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20:3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单选题
1.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判断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沼泽水
下图为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没有结冰期 B.主要的补给水源都是雨水 C.汛期都十分明显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3.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径流量 C.人口 D.地形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年某河流水文站的累计径流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年该水文站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5.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地下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雨水补给 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7.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Q1减少,Q2增加 B.Q1增加,Q2减少
C.Q2减少,Q3增加 D.Q2增加,Q3减少
8.湄南河发源于泰国西北部的掸邦高原,自北而南地纵贯泰国全境,最后注入曼谷湾,全长1352千米,流域面积17万平方千米,是泰国第一大河。湄南河年内流量变化较大,最大与最小流量相差15010多倍。湄南河河口每年向海方向延伸。下图示意湄南河水系。据此完成。湄南河流域最大与最小流量相差万倍以上,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为( )
A.冰雪融水 B.地下水 C.湖泊沼泽 D.大气降水
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泉水汇流成河后纵穿河西走廊中部,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下图示意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下渗作用 B.人为引水 C.蒸发作用 D.冰雪融化
10.推测大泉河的枯水期最可能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渤海是我国海冰多发区,每年12月~次年2月为海冰集中发生时间。研究者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基准点为起点(图a),绘制了各海湾2001~2011年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基准点)距离最大值(L值)变化折线图(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各海湾的海冰面积( )
A.2001年冬季均较2002年冬季大 B.10年间渤海湾年际变化最大
C.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相同 D.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12.影响莱州湾L值整体大于渤海湾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海水深度 ③海水盐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内流区指地表径流不能注入海洋的地区,一般分布在远离海洋或为山脉所环抱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河道稀少,水量贫乏,河流多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外流区为地表径流经外流河汇入海洋的地区。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外流区地表径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植物蒸腾 B.湖泊蒸发 C.地下径流 D.大气降水
14.与外流区相比,内流区( )
A.降水量大 B.水资源更新慢 C.蒸腾量大 D.地下径流量大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在下列月份中,箭头b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9~10月
16.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17.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地头水柜是指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容量在数十乃至上千立方米不等的蓄水池(如下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石灰岩广布,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地头水柜,极大地促进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地头水柜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雨水 B.山泉水 C.积雪融水 D.河水
19.凤山县建设地头水柜的主要目的是( )
A.生活饮用 B.节水灌溉 C.水力发电 D.水产养殖
20.凤山县大力推广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气候干旱 B.地下水埋藏浅 C.地表水短缺 D.蒸发量大
由我国设计修建的卡鲁玛水电站是乌干达最大电力工程(下图)。该水电站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发电量季节差异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该国南北跨度约为( )
A.400km B.600km C.80km D.1000km
22.该水电站发电量季节差异较小,主要是因为( )
A.降水丰富,季节差异小 B.湖泊调蓄,水量较稳定
C.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 D.全年高温,融雪量稳定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4.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25.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6.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
①地下水补给 ②湖泊水补给 ③雨水补给 ④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冬季封冻断流
2020年暑期,某校师生在图示地区(下图)开展研学活动。一名学生在研学日记中写道:“清晨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离开酒店,看见太阳在湖面上冉冉升起。大巴走走停停约200km,临近中午到达终点,举自望去,雪峰在远处闪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日记中的酒店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9.此次研学活动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
A.山地冰川考察 B.大牧场放牧业 C.绿洲灌溉农业 D.长绒棉种植业
30.该研学小组发现巴尔喀什湖东西部的湖水盐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表现及成因是( )
A.西部盐度较大降水量更少 B.西部盐度较大湖水蒸发更旺盛
C.东部盐度较大淡水注入少 D.东部盐度较大湖水蒸发更旺盛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33.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
二、综合题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这里断层发育,河谷两岸集中了150余个温泉,泉眼海拔3530~3570米。该地温泉分布有明显的规律,绝大部分高温热泉分布于岩性致密、透水性差的花岗岩区域(乙区域),而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低。下图示意茶洛温泉群。
(1)分析卵石层较石灰岩、花岗岩形成较晚的原因。
(2)说明茶洛温泉水出露的过程。
(3)从岩性角度,分析甲区域温泉水出露时水温较低的主要原因。
35.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表面约有75%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仅占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有哪些补给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
(2)河流水和湖泊水之间是怎样相互补给的?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水体流向。
(3)河流水和地下水之间是怎样相互补给的?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水体流向。
(4)在黄河下游地区,普遍存在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36.读图左长津湖附近分层设色地形图右长津湖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至12月在长津湖地区与美军进行了直接较量。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面为面积广大的玄武岩,长津湖是在断裂下陷的河谷上形成的人工湖,最终注入鸭绿江。该地区周围多山,林木繁盛。1950年长津湖战役恰逢“拉尼娜现象”,造成冬季频繁的寒潮大风。长津湖地区处于寒潮南下的东部通道上,风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吹来,形成60年来极端严寒天气。
材料二:体感温度指人体所感受到的体温指数,受气温、风速等因素影响。温度较低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长期埋伏在山脊,美军基本都在河谷之中,相较于美军,志愿军的体感温度更低。
(1)分析长津湖地区夏季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战争期间长津湖地区积雪偏厚的原因。
(3)相较于美军,从自然角度指出志愿军体感温度更低的理由。
(4)推测长津湖形成的地质过程。
(5)简述长津湖的水文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本题以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主要补给来源等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读降水量统计图可知,该流域所在地降水稀少(年降雨量小于200mm),且集中在6-8月,推测应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图中气温曲线及流域径流深度变化显示,该流域所在地气温季节变化大,且河流径流深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如果当地以湖泊水、地下水、沼泽水补给为主,则径流深度的季节变化较小,与题中信息不符,排除A、B、D。
2.B
3.A
2.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可知,甲是尼罗河,乙是密西西比河,丙是亚马孙河,丁是恒河。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的补给水源都是雨水,B符合题意;乙河流上游位于温带地区,有结冰期,排除A;甲河(尼罗河)下游,由于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河口三角洲存在退缩现象,排除D;丙河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汛期不明显,排除C。故本题选B。
3.
乙河是密西西比河,位于美国境内,经济发达,运输需求大,航运量大。丙河主要流巴西北部热带雨林带,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经济落后。所以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A正确;人口对水运运量影响小,C错;乙、丙两河相比,丙河径流量更大,B错;乙、丙两河所经地区,地形都是以平原为主,所以地形不是二者航运量差异原因,D错。故本题选A。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大小(影响通航能力)和水量的变化、结冰期的长短等(影响通航时间),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影响航运量)。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4.C
5.C
4.
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累计径流量”,累计径流量是某一年中某个月及其以前各月的径流量之和,该年该水文站的汛期发生在图中累计径流量曲线倾斜角度最大的月份。该河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补给。结合图及选项可知,7—9月份累计径流量曲线倾斜角度最大,说明该时期降水量大,河流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汛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
在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季节变化小,且补给水量小。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大,季节性积雪融水多发生在春季,冰川融水一般集中在夏季。雨水补给主要在雨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水文站的汛期主要集中在7—9月份,根据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可知,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雨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一条河流往往有多个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注意流域内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川或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6.C
7.B
6.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代表“地表径流”的是Q1。由图可知,从图最左段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T2时刻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流域内植被破坏后,径流流速变快,植被截留、下渗减少,Q1增加,Q2减少;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流域内植被破坏后,,下渗减少,Q3减少。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8.D
【详解】
湄南河流域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降水的季节差异巨大,雨季降水丰富,流量大,旱季降水少,流量小,所以河流流量差异巨大,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D正确。区域地处热带,掸邦高原海拔不高,无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不是其主要补给水源。湖泊沼泽水补给,河流的流量较稳定,不会出现巨大的季节差异。 ABC错误。故选D。
9.C
10.B
9.
下渗作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故A错误。材料指出“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可以排除人为引水,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是早上8点左右流量最大,晚上8点左右流量最小,可以推测造成径流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蒸发,白天气温不断升高,蒸发量不断增加,径流便减少,故C正确。冰雪融化受气温的影响,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径流量大,与图中所示内容不符,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
结合图示及上题分析,可知,大泉河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四个季节中,夏季气温最高,蒸发量最大,径流量最小,所以大泉河的枯水期最可能为夏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A
12.C
11.
读图可知,2001年冬季,各海湾L值均大于2002年,因此海冰面积2001年大于2002年,A正确。10年间辽东湾L值年际变化最大(约150千米),因此辽东湾海冰面积年际变化最大,B错误。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L值相等,但渤海湾整体面积较莱州湾更大,因此渤海湾海冰面积应大于莱州湾,C错误。随时间变化各海湾L值有增有减,海冰面积也是有增有减,D错误。故选A。
12.
由图示信息可知,莱州湾为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较之于渤海湾、辽东湾的海河、辽河等河流汇入,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③正确;并且黄河含沙量较之于海河、辽河更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②正确。与太阳辐射、人类活动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
莱州湾海冰多的原因: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并且黄河含沙量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
13.D
14.B
13.
由图可知,植物蒸腾、湖泊蒸发是陆地水体水量支出的过程,对地表径流没有直接的补给作用,AB错;地下径流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地表径流有补给作用,但补给水量较小,故C与题意不符;大气降水落到地面之后,一部分水分通过蒸发蒸腾返回大气中,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还有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所以外流区地表径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D正确。故本题选D。
14.
依据材料分析可知,与外流区相比,内流区一般分布在远离海洋或为山脉所环抱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A错;由于内流区距海较远,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循环不活跃,所以水资源更新慢,B正确;由于内流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蒸腾量小,C错;地下径流的补给也主要是大气降水,由于内流区降水较少,所以地下径流量不大,D错。故本题选B。
内流区参与陆地内循环,主要分布着内流河:①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②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③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河流的水量就较丰富,为丰水期;④径流量小,流程短且变化大,多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冬季甚至断流。
15.A
16.B
17.B
15.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b表示湖泊水补给长江水,此时长江处于枯水期,主要发生在1~2月。故选A。
16.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可以和洞庭湖水、长江水直接相互转化,结合四个选项,洞庭湖水、长江水不能直接转化为冰川,海洋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洞庭湖水和长江水,只有雨水、地下水符合条件,即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雨水、地下水。故选B。
17.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洞庭湖的面积减小,蓄水能力减弱,则丰水期a补给变小;枯水期b补给也变小。故选B。
陆地水体之间的三类补给关系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18.A
19.B
20.C
18.
根据材料可知,地头水柜是指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容量在数十乃至上千立方米不等的蓄水池,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积雪融水、山泉水、河水是次要补给,故A正确,排除BCD。
19.
根据题干中旱地、山脚下可知该水不用于生活用水,而是用于农业灌溉,同时,水力发电、水产养殖需水量极大,故B正确,ACD错。
20.
广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故A错。地下水埋藏浅易发生土壤盐碱化,易于开采利用,易受污染,与本题无关,故B错。根据题干石灰岩广布可知该地地表水易流失,地表水缺乏,故C正确。蒸发量大与温度、日照有关,本题是存水不易,故D错。
地头水柜,即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容量在数十至上千立方米不等的蓄水池,通过地头水柜收集雨水,为果园、田地、桑树地、沼气池、草地、人畜饮水、加工用水提供充足水源,水柜内还可以直接养鱼。
21.B
22.B
21.
由图可知,乌干达南北跨约5个纬度,在经线上,每隔一个纬度距离约111千米,故乌干达南北跨度约111*5=555千米,四个选项中,B最接近,故选B。
22.
由图可知,水电站上游有湖泊,河流受湖泊的调蓄作用,水量较稳定,B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季节变化大,A错误;落差大,流速快,会影响发电量,但不会导致发电量季节差异较小,C错误;该水电站所在河流,纬度低,河流水源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湖泊水,该地海拔不高、纬度低,无大量积雪可融化,D错误。故选B。
卡鲁玛水电站为径流式水电站,此类水电站按照河道多年平稳均径流量及所可能获得的水头进行装机容量选择。该区域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时间较长,雨季较长,加上受湖泊的调蓄、补给作用,全年河流径流量大且较为稳定。
23.A
24.C
25.D
23.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24.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25.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26.C
27.C
该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
26.结合东北地区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图示c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b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而a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d补给与河流有互补关系,为湖泊补给。故选C。
27.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淮河为夏季降水补给为主,夏汛明显,故选C。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28.B
29.B
30.C
28.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在北半球,暑假期间,日出东北,图中符合看到太阳在湖面上升起的是②、③两地。根据材料信息“大巴走走停停约200km”,所以应该是②地,选B。
29.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部南部为高山,有冰川分布,A正确;处于干旱地区,沙漠广布,主要农业为绿洲灌溉农业,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B错误,C正确,D正确。该题选不包括的是。所以选B。
30.
导致湖水盐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来水和去水两个方面,东西部纬度位置相差不大,蒸发差异不明显,BD错误;气候类型相同,降水不存在明显差异,A错误;西部有伊犁河等河流注入,淡水补给较多,盐度低,C正确。所以选C。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方位、农业类型以及湖泊盐度的相关知识。
31.D
32.B
33.D
本题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1.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②④所述时段洞庭湖补给长江。
32.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至乙时段、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至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而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故B正确。
33.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在上游修建防护林,会增加下渗水量,延长雨水转化为河流水的时间,从而使洪峰峰值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故D正确。
34.(1)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故卵石层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
(2)大气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高山冰雪融水(泉眼海拔高)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被地下热源加热;受板块挤压,断层和裂隙发育;地下热水,沿着裂隙和断层出露。
(3)卵石层孔隙大,地表冷水易下渗;石灰岩透水性好,且多地下径流,利于地下冷水渗入温泉。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断层与陆地水源的相互补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现象和原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石灰岩处于沉积岩,卵石层也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图中显示,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由此推测卵石层较石灰岩形成晚。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在侵入中冷却凝固形成,图中显示,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说明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而花岗岩侵入石灰岩,表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
(2)
茶洛温泉水出露过程一是要分析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二是要分析地下水如何被加热,三是要分析地下热水为何涌出。首先,区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域海拔高,地下水还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其次,深层岩浆等将热量传递给地下岩石,地下水被地下岩石等热源加热形成地下热水。最后,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区域断层和岩石裂隙发育,地下热水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断层和岩石裂隙出露,形成温泉。
(3)
注意从岩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甲区域表层为卵石层,下层为石灰岩,同时关注图中冷水流的方向。卵石层孔隙大,有利于地表冷水下渗。同时,石灰岩透水性能好,也有利于冷水的下渗,地表冷水下渗多形成地下冷水,地下冷水渗入温泉带降低了地下热水的温度,所以甲区域温泉水出露时水温较低。
35.(1)图中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其中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丰水期,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河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湖泊水补给河水,如下图所示。
(3)当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如下图所示。
(4)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少,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这些泥沙在下游河段堆积致使河床抬升,形成“悬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单向补给地下水的现象普遍。
本题以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为背景,考查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河流为外流河,河流源头有冰雪覆盖,沿途有湖泊,因此可以推断该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因为位于外流区,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丰水期,河流的水位上涨速度比湖泊更快,故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河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河流的水位下降速度比湖泊更快,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湖泊水补给河水,如下图所示:
(3)当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因此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如下图所示。
(4)黄河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下游河段堆积,使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使河流单向补给地下水的现象普遍。
36.(1)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夏季降水天数多,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
(2)拉尼娜现象,使得气候异常,提高了长津湖地区寒潮的频率;寒潮频繁南下,风力更大,海洋蒸发量更大;寒潮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易受高原抬升作用,降雪更多,积雪偏厚。
(3)与美军所处环境相比,志愿军长期埋伏在山脊的冰雪之中,海拔较河谷更高,气温较低;且阻挡少,摩擦力较小,风力相对更大;体温散失更快,体感温度更低。
(4)岩浆从地壳裂隙流出地表,形成玄武岩高原;地壳断裂下陷成谷地;汇水形成河谷;人为堵住河道,积水成湖。
(5)水位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含盐量较小。
本题以长津湖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结合图文材料“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可知,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天数多,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断裂下陷的河谷上形成的人工湖,最终注入鸭绿江”,水域面积广阔,升温慢,因此夏季气温偏低。
(2)
根据材料“拉尼娜现象”,造成冬季频繁的寒潮大风。”可知,拉尼娜现象使得气候异常,提高了长津湖地区寒潮的频率;由材料“长津湖地区处于寒潮南下的东部通道上,风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吹来”可知,寒潮频繁南下,风力更大,海洋蒸发量更大;寒潮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易受高原抬升作用,降雪更多,积雪偏厚。极端严寒天气,使积雪消融量少。
(3)
根据材料“体感温度指人体所感受到的体温指数,受气温、风速等因素影响。温度较低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可知与美军所处环境相比,志愿军长期埋伏在山脊的冰雪之中,海拔较河谷更高,气温较低;且阻挡少,摩擦力较小,风力相对更大;体温散失更快,体感温度更低。志愿军长期埋伏在低温大风环境条件下,根据材料“温度低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所以志愿军的体感温度更低。
(4)
根据材料“高原面为面积广大的玄武岩,长津湖是在断裂下陷的河谷上形成的人工湖,最终注入鸭绿江。该地区周围多山,林木繁盛”,并结合所学知识,朝鲜半岛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岩浆从地壳裂隙流出地表,形成玄武岩高原;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地壳断裂下陷成谷地;夏季降水和冰雪融水等地表径流汇水形成河谷;人为堵住河道,积水成湖,而形成人工湖。
(5)
根据气温降水图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水位季节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以降雪为主,因此湖泊水位较高的季节有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的春汛和雨水补给为主的夏汛;冬季气温在零 摄氏度以下,因此有结冰期;该地区周围多山,林木繁盛,因此入湖河流含沙量较小,因此湖泊含沙量少;有河流汇入,最终注入鸭绿江,有河水流出,因此湖水含盐量较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