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研究人员在研究全球变暖对某类植被影响时,选取了甲乙两地进行研究。下图分别为甲乙两地近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乙地逐渐增多的植被可能是( )
A.硬叶林 B.针叶林
C.落叶林 D.草丛、灌木
4.植被类型明显与同纬度广大地区不同的地方及主导因素是( )
A.甲地地形 B.甲地距海远近
C.乙地距海远近 D.乙地洋流
5.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甲地的发展方向是( )
A.适当发展大棚蔬菜 B.适当种植橄榄树
C.建立生态保护区 D.大力发展旅游业
读下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
6.有关图中赤道地区东、西部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以平原盆地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B.赤道横贯东西,东、西部均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C.本地区东部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堪称“热带植物王国”
D.西部有大河西流,下游多激流瀑布,是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7.该地区东部湖泊众多,南北纵贯,主要的成因类型是( )
A.地震堰塞湖 B.冰川侵蚀湖 C.火山口湖 D.断裂构造湖
“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钟摆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选项中能形成“钟摆城市”的是( )
A.菏泽→济南 B.大同→郑州 C.晋城→郑州 D.菏泽→合肥
9.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二者( )
①距离近 ②经济差距大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均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钟摆城市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在我国东部地区不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
A.省区面积较大,省际经济差异大 B.省区面积较小,省际经济差异大
C.省区面积较大,省内经济差异大 D.省区面积较小,省内经济差异小
我国风筝文化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同地域的风筝呈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昆明“滇蜂”风筝的造型是由北京“沙燕”风筝演变而来。为保证在当地稳定飞行,“滇蜂”增大了翅膀的后拉角度;为了适应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场地放飞,“滇蜂”舍去了“沙燕”风筝尾巴的部分,放大了翅膀的比例。图1为“滇蜂”风筝造型图,图2为“沙燕”风筝造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滇蜂”风筝造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昆明( )
①风力大②风向稳定③地势起伏大④降水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人对“滇蜂”的外形不断进行改造,出现了寿星型、几何型等,导致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 B.市场 C.政策 D.原料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省区(最)可能是( )
A.辽宁 B.山东 C.上海 D.广东
14.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条件变化是导致图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B.甲、乙两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C.各城市地区专业化生产日趋明显
D.甲、乙两城市的农业逐渐衰落
海岸带位于海陆交界处,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从第一批先民在海岸带上定居开始,人们靠海住海,因地制宜地设计并建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民居。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 区的珊瑚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珊瑚房最可能分布在( )
A.辽宁大连 B.广东湛江 C.江苏盐城 D.山东青岛
16.关于珊瑚房的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描述,合理的是( )
①夏秋多台风,房屋结构低矮②冬季降雪丰富,多坡屋顶
③春季西北风强烈,窗户小而低④气候湿热,墙体有孔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江苏省由南向北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依据主要是( )
A.地形 B.自然资源禀赋 C.气候 D.经济发展水平
18.江苏省可以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之一。这说明了区域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19.江苏省省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①②地区流向③地区 B.②③地区流向①地区
C.②地区流向①③地区 D.③地区流向①②地区
中国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建有深达15.5米的四层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2015年9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45′N,37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该地建筑企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5个多月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纪录。下图示意圣彼得堡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圣彼得堡市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岩层坚硬 B.沼泽地质特征显著
C.地下冻土频繁冻融 D.海水倒灌严重
21.该公司独创的施工措施是( )
A.增加灯光照明 B.提供保暖衣物
C.搭建封闭暖棚 D.及时清理积雪
下图示意陕西关中八大怪之一的“家家房子半边盖”。半边盖的一般是东西两侧的厦子房,北房一般坐北朝南。由北房、厦子房合围的部分称为"中庭"。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以下关中传统民居的设计符合当地“肥水不流外人田”观念的是( )
A.厦子房东西两侧高,阻挡风沙 B.房子半边盖,节约木材
C.厦子房高处开小窗,便于通风 D.房屋斜屋顶,收集雨水
23.为达到北房“避风又向阳”的要求,可以( )
A.将中庭部分的面积变小 B.北墙加厚,南向开窗
C.把落叶树种改为针叶树种 D.升高厦子房的高度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5.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由于高山冰川融化加剧,青藏高原大约70%的湖泊正在扩张,湖泊面积从2.5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23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引起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范围扩大 D.土地沙漠化
27.资料所述问题引起地理学家的紧张,主要是由于它可能会( )
A.改变地球圈层结构
B.影响水循环,危及水资源安全
C.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D.预示着全球的经济将出现衰退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原因影响,山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吼起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主要原因是关中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是( )
A.玉米 B.大豆 C.小麦 D.高粱
29.“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下图示意某省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该省产业结构( )
A.第一产业地位下降,农业产值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主导地位加固
C.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劳动效率最高 D.经济陷入困境,经济结构趋于恶化
31.下列该省经济发展方向,最适宜的是( )
A.第一产业重点转向乳畜业发展
B.加工制造业向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升级
C.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D.第三产业以高智、高资(本)的高端服务业为主营方向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32.海南岛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是( )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地理位置优越③海南岛面积较大④海南经济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海南的意义是( )
①促进海南各类资源开发②为海南提供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③将促进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④拓展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提升了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34.中亚是指亚洲中部内陆地区,下图示意中亚部分地域。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中亚地区的河流都没有通向大洋的出口,与其相关性最小的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气候特征 C.植被类型 D.地势起伏
(2)中亚地区灌溉农业发达,简述该地灌溉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咸海曾是中亚第一大咸水湖,但现在面积只有最初的十分之一。分析该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3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绿色发展效率是在绿色发展概念的基础上,考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代价后的投入产出效率。文化产业的绿色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重要途经。采用2013-2017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国家“七五”计划为东中西地区的划分依据,分别测度全国及3个区域文化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均值(如下表)。
年份 全国均值 东部均值 中部均值 西部均值
2013 0.669 1.029 0.512 0.436
2014 0.642 0.994 0.510 0.383
2015 0.652 0.964 0.551 0.437
2016 0.787 1.119 0.615 0.561
2017 0.732 1.097 0.566 0.487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可就东部地区或西部地区,也可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郑州和开封位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相邻仅有70公里。自从郑汴一体化构想提出实施以来,两地交通、金融、电信同城均已初步实现,一体化发展正迈向深度融合,力图在中原地区打造一个超级大都市。下图为中原经济区范围示意图。
(1)简述中原经济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2)简述河南省积极推行郑汴一体化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1.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
2.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土壤盐渍化现象的产生的自然条件一般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方。如中国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一般在春季由于蒸发旺盛,更易发生盐碱化,在夏季由于降水多,土壤淋盐,盐碱化较轻。
3.D
4.A
5.C
3.
据图,乙气温年较差大,最高温不足10℃,为(北极地区)苔原带。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乙地的逐渐增多的植被可能是在原来苔原基础上草丛、灌木增多,该地最热月温度不足以生长森林,ABC均错。故选D。
4.
据图,甲气温年较差小,最高温不足10℃,雨热不同期,可推断为(地中海临近区域的)高山苔原带,甲地同纬度广大地区植被类型为硬叶林,因垂直地域分异,甲地为苔原。乙地同纬度地区多为苔原。故选A,BCD错。
5.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高山苔原生态脆弱。发展方向是建立生态保护区,故C正确,大力发展旅游业容易造成生态破坏,故D错。甲地地形崎岖,土壤发育差,积温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也无法种植橄榄树,故排除AB。故选C。
垂直分异规律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地势起伏。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
6.D
7.D
6.
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非洲,图中赤道地区东、西部地理环境,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盆地为主,A错。赤道横贯东西,东部是热带草原气候,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B错。本地区西部刚果盆地分布有热带雨林,东部东非高原分布有热带草原,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C错。西部有大河(刚果河)西流,下游地势落差大,多激流瀑布,是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D对。故选D。
7.
该地区东部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一部分,湖泊众多,南北纵贯,主要的成因类型是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的构造湖,D对。地震堰塞湖是滑坡堵塞河道形成,A错。冰川侵蚀湖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B错。火山口湖是火山口被淤塞形成,C错。故选D。
8.C
9.A
10.D
8.
由材料“'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可知,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分别位于两个省的城市,距离近,且经济差距大。菏泽和济南都位于山东省,A错误。大同与郑州、菏泽与合肥虽然不在同一省份,但距离较远,BD错误。晋城位于山西省,郑州位于河南省,且二者距离较近,C正确。故选C。
9.
由材料“'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可知,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分别位于两个省的城市,距离近,且经济差距大。①②正确,A正确。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10.
省区面积大,导致部分省际边缘城市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省内经济差异大,导致部分省际边缘城市摆向省外经济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东部的省区面积相对较小,省际边缘城市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近,且省内经济差异小,因此不易形成“钟摆城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
11.C
12.B
11.
云贵高原与华北平原相比,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山谷风和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大,风向多变,①③符合;②不符合;放风筝避开降水天气,④不符合;综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2.
“滇蜂”出现不同的造型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B正确;风筝制作科技含量低,A错误;不同的造型与政策原料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2、农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2)人类活动分布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3、工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a、资源型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矿产地附近。b、临海型工业基地,无大型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附近。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13.D
14.C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小题1获取解读图中的信息是关键。图示第一阶段该地区农作物中有甘蔗和水稻,水稻和甘蔗是南方的农作物,再根据甘蔗在我国的集中分布地可选出广东省。小题2要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中自然条件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较快,尤其是市场因素来进行分析。甲乙城市的农业类型减少,单一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说明出现了农业的专业化,更利于机械化操作,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3.根据图示第一阶段该地区农作物中有甘蔗和水稻,水稻和甘蔗是南方的农作物,可以把AB排除;甘蔗为喜湿热的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包括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四川等南方省份,排除掉C。该题选D。
14.读图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甲、乙城市农业生产类型逐渐减少,第三阶段甲城市水稻比例最大,乙城市以甘蔗种植为主,丙城市以乳畜业和园艺业为主,主要是因为三个城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区域优势发展相应农业类型,体现了专业化特点;气候条件在一定时期变化很小,故A错误;读图甲乙城市在第一阶段农业类型相似,故两地自然条件相似,故B错误;甲乙城市的农业类型减少,单一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更利于机械化操作,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5.B
16.D
15.
珊瑚是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珊瑚虫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区域,满足条件的只有广东湛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
由于珊瑚房位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纬度低,多台风,房屋结构低矮,故①正确;热带地区纬度低,没有降雪,故②错误;我国热带、亚热带区域春季西北风并不强烈,故③错误;热带地区纬度低,气候湿热,故④正确。D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居民建筑与地理环境关系。根据图片及材料可知,珊瑚虫生在在热带区域,从而可推出该地区位于热带,B选项正确,由于台风多,房屋低矮,气候湿热,墙体有孔隙。
17.D
18.C
19.A
17.
根据图示信息苏南城市化水平最高,苏中城市化水平次之,苏北城市化水平最低,可以推知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依据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D正确。地形、自然资源、气候差别不大,ABC错误。故选D。
18.
江苏省可以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之一。这说明了区域具有层次性。所以选C。
19.
区域①②相对于③地区是欠发达地区,而③地区是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主要流向发达地区。所以选A。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以及人口流动的相关知识。
20.B
21.C
20.
就目前技术水平来说,有各种机械的存在,地下岩层坚硬不足以成为建筑过程中巨大障碍,A错误。据图可知,该区域沼泽面积广大,沼泽地质特征显著,深入流塑性黏土的地下施工,风险大,建造地下室难度很大,B正确。图中显示,该地位于60°N,纬度高,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地下冻土不会频繁冻融,C错误。 一般情况下海水倒灌主要发生在距海特别近的地势地平地区,该市海拔较高,多数地方不会受到海水倒灌,D错误。故选B。
21.
俄罗斯冬季寒冷且漫长,严寒让混凝土硬化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很多建筑企业不得不在冬季停工。在修复古建筑中,该公司搭建封闭暖棚,为暖棚加热,即便室外极其寒冷,暖棚内温度依然较高。不仅可以保证室内施工质量,还可以缩短工期,C正确。增加灯光照明,提供保暖衣物,及时清理积雪,都不足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A、B、D错误。故选C。
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1、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2、季风气候内河流的入海口:夏季河水海水水位相等,冬季,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3、喇叭型河口处。(钱塘江大潮)
22.D
23.B
22.
关中传统民居的设计符合当地"肥水不流外人田"观念的是房屋斜屋顶收集雨水,雨水流入院子里,收集起来备用,D对。厦子房东西两侧高阻挡风沙、房子半边盖节约木材、厦子房高处开小窗便于通风,都没有体现题干中蓄积雨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A、B、C错。故选D。
23.
为达到北房"避风又向阳"的要求,可以北墙加厚,南向开窗,B对。将中庭部分的面积变小,影响北房的光照,A错。图中树木种在房前,应该种植落叶树种,利于夏季遮阴,冬季不遮阳,房前不适宜种植针叶树种,C错。升高厦子房的高度,北房的光照更差,D错。故选B。
当地"肥水不流外人田"观念的是房屋斜屋顶收集雨水,雨水流入院子里,收集起来备用。挡风沙、节约木材、通风与蓄积雨水无关。为达到北房"避风又向阳"的要求,可以北墙加厚,南向开窗。
24.A
25.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4.
由题干提示,该县90%人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故选A。
25.
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故选B。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
26.A
27.B
26.
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湖泊、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川融水,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增多,湖泊的补给增多,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A正确。B、C、D选项与气候变暖无关,故选A。
27.
全球变暖会加剧冰川融化,长远来看,会导致淡水资源减少,进而会危及水资源安全,B正确。资料所述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不会改变地球圈层结构;全球气候变暖会破坏生态系统,不会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与全球经济衰退没有必然的联系,A、C、D错误。故选B。
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由于海拔过高,因此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一望无际的都是一些冰雪。现如今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青藏高原上面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青藏高原上面的冰川正在逐步的融化,最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而且这个问题还正在发展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或许只要几十年的时间,上面的冰川就会完全的融化。
28.C
29.B
28.
由所学知识可知,陕西位于黄土地上,“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可知面食的原料是小麦,所以关中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是以小麦为主,C正确,玉米、大豆、高粱主要的东北地区,A、B、C错误。故选C。
29.
“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关中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本题以“陕西十怪”为背景,考查了陕西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种植状况,旨在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0.B
31.C
30.
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下降,但产值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产值降低,A错误;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都明显上升,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固,B正确;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远大于产值比重上升,说明劳动生产率较低,C错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说明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D错误。故选B。
31.
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三产业分别以乳畜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营方向,是区域高级阶段的农业发展方向,而该区域尚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阶段,区域发展,不符合现状,AD错误。加工制造业应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升级,B错误;该区域农业就业比重过高,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C正确。故选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2.A
33.B
32.
由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发展自贸港有国家政策支持,①正确;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面积大,③正确;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南临广阔的南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历史较短,经济相对落后,②正确,④错误,故该题选A。
33.
“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拓展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提升了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④正确;为海南提供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②正确;将促进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并不会促进各类资源开发,③正确,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B。
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区位优势:海南岛为我国南部海岛,四面临海,交通便利。地处热带,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良,有利于自贸港建设。同时,背靠中国大陆,面向国际市场,有利于货物的进出口;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4.(1)C
(2)分布特点:主要沿河分布。原因: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河流能够提供充足灌溉水源;河谷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3)水域面积减小,局部气候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变大;土壤湿度降低,土地荒漠化加剧;风力增强,盐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湖泊盐度增加,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大题以中亚部分地域为背景材料,涉及中亚地区的河流、灌溉农业、咸海面积缩小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海洋上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水量少;加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河流多汇入内陆湖泊,很难形成外流河,A、B、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中亚地区的河流没有通向大洋的出口与植被类型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2)结合图示,可以得知该流域的灌溉农业主要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来自海洋的水汽很难到达,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河流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而且河谷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3)湖泊萎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湖泊萎缩对气候、土地、生物等角度的影响考虑。水域面积减小,会加剧局部气候干旱,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气温日较差变大;该地气候干旱,湖泊面积减小,会导致土壤湿度降低,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域面积减小,风力增强,加剧盐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水域面积减小,湖泊盐度增加,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35.示例结论:我国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效率中,东部地区远高于全国平均值,西部地区在2014年后增速相对较快。
论证: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才聚集,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较为齐全,绿色发展效率较高;西部地区在2014年后,受到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相关政策的作用,增速相对较快。
本题以区域文化业绿色发展为背景,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业绿色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能够运用图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详解】
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才众多,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较为齐全,绿色产业发展效率东部地区较高,大于全国平均值,中西部低于全国平均值;而西部地区在2014年后,因大力引进人才、有资金扶持等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作用,增速相对较快。由此可得出结论:我国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效率中,东部地区远高于全国平均值,且在2014年后西部地区增速相对较快。
36.(1)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公路、铁路发达,交通便捷;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农业基础较好;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等。
(2)推行郑汴一体化有利于加强两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郑州在中原经济区中的龙头地位等。
本题主要考查中原经济区区位优势以及城市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
(1)分析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地处中原,地理优势优越;郑州为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等级高,辐射带动作用强;交通便利,处于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交会处;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础;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自然资源丰富等。
(2)推行郑汴一体化,有利于加强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减少区域内竞争,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能够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发展;能够更好的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会加快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发展速度,会使得中原经济区城市群进一步成形,使得中原经济区更好实现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