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20:3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单选题
读“某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序号表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②植被遭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
③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图反映了( )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B.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C.陆地上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D.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冰雪消融的夏季也会在陆地上寻找食物。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摄影观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左图为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右图为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海水结冰期长
C.缺乏天敌威胁 D.人类活动影响小
5.一年中,丘吉尔港最适合观赏北极熊的时段是( )
A.2-3月 B.4-5月 C.10-11月 D.11-12月
6.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生存范围( )
A.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北移 B.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南移
C.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南移 D.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北移
纳马夸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却有超过3000种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过1000多种。在某些时候大部分多肉植物会选择“休眠”甚至“自残”度过。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其他荒漠地区相比,纳马夸兰地区植物种类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山地地形,垂直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
B.冬雨和冷雾带来湿润的水汽和补充土壤水分
C.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充足
D.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大
8.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的时间大概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0.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多 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 D.积温高
11.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 D.夏季降水增加
下图为“我国2021年2月20日亚热带树种春季植树造林适宜范围监测预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2月中旬常年平均造林范围相比,今年同时期造林的实况范围明显向北扩展,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①光照较常年充足②降水较常年多,土壤含水量高③气温较常年高④环保意识增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月中旬实况曲线与3月上旬预估曲线之间的距离东部比西部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三水水文站是北江进入珠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控制站,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所在河段的汛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明显,该现象在珠江下游普遍存在。下图示意1950~2017年三水站所在河段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1980~1994年三水站所在河段汛期水位—流量变化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河段( )
A.之上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 B.河道超量采砂,河床加深
C.之下兴修水库,蓄水拦沙量大 D.河水流速降低,泥沙淤积
15.与1950年相比,2017年三水站所在河段( )
A.流量增大、水位降低 B.流量减小、水位升高
C.流量减小、水位降低 D.流量增大、水位升高
16.图中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说明1950~2017年珠江下游( )
A.河道吞纳能力下降 B.溃堤风险程度降低
C.咸潮上溯距离延长 D.河岸生物供水改善
麦哲伦企鹅是一种迁徙性动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沿岸40°S附近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以海洋浮游动物为食。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东部的海洋中,仅靠狭窄的阿梅希诺地峡与大陆相连,地峡的最宽处只有8千米。半岛上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多盐湖,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是观赏麦哲伦企鹅繁殖的主要地区之一。该岛低矮灌木根部常会见到麦哲伦企鹅挖掘的浅洞巢穴。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位置和麦哲伦企鹅洞穴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瓦尔德斯半岛上多珍禽异兽,主要是因其( )
A.气候干旱 B.土地贫瘠 C.相对孤立 D.盐湖众多
18.瓦尔德斯半岛上,可观赏到企鹅大量离开此地的时段是( )
A.4~5月 B.7~8月 C.10~11月 D.1~2月
19.麦哲伦企鹅在低矮灌木根部挖掘浅洞筑巢的好处主要是利于( )
①避日防晒②免受冻害③躲避天敌④获取食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21.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22.“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3.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造成①、②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地势
25.图中③地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根系发达,反映当地自然环境( )
A.土壤贫瘠 B.终年少雨 C.夏季干热 D.地下水短缺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影响甲半岛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植被 D.地势
27.图示区域板块数量和边界类型分别是( )
A.2个、1类 B.2个、2类 C.3个、1类 D.3个、2类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9.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31.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山”的旅游时间在( )
A.12-次年2月 B.9-11月
C.6-8月 D.3-5月
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下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 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 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
33.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 )
A.根系发达而深长 B.叶面具有蜡质层 C.叶片常年呈绿色 D.抗病虫害能力强
二、综合题
34.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板块构造原理。解释B处地形的成因。
(2)判断M和N地两地植被类型。
(3)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录观的影响。
(4)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C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
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倒淌河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了约3米,但从2005年开始,受高原暖湿化气候加剧的影响,导致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近14年间上升了2.37来。如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1)分析青海湖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2)推测2005年后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3)分析青海湖面积扩大对当地带来的生态影响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下图左)。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缓坡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下图右为泰顺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莫兰蒂是2016年全球最强最大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浙闽地区的最强台风。2016年中秋节,台风“莫兰蒂”带来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暴发,摧毁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的三座国宝级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
(1)结合材料说明泰顺先民修建廊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廊桥设有缓坡屋檐的作用。
(3)台风洪水是廊桥的天敌,请列举泰顺县抵御台风洪涝的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1.
①表示的是河流对气候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气候对河流的影响,①错误;②表示的是土壤对植被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2.
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表述的内容都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知ABD不符合题意。陆地上是不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的且这是差异性的表现,可知C项的内容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C符合题意。故选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4.B
5.C
6.A
4.
由材料可知,北极熊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同纬度的其他海域受北大西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结冰期较短,因此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海水结冰期长,B正确;同纬度欧洲西北部海域,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比哈得孙湾温暖湿润,A错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在北冰洋及沿岸地区没有天敌,C错误;同纬度的太平洋北部白令海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也较小,D错误。故选B。
5.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C正确;2-3月、4-5月、11-12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故选C。
6.
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地区的浮冰面积会缩小,北极熊生存的南界和北界都会北移。答案A。
治理全球气候变暖措施(6 个)①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使用②提高科技水平,减少 CO2 排放③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减少关停高耗能产业④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⑤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废弃回收利用率⑥加强管理,提高节约意识
7.B
8.A
7.据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不是山地地形,垂直分异现象不明显,A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补充土壤的水分,沿岸有强大的本格拉寒流经过,沿海温暖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沉冷却,形成温带的逆温层,多形成大雾寒流经过,夏季容易形成大雾,可以带来湿润的水汽,B对;纳马夸兰地区无河流分布,C错;该地山脉无永久性高山冰雪分布,D错。故选B。
8.据材料可知,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该地的沙漠,热浪、高温肆虐,生存条件恶劣,当地的植被多肉植物叶小、肉厚,主要功能在于减少水分流失和储存植物体所需水分,故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的时间大概是1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C
10.A
11.B
9.图a中甲类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的平原地区,开发利用率高,以耕地为主,甲应为农业生态区;图a中乙类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西部,北部和山东半岛,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森林分布广,应代表森林生态区;图a中丙类生态区分布在华北地区西北角,临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由森林生态区过渡到草原生态区,丙为对应丙草原生态区。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0.读图b可知,曲线Ⅱ在6月份形成次低值区,按照植被生长的规律,夏季应该是植被茂盛时期,因此曲线Ⅱ不应表示森林生态区和草原生态区,6月份是华北地区农作物(小麦)收获季节,此时农田中植被覆盖度较低,因此曲线Ⅱ是农业生态区;在冬春季节中,草类植被凋枯,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低,而森林植被落叶后还有树枝存在,其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大,图中显示,曲线Ⅰ代表的生态区的植被覆盖度在冬春季节低于曲线Ⅲ代表的生态区,所以曲线Ⅰ代表草原生态区、曲线Ⅲ代表森林生态区。而草原生态区因为地处半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年太阳辐射量多,A符合题意、排除B;图中显示,草原生态区处于华北地区西北部,距冬季风的源头近,年平均风力较大,排除C;与华北地区农业生态区和大部分森林生态区相比,草原生态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即≥10℃的积温低,排除D。故选A。
11.读图可知,与图中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是6月份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形成低值区。上题判断可知,曲线Ⅱ代表农业生态区,6月份是华北地区农作物(小麦)收获季节,此时农田中植被覆盖度较低,因此作物成熟收割是导致Ⅱ曲线变化趋势与Ⅰ、Ⅲ曲线明显不同的原因,B符合题意;曲线Ⅱ代表农业生态区,草场过度放牧不会影响Ⅱ曲线变化趋势,排除A;6月份,副高逐渐北移,雨季仍在南方地区,没有明显改变华北地区降水量,不会造成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出现低值区,排除C;如果夏季降水增加,当地水分条件改善,农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和森林生态区的植被或作物生长都会更加茂盛,不会导致变化趋势不同,排除D。故选B。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物(包括叶、茎、枝等)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它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也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变化。植被覆盖度常用于研究植被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领域。
12.B
13.C
12.
影响植物生长范围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热量,光照对其影响较小,①错;降水较常年多,土壤含水量高,气温较常年高,说明水分和热量充足,可能会使适宜造林范围北移,②③正确;环境意识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不会适宜造林范围,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
13.
从图中可读出,2月中旬实况曲线向北凸出区域为四川盆地, 北部山地可阻挡冬季的冷空气,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热量比较充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东部与西部的纬度相当,A错;东西部都是季风气候,大气环流相同,B错;东部距海更近,受海洋影响2月气温应较内陆高,2月中旬实况曲线应向北弯曲,与实际不否,说明海陆位置影响不大,D错。 故选C。
影响气温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大体平行。②海陆分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内陆增温快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沿海增温慢、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冬季相反。受海洋影响较强的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背风坡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④洋流:受暖流影响气温高,受寒流影响气温低。
14.B
15.A
16.C
14.
图示信息显示,1980~1994年,该河段相同流量时,水位明显降低,说明河床深度增加,据此推断可能是受河道严重超量采砂所致,B正确。如果之上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则相同流量时,水位会升高,与图示不符,A错误。之下兴修水库,蓄水拦沙量大,主要影响的是水库下游河段,对三水站影响不大,C错误。河水流速降低,泥沙淤积,会导致河床抬高,则相同流量时,水位会升高,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B。
15.
图示信息显示,与1950年相比,2017年三水站所在河段相同流量时,水位明显降低;相同水位时,流量明显增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
由图示信息可知,1950~2017年三水站所在河段流量增大、水位降低,说明珠江下游河床加深,吞纳能力增强,A错误。河床加深,边坡变陡,会增加溃堤风险,B错误。河床海拔降低,枯水期河槽水位降低,咸潮上溯距离延长,C正确。河床水面下降,不利于河岸动植物水源的供应,D错误。故选C。
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因素有:1、河流补给(气候:降水量多少);2、地形(平原、盆地);3、流域面积大小;4、支流多少;5、蒸发量的大小;6、植被覆盖程度。
17.C
18.A
19.C
17.
瓦尔德斯半岛与南美大陆之间仅靠狭窄的阿梅希诺地峡相连,相对孤立,受外界影响较小,半岛上生物进化环境相对封闭,因此多珍禽异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
根据材料,麦哲伦企鹅属迁徙性动物,主要生活和繁殖在大西洋沿岸40°S附近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夏季主要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度过,冬季主要生活在纬度较低的南回归线地区海域,因此离开瓦尔德斯半岛的时间应在秋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麦哲伦企鹅在寒冷冬季迁移到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免受冻害”不符合题意,②错误;麦哲伦企鹅的食物是海洋浮游生物,因此不是为了获取食物,④错误;瓦尔德斯半岛上气候干旱,植被较少,夏季阳光强烈,其在低矮灌木根部挖掘浅洞筑巢主要是利于避日防晒和躲避天敌,①③正确,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澳大利亚的动植物呈现出古老性和特殊性:1、在很早的地质年代,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它大陆相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动植物也同其它大陆断绝了交往。2、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变化不大,又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使动植物演化很缓慢。3、澳大利亚没有高级野生哺乳动物,特别是没有狮、虎、豹等食肉动物,人类的开发亦较晚,所以许多古老动物容易保存下来。
20.B
21.D
20.
图中显示,橡胶林的蒸发量为1037mm,而原始生态林蒸发量为969mm,A错误。图中显示,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B正确。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橡胶林降水较少,蒸发更多,所以径流总量减少,C错误。图中显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得气候更干燥,D错误。故选B。
21.
根据上题分析判断,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下渗量减少,则涵养水源能力变差,A错误。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B错误。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由混交林变成单一树种的橡胶林,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故选D。
熟记水循环的环节并与图示环节对照,对比分析即可。
22.C
23.A
22.
根据所学可知,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故选C。
23.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渭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其南侧的秦岭,由于秦岭北坡植被逐渐破坏,水源枯竭,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故选A。
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都是典型的地堑。
24.B
25.C
24.
读图可知,①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②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导致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不同原因为大气环流,故选B。
25.
读图可知,③地位于地中海南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为了适应环境,叶子坚硬,减少蒸发,根系发达,以从更深更广地区吸收水分,反映环境为夏季干热的特点,故选C。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同时,植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26.D
27.D
26.
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河流总是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D正确。土壤、气候、植被不会影响河流流向,ABC错误。故选D。
27.
图示区域由三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都是生长边界,边界类型有2类。D正确。故选D。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分成六个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处于相对运动。 全球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相互彼此分离:生长边界。
28.B
29.B
28.
读图可知,地面蒸发的水汽多,空气湿度才增大,①是地面蒸发的水汽增多。最高温度降低,气温变幅减小,根据箭头方向对应②。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加,封湿度增大,对应③。故选B。
29.
在灌溉影响下,该系统各个要素统一演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特征,B正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组合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该图体现不出地理环境差异性,A错误。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功能的特征,即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若环境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该图体现不出相对稳定性,C错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不是无穷的,且该图体现不出,D错误。故选B。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0.D
31.D
30.
由材料可知,该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岛上其他地方森林茂密,只在小山上不长树,应该不会独独破环山地上植被,故A错误;小山海拔低,此区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并不差,B错误;此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总体水分并不缺,且这些小山海拔低,坡度较小,故C错误。菲律宾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该地岩层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岩中含有的粘土和砂粒成分较少,遭受风化后产生的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薄且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遭到强烈侵蚀出现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故当地因土层薄,难以生长树木,只能长草,D正确。综上,答案选D。
31.
读材料可知,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说明此时为热季、旱季。热季说明此地此时被直射或离直射点近,气温高。菲律宾中部的薄荷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其他月份是旱季。备选答案中3-5月吻合此地被直射或离直射点近,同时也是旱季的条件,故D正确。综上,答案选D。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其成因是旱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的东北季风影响,雨季受气压带风带移动下的西南季风影响。
32.B
33.C
本题以北极棉花为背景,考查植被特征与作用、植被与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2.
材料“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说明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是为保护种子的安全,结合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寒冷,生存的植物极易发生冻害,故直选法选B。对于严寒的北极地区,植物首要的目标是成活生存,因此绒球虽然可以扩大种子的传播距离,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A错误;北极棉花是像蒲公英一样靠风力播撒种子的,而不是昆虫,C错误;D北极气候寒冷,叶面水分蒸腾本就蒸发少,故D错误;故选B。
33.
北极棉花属于草本植物,根系一般较浅,由于北极地区冻土广布,不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处发育,A错误;北极棉叶面细小,可以耐寒,而蜡质层一般是植物耐旱,减少叶面水分的蒸腾,B错误;叶片常年呈绿色,有利于在北极棉在短促的暖季迅速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必耗费能量生长新叶,C正确;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因此北极棉的抗病虫害能力弱,D错误;故选C。
第1题,注意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首要作用是保证种子自身活性;第2题,北极棉花的根系、叶片等特征能够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
34.(1)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
(2)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荒漠
(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4)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为均匀,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区域地理概况,并能结合渔场的成因、地形对气候、人口分布的影响和区域农业生产等基本内容分析。
【详解】
(1)读图结合经纬网及大陆轮廓可知,B山脉为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隆起形成的高大山脉。
(2)读图可知,M地处西风带,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在西侧产生大量降水,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N位于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形成温带荒漠。
(3)主要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图示P地位于南美洲东南端,由于受到板块的挤压,不断抬升,在不同阶段海拔差异明显,随着西部山脉隆起,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进入,该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故形成温带荒漠景观。
(4)图示C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从气候来看,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为均匀,适宜多汁牧草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从地形方面分析,该地海拔在200米以下,为拉普拉塔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大规模生产,所以综合来看,该地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35.(1)河流改道,流入青海湖,缺少外泄河道;盐分随径流而不断积累;海拔高,光照强,蒸发量大。
(2)全球变暖,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多;高原暖湿化气候加剧,降水量增多。
(3)蒸发量增大,气候趋于湿润;植被覆盖率升高;减弱了荒漠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该题以青海湖区域为载体,考察湖泊水文特征的成因及影响,并考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
(1)根据材料“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倒淌河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可知,青海湖的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盐分不断累积,形成咸水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光照强,蒸发量大,湖水盐度逐渐升高。
(2)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融化,汇入湖泊的水量增多。根据材料“受高原暖湿化气候加剧的影响,导致青海湖水位持续上升,近14年间上升了2.37来”可知,受高原暖湿化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增多,青海湖面积扩大。
(3)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对气候、植被、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青海湖面积的扩大,水汽的蒸发量增大,气候趋于湿润,植被覆盖率升高。同时青海湖面积增大也有利于青海湖水源涵养,减缓了荒漠化的发展趋势,青海湖面积扩大不仅有利于当地生态的恢复和植被恢复,在为南来北往的鸟儿提供栖息地的同时,也丰富了动物鸟类的食物来源,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36.(1)必要性:区域内山地多,河流多,对外联系不便,先民们需要修建廊桥与外界往来,开展贸易、文化交流;
可行性: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为廊桥的修建提供建筑材料;溪流宽度窄,建设难度小。
(2)屋檐坡度平缓,可有效减少风压力(或有利于排水);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风避雨的休憩地;减少桥梁因日照雨淋造成的毁坏,保护桥梁;为桥梁增重,稳固桥身,减少被洪水冲走的威胁。
(3)修堤筑坝,除险加固;封山育林,挡风防洪;建设泄洪通道;加强气象与洪水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本大题以泰顺廊桥和当地气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程建设、过程作用和应对灾害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科素养。
(1)
本题主要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解答。由材料“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可知,该区域内山地多,河流多,对外联系不便。要提高对外联系,以便开展贸易、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先民们就需要修建廊桥沟通外界,便于与外界往来。由材料“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可知,该地位于山区,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为廊桥的修建提供大量的木质建筑材料。该地河流“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可知,溪流宽度窄,建设难度小,泰顺先民能修建出廊桥。
(2)
由材料“桥上建造缓坡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可知,廊桥的屋檐坡度平缓,可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风避雨的休憩地,同时也能减少桥梁因日照雨淋造成的毁坏,从而起到保护桥梁的作用。当地位于浙江省南部,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且易受台风影响,坡度平缓可有效减少风压力(或有利于排水)。同时建设屋檐可使桥梁增重,稳固桥身,减少被洪水冲走的威胁。
(3)
台风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是由大风、强降雨以及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抵御台风洪涝的措施有:修堤筑坝,除险加固,可减少山洪和山体滑坡等对桥梁的侵蚀。封山育林、建设泄洪通道,既可削减风力对廊桥的影响,也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对桥体的冲击。加强气象与洪水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可提前对廊桥进行保护,减少灾害对廊桥的破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可有效保护廊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