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22 1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鲁迅简介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课文说明
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朝花夕拾课文阅读与欣赏 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题目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些什么?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阅读与欣赏 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百草园课文阅读与欣赏 百草园在哪儿?“我”如何看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它是“我”的乐园。
课文阅读与欣赏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的?三个方面:
1)有趣的动植物(2段);
2)神奇的传说(3-6段);
3)雪地捕鸟(7-8段).
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 课文阅读与欣赏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课文阅读与欣赏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有机地连在一起的?
用了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先写整体,后写局部(“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
课文阅读与欣赏 两个“不必说”在描写对象和描写顺序上有何特点?
第一个“不必说”,写的是静物,莱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由低到高。
第二个“不必说”,写的是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由高到低。
课文阅读与欣赏 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从“我”用手按住斑蝥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课文阅读与欣赏 写百草园的生活,除了“我” 之外,还有谁?
长妈妈,还有闰土的父亲。课文阅读与欣赏 长阿妈给了“我”什么乐趣?她给“我”讲了一个民间传说——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
课文阅读与欣赏 闰土的父亲给了“我”什么乐趣? 他教“我”在冬天雪地上捕鸟。
课文阅读与欣赏 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
“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可见,童年的“我”对捕鸟十分感兴趣。
课文阅读与欣赏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我”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三个“也许”,表反复揣测。可见“我”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这一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三味书屋课文阅读与欣赏 书塾中的老师是怎么样一个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课文阅读与欣赏 1、外貌: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2、性格: 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 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开明课文阅读与欣赏旧时读书跟现在有哪些不同?1、先要行拜师之礼;
2、上课时,单独上生书;
3、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
4、教材晦涩难懂;
5、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课文阅读与欣赏 三味书屋有没有我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有乐趣。例如: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课文阅读与欣赏 对我们感兴趣的事,先生持什么态度? 不支持。
我们只能背着先生玩,孩子好玩的天性受到压抑。先生的态度与长妈妈、闰土的父亲有明显不同。课文阅读与欣赏思考:
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对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看法?
(结合课后练习一)永远的鲁迅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