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准备上课
《共产党宣言》以一句激动人心的话结束:“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清晰阐明了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的思想原则,这一原则至今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
而这个被千百万人视为共产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文件,就是由共产国际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两篇演讲,感受他们的特质和精神。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互参”阅读
马克思 恩格斯
知人论世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学习目标
梳理内容,分析结构
概括形象,探究人物
感受语言,体会文体
学习活动一:读通课文,梳理文本
梳理文本
听音频,初读课文
结合课文,参考课文注释,完成后面的“基本内容梳理表”
人民报
马克斯墓前
基本内容梳理表
作品 演讲对象 目的 主题 主要内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基本内容梳理表
作品 演讲对象 目的 主题 主要内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 出席创刊纪念会的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鼓舞革命同道 无产阶级必将迎来自身的解放 1.1848年的欧洲革命宣告了无产阶级的解放。
2.1848年欧洲革命是工业和科学发展推动的结果。
3.工业和科学的发展催生了现代无产阶级。
4.工人阶级要通过革命争取自己的解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出席马克思葬礼的亲友 致敬亲密战友 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3.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4.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学习活动二:各个击破,分析思路结构
思路结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
提示:
主体部位围绕( )与( )之间的矛盾展开。
按照“提出( )的问题”——“分析( )”——“( )”。
思路结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
提示:
主体部位围绕(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展开。
按照“提出(社会矛盾)的问题”——“分析(社会矛盾)”——“(提出解决方法)”。
思路结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提示:
开头(§ ——§ ):述其( )。
主体(§ ——§ ):赞其( )。
结尾(§ ——§ ):颂其( )。
思路结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提示:
开头(§1 ——§1 ):述其( 哀 )。
主体(§2 ——§7 ):赞其( 功 )。
结尾(§8 ——§9 ):颂其( 德 )。
学习活动三:文本互参,概括形象
概括形象
请结合两篇文章概括,两篇演讲词中的马克思形象有何共性?
提示:
卓越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思想引领”与“行动引领”的伟大领袖形象。
学习活动四:互文参读,探究人物
探究人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定位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两篇演讲词中,都有哪些内容能证明这一定论?
提示:
“唯物辩证法”
“剩余价值理论”
“工业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观点
学习活动五:细读文本,感受语言魅力
感受语言魅力
为了达到演说的目的,这两篇都是运用了哪些特定的表达方式与策略呢?请结合具体语句或语段进行分析。
1.对《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语段的分析。
细读文章第1自然段,想一想:“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和“一片汪洋大海”分别指什么?本段论述的重点又是什么?马克思从1848年革命说起,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提示
本段论述的重点是1843-年革命宣布了 无产阶级解放这个 19 世纪的重要秘密。
马克思认为,1848 年的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当时,1848 年革命刚刚过去8年,其壮烈的场面、浩大的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以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 1848 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接下来,马克思又用它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君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 年资产阶级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人们的心灵。
1.对《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 演说》语段的分析。
细读文章第2、3 自然段,想一想:“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指什么?如何理解“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句话的含义?这样讲有何效果?
提示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由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了无产阶级;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资产阶级草命的代表。
工业革命中工业和科学的力量比起1848 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对欧洲社会的破坏力更大,由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发起的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所以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更危险”。
这样说,生动形象,把抽象的大道理讲得深人浅出,,容易让人信服。
2.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语段的分析
细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去了”与世长辞了”)?
提示
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交代具体时间,是为了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同时,也表明马克思生 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饱含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对马克思逝世的遗憾和惋惜。
“还不到两分钟”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恩的逝世深感选憾的惋惜之情。
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同时这也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手法,蕴涵着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2.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语段的分析
这篇悼词性质的演说词,给人的感觉似乎并不悲伤(哀而不伤,反倒有点豪气),恩格斯为什么会这样写?
提示
是为了鼓舞无产阶级和華命群众,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对马克思热烈赞颂,马克恩的死,可谓“重于泰山”“死得其所”。
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豪迈壮阔的人生观有关。
学习活动六:跨媒介阅读,以今人视角看马克思。
2018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举办的活动不仅规格高,而且规模大。请学生了解相关活动,看看当代青年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
以今人视角看马克思。
没有马克思,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十月革命”一声枪响;没有“十月草命”一声炮啊,就没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这就是马克思和中国共产觉之间的头系。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从中国今天的发展上,我们都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发展和影响。
小结
拓展观看
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指导中国人民获得民族解放?
视频观看:“这就是中国”第24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