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钙的电子式:
B.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C.2-丁烯的结构简式: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
A.6s B.4d C.3f D.7p
3.“原子”原意是“不可再分”的意思。20世纪初,人们才认识到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从电子层模型分析,Ca原子核外N能层中运动的电子数为
A.8 B.2 C.18 D.10
4.某元素基态原子,其M能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该原子的质子数不可能是
A.15 B.24 C.25 D.26
5.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C.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6.下列各组基态原子中,X和Y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的是
选项 X原子 Y原子
A
B M层上有1个电子 N层上有1个电子
C 2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3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D L层2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 M层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
A.A B.B C.C D.D
7.按照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运动不存在固定轨迹的轨道
B.下列能级的能量1s<2s<3s<4s
C.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
D.量子数为n的电子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
8.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的比例模型:
B.基态Se的价电子排布式:
C.基态铍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图为:
D.某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若写为:,则违背了泡利原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p区元素
C.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洪特规则
D.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
10.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C.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11.下列Li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的对应状态,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12.下列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
A.N:1s22s22p3 B.S2-:1s22s22p63s23p6
C.Na:1s22s22p53s2 D.Si:1s22s22p63s23p2
13.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若以E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A.E(3s) >E(3p) >E(3d) B.E(3s) >E(2s) >E(1s)
C.E(4f) >E(3d) >E(4s) D.E(5s) >E(4s) >E(4f)
14.已知X、Y、Z均为主族元素,Z元素的核电荷数比Y的小8; X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Y原子的M电子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 Z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X4YZ4 B.X2YZ3 C.XYZ4 D.X2Y2Z3
15.下列关于K2Fe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水反应,每消耗1 mol K2FeO4转移3 mol电子
B.将K2FeO4与盐酸混合使用,可增强其杀菌消毒效果
C.K2FeO4用作水处理剂时,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吸附悬浮杂质
D.K2FeO4中,基态K+的核外三个电子能层均充满电子
16.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
D.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
二、综合题
17.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铝原子核外有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1827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与无水氯化铝反应而制得了金属铝。不用钾与氯化铝溶液制铝的理由是_________;现代工业炼铝是以Al2O3为原料,与冰晶石(Na3A1F6)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铝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是工业上较常用的方法。如:2Al+4BaO3Ba↑+BaO·Al2O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方法可制取金属Ba的原因是________。
(4)LiAlH4由Li+、A1H4-构成,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试剂,LiAlH4在125℃分解为LiH、H2和Al。
①比较Li+、 H-、Al3+、H+离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__。
②写出LiAlH4分解的方程式(需配平)_______,若反应生成3.36 L氢气(标准状况下),则有____g铝生成。
③LiAlH4与乙醛反应可生成乙醇,推断LiAlH4是反应的_________剂。
18.磷酸氯喹(C18H32ClN3O8P2)是当前治疗冠状病毒的药物之一,而碳、氮、氯、磷等是其重要的组成元素。完成下列填空:
(1)碳原子核外有__个轨道;氯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__。
(2)属于同主族的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大小的关系是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已知磷酸是弱电解质,它的分子式为H3PO4。其酸式盐Na2HPO4的电离方程式是__。经测定Na2HPO4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解释:__。
(4)常温下,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HCl,使其pH=7,则c(Cl-)_c(CH3COOH)(填“<”、“>”、“=”)。
(5)向2.0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发生如下反应:PCl5(s) PCl3(g)+C12(g)-124kJ。控制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 0.2
①该条件下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前50s内Cl2的反应速率为__。
②要提高上述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任写两点)。
向上述达到平衡③的反应体系中,再加入0.02molPCl3、0.02molC12,则平衡__。移动(选填“正向”、“逆向”、“不”),平衡常数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19.碳、硅、锗、锡、铅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
(1)铅蓄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其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O2+Pb+4H++2SO=2PbSO4+2H2O。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
(2)①基态锡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
②C、O、Sn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③SnO2在高温下能与NaOH反应生成钠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1400℃~1450℃时,石英、焦炭和氮气可反应生成耐高温、硬度大的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2+6C+2N2X+6CO。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b.增大焦炭的质量
c.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
20.I.高铁电池作为新型可充电电池,具有放电曲线平坦,高能高容量,原料丰富,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如图为简易的高铁电池的工作装置。已知:放电后,两极都产生红褐色悬浮物。
(1)基态26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基态26F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___________
(2)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如图所示,若电解5min时,测得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g。试回答:
(3)X极是该电源的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4)B池中发生电解时的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5)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是2000mL,电解后溶液中仍有Cl-,则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
21.(1)可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______。
A.2s B.2d C.3p D.3f
(2)如图是s能级、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问题:
①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______形,每个s能级有______个原子轨道;p能级的原子轨道分别相对于x、y、z轴______,每个p能级有______个原子轨道。
②s能级原子轨道、p能级原子轨道的半径与______有关,______越高,原子轨道半径越大。
22.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元素的3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该元素为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4,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其最高正化合价是__。
(3)某元素的激发态(不稳定状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12s12p63s13p3,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
(4)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在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某种元素。该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该元素的名称为___,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区。
23.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如图1是钾原子和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①x的数值是___________。
②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钾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图2是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
①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
②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现象为_______
24.(1)请用元素符号填空:
①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则A元素为___;
②D3+的3d能级为半充满结构,D元素为___;
③写出3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__;
④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元素为__。
(2)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是__(填名称),其未成对电子数为__。
(3)若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分别为A:msm-1mpmB:nsnnpn+3C:xsx-1xpx-1,这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用分子式填写)。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过氧化钙是离子化合物,由过氧根离子和钙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A项正确:
B.由洪特规则知,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应为,B项错误;
C.碳碳双键应该表示出来,2-丁烯的结构简式:,C项错误;
D.的质子数是16而不是18,D项错误;
选A。
2.C
【详解】
电子层分不同的能级,各层都有s能级,从第二层开始有p能级,从第三层开始有d能级,从第四层有f能级,所以C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Ca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分别对应符号K、L、M、N,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第4层有2个电子,故 N能层运动的电子数有2个;
故选B。
4.D
【详解】
某元素基态原子,其M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则半充满的能级可能是3s能级,可能是3p能级,也可能是3d能级,如果是3s能级,则该能级填充1个电子,所以其核外有11个电子,核内有11个质子,如果是3p能级,该能级填充3个电子,所以其核外有15个电子,核内有15个电子,如果是3d能级,该能级填充5个电子,价电子排布为3d54s1或3d54s2,所以其核外有24个电子或25个电子,核内有24个质子或25个质子,那么该原子的质子数不可能是26,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为D。
5.C
【详解】
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的元素可以是H、He、Li、Be,H、He是第一周期元素,Li、Be是第二周期元素,对应的元素不一定属于同一周期,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是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可能是N3-、O2-、F-、Na+、Mg2+、Al3+,N3-、O2-、F-是第二周期元素,Na+、Mg2+、Al3+是第三周期元素,故具有该电子层结合的离子不一定是同一周期元素,B错误;
C.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则其中一种元素是K元素,一种是Cu元素,二者都是第四周期元素,C正确;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符合条件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有1s22s22p63s23p6为氩原子;1s2s22p63s23p64s1为钾原子,1s2s2p63s23p64s2为钙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D
【详解】
A.1s2对应的元素是He,[Ar]4s2对应的元素Ca,前者属于0族,后者属于ⅡA族,故A不符合题意;
B.M层上有1个电子,该元素为Na,N层上有一个电子,该元素可能是K,也可能是Cr、Cu,故B不符合题意;
C.2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该元素可能是C,也可能是O,3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该元素可能是Si,也可能是Si,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主族,也可以不属于同一主族,故C不符合题意;
D.L层2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该元素为C,M层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该元素为Si,它们属于同一主族,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7.C
【详解】
A.核外电子运动只是在某个区域出现的概率大些,不是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A正确;
B.同一原子中,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层越低,能量越低,所以能级的能量高低:1s<2s<3s<4s,B正确;
C.小黑点的密表示电子出现机会的多,不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电子数多,C错误;
D.各能层最多含有的电子数为2n2,每个原子轨道含有2个电子,所以量子数为n的电子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D正确;
答案选C。
8.D
【详解】
A.碳原子的半径大于氧原子的半径,正确的图示为,A错误;
B.基态S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4,B错误;
C.基态Be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即基态Be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为s轨道,其形状为球形,C错误;
D.泡利原理是指一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故图中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原理,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根据洪特规则知,2p轨道上的两个电子应排在不同轨道上,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y2违反了洪特规则,A错误;
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电子层数是5,最后一个电子排在p轨道,所以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是p区元素,B错误;
C.选项所给电子排布式中,3p能级有10个电子,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知,3p轨道最多排6个电子,C错误;
D.根据构造原理可知,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等,则n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C
【详解】
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的元素可以是H、He、Li、Be,H、He是第一周期元素,Li、Be是第二周期元素,对应的元素不一定属于同一周期,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是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可能是N3-、O2-、F-、Na+、Mg2+、Al3+,N3-、O2-、F-是第二周期元素,Na+、Mg2+、Al3+是第三周期元素,故具有该电子层结合的离子不一定是同一周期元素,B错误;
C.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则其中一种元素是K元素,一种是Cu元素,二者都是第四周期元素,C正确;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符合条件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有1s22s22p63s23p6为氩原子;1s2s22p63s23p64s1为钾原子,1s2s2p63s23p64s2为钙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A
【详解】
基态L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1,已知能量高低为:1s<2s<2p,故①是1s上的一个电子跃迁到了2s上,②是1s上的2个电子跃迁到了2p上,③是1s上的2个电子跃迁到了2p上且在同一轨道中,根据洪特规则可知,其能量高于②,④为基态原子,能量最低,故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④①②③,故答案为:A。
12.C
【详解】
A.1s22s22p3遵循能量最低和构造原理,是基态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故不选A;
B.1s22s22p63s23p6遵循能量最低和构造原理,是基态S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故不选B;
C.基态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应是1s22s22p63s1,故选C;
D.1s22s22p63s23p2遵循能量最低和构造原理,是基态S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故不选D;
选C。
13.BC
【详解】
A.同一能层,电子按s、p、d能级顺序排布,故能量大小顺序为:E(3s)B.同能级,能层越高,能量越高,故E(3s)>E(2s)>E(1s),B正确;
C.原子按4s、3d、4f的顺序排布,故E(4f)>E(3d)>E(4s),C正确;
D.同一能层,电子按s、p、d、f能级顺序排布,故E(4s)答案选BC。
14.BD
15.BD
【详解】
A.K2FeO4中Fe元素化合价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当其与水反应,被还原变为+3价的Fe3+,每消耗1 mol K2FeO4转移3 mol电子,A正确;
B.K2FeO4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Cl-具有还原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消毒能力减弱,因而会使其消毒能力减弱,B错误;
C.K2FeO4用作水处理剂时,其还原产物是Fe3+,Fe3+水解产生的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使之形成沉淀,从而具有净水作用,因此K2FeO4用作水处理剂时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吸附悬浮杂质,C正确;
D.K是19号元素,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8、1,K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4s电子形成K+,则K+核外电子排布是2、8、8,其最外层是M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因此K+并不是核外三个电子能层均充满电子,+6价的Fe元素原子最外层M层也未充满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D。
16.BD
【详解】
A.每个原子轨道容纳2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故A正确;
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未成对电子”,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含有2个“未成对电子”,故B错误;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 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含有2个“未成对电子”,故C正确;
D.每个轨道容纳2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未成对电子”,故D错误;
选BD。
17. 3s23p1 5 钾先与水反应生成KOH,KOH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无法得到单质铝 Al3++3e-=Al 利用Ba的沸点比Al的低,Ba以气体逸出,使平衡右移 Al3+> H->Li+> H+ 2LiAlH42LiH+2Al+3H2↑ 2.7 g 还原剂
【详解】
(1)Al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基态Al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1;铝原子核外有1s、2s、2p、3s、3p五种能量不同的电子,即铝原子核外有5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钾跟氯化铝溶液反应时,K先与水反应生成KOH,KOH与氯化铝反应得到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制得铝;电解熔融Al2O3生成铝和氧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
(3)Ba的沸点比Al的低,在2Al+4BaO3Ba↑+BaO·Al2O3反应中Ba以气体逸出,使平衡右移,从而可制取金属Ba。
(4)① Al3+有2个电子层,Li+、 H-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只有1个电子层,H+核外没有电子,根据“层多径大,序大径小”,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l3+> H->Li+> H+ ;
②根据题意,LiAlH4分解的方程式为2LiAlH42LiH+2Al+3H2↑;标准状况下3.36 L氢气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方程式,有0.1mol铝生成,生成Al的质量为2.7g。
③乙醛反应生成乙醇,乙醛发生了加氢的还原反应,说明LiAlH4是反应的还原剂。
18. 5 N>P Na2HPO4=2Na++HPO42- HPO42-水解呈碱性,电离呈酸性,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而c(OH-)大于c(H+) = K=c(PCl3) c(C12) 0.0016mol·L-1·s-1 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移走PCl3、Cl2等 逆向 不变
【详解】
(1)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有个5轨道;氯原子的的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
(2)N和P属于同主族的两种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故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N>P;
(3)磷酸是弱电解质,Na2HPO4属于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是Na2HPO4=2Na++HPO42-,Na2HPO4的水溶液里既存在磷酸氢根的电离,电离时释放出氢离子,HPO42- H++ PO43-,显酸性,也存在磷酸氢根的水解,HPO42-+H2O H2PO4-+OH-,呈弱碱性,溶液显碱性,说明HPO42-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4)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发生强酸制弱酸,CH3COONa+HCl=CH3COOH+NaCl,pH=7,说明c(H+)=c(OH-),反应后的溶液存在电荷守恒,即c(H+)+c(Na+)=c(CH3COO -)+c(OH-)+c(Cl-),醋酸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CH3COO -)+c(CH3COOH)=c(Na+),将钠离子的浓度代入电荷守恒,可以得到c(CH3COOH)=c(Cl-);
(5)①根据化学反应:PCl5(s) PCl3(g)+C12(g),得到化学平衡常数K=c(PCl3) c(Cl2),前50s内PCl3的反应速率为v=,由于三氯化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1的关系,故速率也是1:1的关系,故氯气的速率也是0.0016mol·L-1·s-1;
②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要提高上述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应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温度、降低压强等;
③根据化学反应,列出三段式,
K=c(PCl3) c(Cl2)
再加入0.02molPCl3、0.02molC12,此时的Qc=>0.01(mol·L-1),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故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19. Pb 5s25p2 O>C>Sn SnO2+2NaOHNa2SnO3+ H2O Si3N4 bc
【详解】
(1)根据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O2+Pb+4H++2SO=2PbSO4+2H2O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即失去电子的一极,在该反应中,Pb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Pb。
(2)①在元素周期表中锡位于第五周期第ⅣA族,最外层4个电子排布在5s和5p上,则基态锡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s25p2;
②一般地,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所以C、O、Sn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Sn;
③SnO2在高温下能与NaOH反应生成钠盐,在钠盐中,Sn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钠盐的化学式为Na2SnO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2NaOHNa2SnO3+ H2O。
(3)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3SiO2+6C+2N2X+6CO和原子守恒,可知X的化学式为Si3N4。
②a.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可以增大气体反应物即氮气的浓度,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固体浓度是不能改变的,增大焦炭的质量,没有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所以不能加快反应速率;
c.增大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将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了反应速率;
故选bc。
20.(1)
(2)Fe(OH)3-3e-+5OH-=+4H2O
(3)负
(4)4OH -4e =2H2O+O2↑
(5)12
【详解】
(1)
Fe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核外有26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基态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基态Fe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为其3d、4s能级上电子,则基态Fe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图为;
(2)
充电时,石墨连接电源正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OH)3-3e-+5OH-=+4H2O;
(3)
由铜电极的质量增加,发生Ag++e-═Ag,则Cu电极为阴极,可知X为电源的负极;
(4)
B池中发生电解时的阳极为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 -4e =2H2O+O2↑;
(5)
由A中发生2KCl+2H2O=2KOH+H2↑+Cl2↑~2e-,由电子守恒可知,转移0.02mol电子时生成0.02molKO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c(OH-)==0.01mol L-1,常温下,溶液pH=12。
21. AC 球 1 对称 3 能层 能层
【详解】
(1)层只有、能级,层只有、、能级,故选AC,故答案为:AC;
(2)①轨道在三维空间分布的图形为球形,且每个s能级只有一个轨道;轨道空间分布的图形分别相对于x、y、z轴对称,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故答案为:球;1;对称;3;
②原子轨道的半径与能层有关,并随能层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能层;能层。
22. Al或Cl 第4周期ⅥA族 +6 1s22s22p63s23p2 铬 d
【详解】
(1)某元素的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或,该元素为或,故答案为:Al或Cl;
(2)某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ⅥA族,其最高正化合价是+6,故答案为:第4周期ⅥA族;+6;
(3)某元素的激发态(不稳定状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其基态原子中电子应先排满能级,故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2;
(4)该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故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ⅥB族,其元素名称为铬,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区,故答案为:铬;d;
23.(1) 8 失去 K2S
(2) 锌原子、铜离子 CuSO4 Zn+CuSO4=ZnSO4+Cu 溶液颜色变浅,锌粒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详解】
(1)
①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分布在三个电子层上,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故答案为8。
②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反应中容易失去,故答案为失去。
③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所以钾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钾的化学式是K2S。
(2)
①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锌原子变成锌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故答案为锌原子、铜离子。
②根据图2可知,反应后铜离子有剩余,因此过量的物质是CuSO4。
③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故反应现象为溶液颜色变浅,锌粒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24. N Fe Si、S Cu 铬 6 HF>PH3>SiH4
【详解】
(1)①A为第2周期元素,有3个未成对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故A元素为N;
②3d能级半充满为3d5,由于带3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故D元素为;
③3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3s23p4,故该元素为Si或S;
④E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故E为Cu;
(2)第四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为3,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中,价电子排布式为(n-1)dxnsy,且d、s能级均处于半充满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即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此元素为铬,未成对电子数为6;
(3)由s能级只有1个原子轨道,只能容纳1个或2个电子来分析。对于A元素,m-1=2,即m=3;对于B元素,n=2;对于C元素,x-1=2,即x=3,故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s23p3、2s22p5、3s23p2,所以A、B、C分别是P、F、Si,非金属性F>P>Si,则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虽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PH3>Si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