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20:2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单选题
1.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四川省木里县(平均海拔2500米,多为针叶林)在2019-2021年每年3、4月份均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火灾过火面积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要分析2019-2021连续三年木里火灾灾情,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BDS D.GPS
3.近三年木里火灾均发生在3、4月份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清明祭祖 B.风大物燥 C.地震频繁 D.雷电多发
4.木里火灾过火面积大的原因有( )
A.树种多为落叶林,多枯叶 B.树种多样,树木间距较大
C.树木根系发达,不易倾倒 D.山高坡陡,加剧火势蔓延
下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某地的一次灾害过程进行评估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种灾害和所用地理信息技术最有可能是( )
A.洪涝-遥感 B.地震-遥感 C.泥石流-地理信息系统 D.滑坡-地理信息系统
6.甲最可能是( )
A.坡面堆积 B.坡向 C.坡面侵蚀 D.坡度
下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完成下面小题。
7.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 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内蒙古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们追踪放生野外的③图示动物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EOS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18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空气湿度小 ②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集 ④风力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
A.紧急撤离全部居民
B.加强监测与预报
C.大规模砍伐森林
D.加固木质建筑物
11.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下列做法最可取的是
A.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B.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及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C.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D.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所造成的后果
2021年10月11日,超大型台风“圆规”给闽南海域带来了强风降水天气,下图是10月13日15:53FY-4A气象卫星监测图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制作合成上图,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IS和RS B.GIS和GNSS C.RS和GNSS D.数字地球
13.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加固门窗、房屋、广告牌等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年12月25日,本年度影响我国最晚的一次台风“巴蓬”形成并穿过菲律宾。下图为中央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③
15.接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外出作业的渔船迅速返回港口,是因为台风( )
A.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B.伴有狂风、暴雨、风暴潮
C.引起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暴雪 D.能摧毁房屋、淤塞江河
现今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其中无人机喷洒农药就是主要用途之一。无人机可以根据农户的需求,对不同农户的农田进行精准农药喷洒,并对喷洒农药的农田按照实际面积进行合理收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无人机能够对不同农户的农田进行精准农药喷洒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GPRS
17.对所喷洒农药的农田按照实际喷洒的面积进行合理收费,需要依靠的技术是( )
A.RS、GPS B.GPS、GIS C.RS、GIS D.GPS、数字地球
某地理兴趣小组定量研究浙江某区域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处理人口分布数据和地形数据后,制作出海拔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曲线图,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分布( )
A.集中在200m以上区域 B.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
C.在海拔200m以下最多 D.在各海拔高度均匀分布
19.在研究过程中,地理兴趣小组利用( )
A.RS获取人口分布数据 B.GIS统计不同海拔的人口数量
C.GNSS分析人口分布的海拔高度 D.GIS采集该区域地形数据
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据悉,这次普查将首次采用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结合普查员手持电子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现场采集在“查人”的同时还要“查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劳动力严重不足 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
21.与人工普查相比,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以( )
①保证工作质量②维护住户隐私③提升工作效率④提高准确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生育潜力逐步释放,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②强化生育服务职能③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率④增加公共资源的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中的频率越来越大。下图为GIS分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地理信息系统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
A.滑坡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地震
24.某工作人员不小心把某个图层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层,他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状况 D.地层厚度
“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的具体利用与体现。读“数字校园”的应用图,回答下面小题。
25.“数字校园”是指(  )
A.对校园内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远程教育和网上学校
C.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D.建设虚拟学校
26.“数字校园”的思想核心是(  )
A.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建设网上学校
C.发展远程教育 D.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福建省监测中心推进无人机新监测手段业务化,应用在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领域,于2020年5月18日在宁德海域发现1起赤潮。基于无人机的二维多光谱航测影像及三维重建影像,可及时跟踪灾害情况,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持,无人机技术逐步在赤潮监测、渔业污染调查等方面得到推广应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与遥感卫星相比,无人机监测赤潮( )
A.方式和时间更灵活 B.不受天气状况影响
C.监测的分辨率更高 D.监测的范围更广
28.结合相关知识推测,无人机在赤潮监测及灾害防治方面多用于( )
①灾前基础数据获取②灾情实时跟踪③赤潮发展方向预判④灾后损失评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11日20时50分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级(风速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下图示意“利奇马”移动路径。据此回答下题。
29.绘制图示台风移动路径,需要借助( )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北斗系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年7月,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受暴雨影响,河南多地出现内涝、洪水,国家防灾教突总部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此完成下面小题。
31.为快速了解受灾情况的变化,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NSS)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32.在获取空间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灾情、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宜采取的高效技术手段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NSS)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二、综合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蝗虫因其具有强大的繁殖、取食和迁移能力被称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沙漠蝗灾每10~12年暴发一次,如果雨量充沛并且绿色植物充分的话,沙漠蝗虫数量将会在1~2个月内迅速增长,开始群集并转变为群居型,形成成蝗蝗群,最终导致蝗虫暴发。沙漠蝗虫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分散人工调查到电讯传真,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主的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沙漠蝗灾预测的准确性和防控的精准性。下图示意非洲及西亚蝗虫分布和迁移路线,下表示意沙漠蝗灾发展过程。
(1)根据材料,用曲线绘制沙漠蝗灾发展过程图的缺失部分。
(2)分析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的原因。
(3)简述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的优势。
3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丙图为地震的构造示意图。
(1)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波,B为____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此界面为____,西昌地震发生时,最先到达地表的是____(A或B)波,在地面的人感受到的是____。
(2)甲图中,沿A、B、C、D方向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是____,推断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3)丙图中A、B、H分别是____、____、____。
(4)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地震灾害的动态
C.分析地震救灾数据 D.控制地震的发生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拉克”台风于2021年8月1日形成,经过海南三亚地区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8月2日17时其在越南清化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海洋气象观测者一3”海上观测为这次“森拉克”台风过境进行准确预测。
(1)说出监测预报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2)简述进行台风预测的主要目的。
(3)推测此次台风的发源地,并说出在我国的主要影响范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GPS主要应用于定位,与雨量采集信息无关,①错误;BDS也主要用于定位,可以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大小,②正确;RS主要用来监测滑坡体整个的变化,而模拟则主要依靠GIS,而不是RS,③错误;GIS主要用来分析和处理数据,④正确。因此②④正确,即选项B正确。
2.A
3.B
4.D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主要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可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分析、处理(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根据材料可知,要分析2019~2021连续三年木里火灾灾情,要用到GIS分析、查询、处理功能,A对;RS主要是对火灾进行实时性的监测,能有效的监测火灾范围,是GIS的数据源,B错;BDS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功能和GPS差不多,具有定位和导航功能,C、D错。故选A。
3.
清明祭祖是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A错;3、4月份北半球气温迅速回升,风多风大,风干物燥,冷空气活动频发,这些气象条件,是诱发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火灾发生后加速蔓延的一大条件,B对;地震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并没有时间限制,C错;雷电多发是强对流天气引起的,会引起森林火灾,但3、4月份四川省木里县因海拔高,气温达不到强对流天气,D错。故选B。
4.
根据材料四川省木里县平均海拔2500米,多为针叶林,A、B错;海拔高,气温较低,针叶林根系不发达,根系浅,容易倾倒,C错;山高坡陡,地形导致焚风效应加剧火势,D对。故选D。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主要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可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分析、处理(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5.C
6.A
5.
结合材料:图层叠加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在阶段成果图中,有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这些条件,可知分析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故选C。
6.
读图可知,由甲和陡谷能得出“地质地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地质因素,而地表堆积碎屑物的多少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故选A。
泥石流(mudslide)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7.A
8.C
7.
①图为蒙古包,应代表内蒙古自治区;②图左侧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②代表上海;③图由竹子和熊猫组成,应代表四川;④图中有傣族舞,应代表云南。故选A。
8.
追踪放生野外的动物需要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工作人员会给放生的大熊猫安装定位仪器,对其进行定位。GNSS一般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定位功能,能追踪放生野外的动物,C正确,RS指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环境和灾情监测、资源勘查;GIS指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的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EOS是由Block.one 公司开发的一个新的区块链软件系统,RS、GIS、EOS均不能追踪放生野外的动物,ABD错误。故选C。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因为蒙古风沙大,呈圆柱体的蒙古包可以减少风沙阻力,从而减少蒙古包受风沙的侵入。
9.B
10.B
11.B
9.①11月末期为秋末冬初,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故正确。②11月末该地受冬季风控制,气温较低,不符合题意。③该区域属于山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和人口密集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④11月末该区域多大风,一旦起火,风助火势火面快速扩大,故正确。B①④,ACD错误。故选B。
10.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应加强监测与预报,故B对。紧急撤离全部居民应在火灾发生后并危及居民安全时,故A错。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加剧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故C错。加固木质建筑物不能防御火灾,故D错。故选B。
11.GIS是借助遥感和航测等数据来监测森林火灾的。当森林发生火灾后,GIS才能及时借助已知的信息来分析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及分析火势蔓延方向;但对于引起火灾的原因是无法分析的;也无法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所造成的后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
12.A
13.D
12.
要制作“气象卫星监测图像”首先要由卫星遥感拍摄到卫星云图,然后再由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制作出这幅监测图像。RS代表遥感、GIS代表地理信息系统、GNSS一般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故选A。
13.
台风期间,船只应该进港避风,不能出海,①错误;台风过境会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天气,因此应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加固门窗、房屋、广告牌等,将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②③④正确。故选D。
关于台风的防御措施: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和饮水以及照明所需的手电筒、蜡烛等物。避免断电停水后的外出购买,台风期间,不稳定因素太多不要外出。确保万事俱备,安然度过台风困难期。台风的风力强劲,会造成街道广告牌、树木以及电线等掉落在地面,为避免意外,切勿靠近不稳定的环境,如随时可能坍塌的岩石或者高压电线,更不要用肢体触摸。台风活动期间,要注意收听媒体报道、广播或浏览相关网站,知道台风的最新动向,出海船只应回港避风。不要去台风附近的地方旅游或者去附近海滩游泳,台风期间,气候变换,小孩和老人及身体有恙者尽量呆在室内,不要外出。
14.C
15.B
14.
卫星云图需要用到遥感获取信息,然后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加工,才能发布给公众查询。C项正确。故选C。
15.
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影响海上船只航行安全。B项正确。滑坡、泥石流在陆地上发生,A错误;台风不会引起降温、暴雪现象,C错误;摧毁房屋、淤塞江河不是海上作业的渔船回港的原因,D错误;故选B。
1、台风灾害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2、寒潮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除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外。
16.B
17.C
16.
对不同农户的农田进行精准农药喷洒,需要定位,就采用GPS,不需要获取影像,也不需要分析计算,B正确,AC错误;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所以选B。
17.
对所喷洒农药的农田按照实际喷洒的面积进行合理收费,要计算面积,先要获取影像,用RS,之后进行分析,计算出面积,用GIS,不需要GPS,更不要数字地球,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18.C
19.B
18.
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在200米以下的区域超过80%,海拔超过200米以上的区域不到20%,A错误;C正确;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的几乎无人居住,BD错误。故选C。
19.
获取人口分布数据,不能用地理信息技术,用入户调查法可得,A错误;用GIS统计不同海拔的人口数量,进而分析人口分布的海拔高度。B正确,C错误。用GNSS或全站仪采集该区域地形数据,D错误。故选B。
地形对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0.D
21.C
22.D
20.
人口老龄化严重与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关系较小,A错误;目前我国劳动力还没有出现严重不足,B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人数也庞大,C错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不到三年,就调整全面二孩政策,就是因为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不愿意生二孩,从而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提前,D正确。所以选D。
21.
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减少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工作,有利于保护住户隐私,有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②、③正确;由于申报对象能力、意识等差别较大,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没有经过核实,因此普查的数据准确率不高,人口普查的工作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①④错误。所以选C。
22.
政府强化生育服务职能,增加公共资源的配置,尽量完善育儿的社会保障和减轻育儿成本,可以提高生育率,②④正确;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率不能够提高生育意愿,促进生育,①③错误。所以选D。
育龄妇女不打算生育的原因中,首要原因就是“经济负担重”,占比高达58.9 % ;其次是“没人带小孩”,占27 .0 %, 第三位的原因是“养育孩子太费心”,占比为26.6%。 导致出生率降低,所以我国调整人口政策,促进生育。
23.A
24.B
23.
通过资料图层和阶段成果图可知,该地质灾害和坡度陡、地层倾斜方向、活动断层密切相关,再结合选项可判断,此地质灾害最可能是滑坡。A正确,泥石流还要考虑降水,地震和火山不需要考虑坡度,BCD错误,故选A。
24.
读图可知,甲和地层倾斜能得出“顺向坡面”,从而判断甲最可能是坡向。B正确,与坡面起伏、侵蚀状况、地层厚度无关,ACD错误,故选B。
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应用于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
25.A
26.A
本题主要考查数字地球,考查学生对数字地球概念的理解,学生要掌握数字地球的运用。
25.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通过整理加工,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校园内,又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够共享教育资源。因此,B、C、D各项仅仅是数字校园的一个方面,只有A项全面地反映了数字校园的内涵。
26.“数字校园”是“数字地球”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27.A
28.D
27.
无人机可以在需要时起飞拍摄,不同角度拍摄;而遥感卫星却只能在飞临该地上空时拍照,灵活性不如无人机。A正确。无人机是在对流层内几十米高度飞行,而遥感卫星则在宇宙空间飞行,无人机受天气影响较大,B错误。一般认为高分遥感卫星分辨率很高,在海洋生物灾害观测的维度上二者精度不分上下,C错误。无人机的镜头画幅可理解为一个摄像机,受到飞行高度限制,其监测范围不如在轨道运行的卫星监测范围大,D错误。故选A。
28.
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测绘制图、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价、区域分析规划、全球宏观研究和无人机、侦查卫星等方面。无人机可以对灾情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对灾后损失进行评估,②④正确,D正确。灾前基础数据不是通过无人机获取的,赤潮发展方向是根据赤潮发生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的,利用无人机无法对赤潮发展方向进行预判,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遥感(RS)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或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29.C
30.D
29.
首先需要对台风气象云图进行获取,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其次需要根据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进而对台风移动路径进行绘制,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①③正确;台风属于面状地理事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系统主要用于地理点状事物的定位与导航,②④错。故选C。
30.
点燃柴火加剧氧气消耗,且不安全,不利于自救,①错;可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②正确;大喊大叫会加大体力消耗,不利于自救,③错;可以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④正确。故选D。
“3S”技术的判别:
(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 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
(2)“想”与“看”区分RS与GIS: “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31.A
32.B
31.
为了快速了解受灾情况的变化,需要借助传感器在一定高度的搭载平台对区域受灾信息进行面状信息获取,需要借助遥感技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查询、分析、预测等,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故选A。
32.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分析灾情,部署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对已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需要借助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B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空间资料,A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导航,并不具备分析的功能,CD错。故选B。
“3S”技术的判别:
(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 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
(2)“想”与“看”区分RS与GIS: “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33.(1)分别绘出图中发展阶段缺失的四段。
(2)在虫源适宜地区,沙漠蝗虫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沙漠蝗虫具有极强的扩散和迁飞能力,蝗灾范围迅速扩大;全球气候异常,沙漠蝗虫的监测预警难度大;各国政府沟通不畅,预警沟通不及时;蝗虫聚集地区大多经济技术落后,治蝗能力低。(任答出点)
(3)获取信息速度快,监测范围大;及时做出预测和灾情风险分析,将虫情信息上报到防治部门。
【详解】
(1)材料信息表明,0~3个月蝗虫暴发,表明曲线开始增长,3~9个月蝗虫暴增,表明曲线向上较陡,9~15个月蝗虫成灾,表明曲线密集度较高,15~18个月蝗虫下降,表明曲线向下降低,由此可绘制相应曲线表示沙漠蝗灾发展过程,如下图。
(2)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的原因应从蝗灾强度、预警信息、抗灾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沙漠蝗虫因其具有强大的繁殖、取食和迁移能力被称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在虫源适宜地区,沙漠蝗虫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沙漠蝗虫具有极强的扩散和迁飞能力,蝗灾范围迅速扩大,使得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全球气候异常,沙漠蝗虫的监测预警难度大,使得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的各国政府沟通不畅,预警信息沟通不及时,导致当地蝗灾易发难控;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虫聚集地区大多经济技术落后,治蝗能力低,抗灾能力弱,导致当地蝗灾易发难控。
(3)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的优势应从获取信息的速度、监测范围、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说明。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网络获取信息速度快,网络涉及范围广,监测蝗虫的范围大;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能够及时做出预测和灾情风险分析,将灾情信息上报到相关防治部门进行决策。
34.(1) 横(S) 纵(P) 古登堡界面 B 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2) 厚度逐渐减小 地壳
(3)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4)B
本题以与地震相关的图文为材料,涉及地震波的特点和影响,地壳的厚度,地震相关名词,和遥感在地震中的应用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
A波速较慢,为横波(S波),B波速较快,为纵波(P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此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的波速较快,所以最先到达地表的是纵波B,后到达地表的是横波,所以在地面的人感受到的是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
(2)
读图可知,在甲图中,沿ABCD方向,地壳厚度大致呈减小趋势。西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9千米,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可知,西昌及附近区域地壳厚度大于19千米,所以西昌市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为震源;B是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为震中;H是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
遥感的主要作用是获取信息,因此可以监测地震灾害的动态,B正确。遥感不能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也不能分析地震救灾数据,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ACD错误。故选B。
35.(1)遥感。
(2)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3)西北太平洋。范围: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本题以“森拉克”台风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地理信息技术、台风预测的主要目的及台风的发源地及在我国的主要影响范围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
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是指不直接与探测目标接触,而使用某种仪器感测目标的种种特征信息,通过电脑等技术的精细处理,提取探测对象有用资料的现代高新技术;因遥感通常为瞬时成象,从而能及时获取所测目标物的最新资料,不仅能更新原有资料,进行动态监测,且便于对不同时刻地物动态变化的资料及相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环境监测及研究、分析发展地物发展演化规律提供了基础,所以本次对“森拉克”台风过境进行准确预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
(2)
由所学知识可知,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进行台风预测的主要目的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3)
由材料信息““森拉克”台风于2021年8月1日形成,经过海南三亚地区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可知,“森拉克”台风应发源于海南东侧的西北太平洋海域,随着“森拉克”台风经过海南三亚地区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可知,该台风主要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