同。
13.诗歌第三、四句写“观者”和“天地”,对表现公孙氏的剑器舞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