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20: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一、单选题
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结构指各工业部门组成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表现为部门结构、轻重工业结构和采掘—原材料—制造工业结构三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是( )
A.劳动力 B.资金 C.市场 D.技术
2.关于工业结构内部产业结构升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B.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C.由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上升到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D.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美国某著名饮料公司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推广进入中国,刚开始推行看NBA节目免费品尝饮料,一直持续较长时间。后开始收费,但价格一直维持在稳定水平,且饮料用料单一,并全部从美国进口。进入21世纪后,该饮料公司在中国多个省份建立生产厂,各厂采用统一的生产工艺,配料全部来自美国,实行就地生产、调配和销售的模式;其中位于青岛崂山地区(拥有花岗岩山体地貌,是我国最早的啤酒、矿泉水、碳酸饮料品牌诞生地之一)的生产厂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山东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饮料公司进军中国时推行看NBA节目免费品尝饮料的直接目的是( )
A.宣传文化 B.提升服务水平 C.培育市场 D.增强竞争力
4.青岛崂山地区成为该饮料公司的生产地之一,主要得益于( )
A.优质水源地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良好的工业基础
5.该饮料公司的中国生产厂实行就地生产、调配和销售的模式,主要是为了( )
A.带动当地就业 B.减少人力成本 C.节约投资资金 D.缩短物流时间
6.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是( )
A.提高第一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其产量
B.提高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
C.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的建设
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是(  )
A.B—A—C B.A—C—B
C.B—C—A D.C—A—B
8.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B—②、C—③ B.A—③、B—①、C—②
C.A—②、B—③、C—① D.A—③、B—②、C—①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但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适逢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0.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夯实基础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发别是( )
A.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B.原料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产业布局不合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
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不合理生产活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 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四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B.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C.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14.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B.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达
C.内蒙古三大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按时间顺序排列就业结构的阶段,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6.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 )
A.技术 B.资源 C.交通 D.气候
上海市闵行区十多年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闵行区循环经济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 单位 资源消耗
年份
2005 2006 2010 2015 2020
万元GDP 能源 吨标准 煤/万元 0.430 0.339 0.310 0.285 0.271
单位工业增 加值能耗 吨标准 煤/万元 0.490 0.360 0.328 0.302 0.287
万元GDP 耗水量 米3/万元 46.4 42.6 34.8 29.2 24.5
单位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 米3/万元 37.4 32.2 29.9 25.4 21.6
17.由闵行区的资源消耗状况可以判断闵行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①重化工业②先进制造业③高新技术产业④服务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闵行区注重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的意义是( )
①降低生产成本②降低生产污染③增强集聚效益④提高科技含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8年)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A、B分别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
A.16.4, 16 B.1.64, 1.6 C.1.6, 16.4 D.16.4, 1.6
20.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 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 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21.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
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
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
22.下表为我国2018年软件行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数据。表中可反映出( )
省(市) 江苏 山东 上海 浙江 辽宁 北京 四川 福建 广东 陕西
收入(百亿元) 78 38 35 32 32 56 21 18 67 11
年增长率(%) 50 65 51 72 10 48 45 67 56 81
A.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 B.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
C.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 D.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
海口市江东新区东起东寨港(海口行政边界),西至南渡江,包含面积为33km2的国际重要湿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8年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并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以来,江东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现象尤为突出。下图示意江东新区区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1988~2019年,江东新区域市用地扩展过程中( )
A.侵占农田面积小 B.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C.禁止建设面积大 D.侧重城市重点建设
24.东寨港附近有一片区域用地类型始终未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被红树林覆盖②交通受限③环境湿热④人为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早和较快的地区之一。右图为珠江三角洲主要工业部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外部条件是( )
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良好的区位
C.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26.据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
A.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B.各城市重复建设突出
C.经济腹地范围较小
D.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7.为缓解图中所示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强( )
A.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 B.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C.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D.轻纺工业支撑力度
28.“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9.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0.目前,为了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 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积极从香港
A.引进资金技术
B.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C.调入能源资源
D.输入传统工业制成品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为(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二、综合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一向以轻工业见长,重工业不“重”。经十几年发展,目前装备制造业已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广东省也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省未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空和卫星等装备制造产业,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创新中心。
(1)简析广东省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的主要原因。
(2)为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3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渝城市群坐落于我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以丘陵、山地、盆地为主。天然气储量丰富,页岩气、铜矿、铝土矿、硫铁矿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内产业体系完备,拥有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近年来,成渝城市群积极承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产业转移,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下图为成渝城市群地理简图,下表为上海市和重庆市2018年相关数据比较表。
项目 产值比重% 产业结构偏离度
上海市 重庆市 上海市 重庆市
第一产业 0.3 6.8 -0.03 -0.2
第二产业 29.8 40.9 -0.01 0.15
第三产业 69.9 52.3 0.04 0.05
城镇化率 88.1 65.5 — —
注:产业结构偏离度=产值结构比重-就业结构比重。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应向其他产业转移;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应当吸纳更多劳动力。
(1)简述促进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特征。
(2)比较2018年上海市和重庆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异同点。
(3)从产业结构偏离度角度,分析重庆市城镇化率低于上海市的原因。
3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大都市区以上海为核心,以与上海具有紧密联系的地区作为辐射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和舟山,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千米。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区示意图。下表为2020上海和南通产业结构统计数据。
城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比重(%) 生产总值(亿元) 比重(%) 生产总值(亿元) 比重(%)
上海 103.6 0.27 10289.5 26.59 28307.5 73.14
南通 458.7 4.57 4765.8 47.49 4811.8 47.94
(1)绘制2020年上海与南通产业结构比重统计图,结合统计图和表,比较说明2020年南通市的产业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相继建成、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上海和南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南通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并逐渐发展出三种产业模式。一是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南通。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快向南通转移。二是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不少项目与上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三是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南通。企业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2)从辐射方式和内容等角度,阐述上海对南通的辐射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1.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A正确。故本题选A。
2.
工业结构内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表现为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C错误。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A正确;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B正确;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内容,理解即可作答。
3.C
4.A
5.D
3.
据材料分析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外来产品接触少,无饮用国外进口饮料的习惯,且口味有差异,该饮料公司推行看NBA节目免费品尝饮料可以培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培育潜在消费市场,C正确;饮料公司随着NBA节目进入中国市场的,不是为了宣传文化,A错误;不是服务行业领域,不是为了提升服务水平,B错误;免费品尝,而且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没有什么竞争力,D错误。故选C。
4.
据材料可知,崂山地区拥有花岗岩山体地貌,是我国最早的啤酒、矿泉水、碳酸饮料品牌诞生地之一,由此推测该地拥有丰富的优质水源,故青岛崂山地区成为该饮料公司的生产地之一,主要得益于优质水源,A正确;就地生产、调配和销售的模式,青岛崂山业务范围主要是山东,消费市场较小,B错误;饮料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因素,不是劳动力因素,C错误;崂山地区的工业也主要是饮料工业,这些工业与该饮料公司是竞争关系,不能成为它的工业基础。D错误。故选A。
5.
分析可知,该品牌饮料公司在中国不同省份建立生产厂,产品就地生产、调配和销售,主要是为了减少产品的长距离运输,节省物流时间和成本,D正确;带动当地就业不是的目的,A错误;不能减少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BC错误。故选D。
影响因素产业转移: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生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6.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知识,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占比较大,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因为基础薄弱),但要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因为我国的工业高新技术产品还比较落后),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因为剩余劳动力太多了,必须发展能吸纳较多劳动力的第三产业)。综上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故选D。
7.A
8.B
7.随着区域的发展,城市数量变多,交通线路的密度变大,所以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为B-A-C,故选A。
8.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在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往往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占比很小,所以B-①,A-③,C-②,故选B。
9.B
10.D
11.C
12.C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9.
珠江三角洲发展条件有地理区位、政策、劳动力、侨乡等优势,同时又适逢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遇,珠江三角洲工业起步较晚,工业基础薄弱,①错误;该区煤、石油等矿产资源贫乏,⑥错误。故选B。
10.
夯实基础阶段因有地理位置、劳动力、侨乡、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稳步发展阶段工业实力大为增强,珠江三角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故选D。
11.
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布局不合理,①③④正确。故选C。
12.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不存在坡地开荒问题,A错误;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发展导致酸雨增加,D错误;不合理农业生产活动如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C正确。故选C。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综合城市化水平还包括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
13.A
14.A
13.
读图可知,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波动大,不稳定,A正确。广东能源生态效率不是始终最高,B错。上海能源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C错。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比较稳定,D错。故选A。
14.
上海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较快,A正确。广东省能源不足,以轻工业为主,B错。内蒙古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为主,波动不大,C错。资金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D错。故选A。
能源效率是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少的问题,也就是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一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除了采用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之外就是尽可能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以提高受热面积,产生更多的活化分子。要从建筑物的外观、位置、使用材料的设计入手,调节能源需求。
15.A
16.A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各阶段生产力水平变化和产业转变等。识记内容,试题难度较小。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依次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就业人口结构应以狩猎采集为主,对应①;种植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对应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后,农业就业人口持续减少,就业人口开始转向工业,对应②;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目前对劳动力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越来越弱,对应③。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
读图分析对就业结构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劳动力的知识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小,A正确。资源、交通和气候对就业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按技术形态分,人类社会经历了渔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个阶段,也有的人认为人类现在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信息社会。
17.B
18.C
17.
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看出,闵行区近年来万元GDP能源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都在下降,说明减少了重化工业的比重,①错误;万元GDP能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万元GDP耗水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都在减少,说明闵行区近年来的发展减少了高耗能和高耗水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属于产业优化,发展的是产业主要是相对高端的产业,可能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等。B项的②③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
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工业地域的形成,能够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①正确;产业集群反而会导致工业污染集聚,②错误;产业集群能够扩大规模,增强集聚,产生规模效益,③正确;产业集群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但不能提高科技含量,④错误。C项的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工业集聚的好处:1、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投资建设;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3、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19.D
20.C
21.A
该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9.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用百分之百分别减去两国其他两个产业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答案。A为16.4, B为1.6,故答案选D项。
20.有图示可知,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4%,远低于美国的73.5%。故答案选C项。
21.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水平,故答案选A项。
22.B
【详解】
由材料可知,软件产业西部省区增长速度快,但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A错误;表中数据显示软件产业在长三角的江苏、上海、浙江等集聚明显,B正确;东北(辽宁)软件产业增速比西部(四川、陕西)慢,C错误;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于东部,D错误;故选B。
23.D
24.B
23.
依据材料“江东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现象尤为突出”可知,1988~2019年,江东新区域市用地扩展过程中,侧重城市重点建设,建筑用地面积扩大,C错误,D正确;由材料“海口市江东新区东起东寨港(海口行政边界),西至南渡江,”并结合图示,江东新区域市用地扩展中侵占农田面积较大,没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AB错误。故选D。
24.
由材料“包含面积为33k2的国际重要湿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知,东寨港附近有一片区域用地类型始终未发生变化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沿海地区,最可能是沿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被红树林覆盖,人为保护好,禁止了开发,因此①④正确; 临海地区,交通条件应是较好,环境湿热不是未开发的原因,与周围环境是一样的。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新区开发的意义:1、有利于带动就业;2、有利于补齐民生设施;3、有利于农民增收。
25.D
26.B
27.A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25.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外部条件,D正确;国家政策、区位、侨乡是其自身内部条件,A、B、C错误。故选D。
26.
据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城市重复建设明显,B正确;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经济府邸范围狭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都是珠江三角洲地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图示体现不出,A、C、D错误。故选B。
27.
根据上题可知,为缓解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应加强各城市的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故选A。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问题与对策:问题:生态环境形式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对策: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28.D
【详解】
“粮、牧、企"的结构模式是黑龙江垦区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大中型企业无关,A错误。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主要依靠扩大农业规模,B错误。“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主要进行农产品的商业化,而不是扩大耕地面积,C错误。“北大仓"走向“北大商”,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农产品的商业化,要面向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D正确。故选D。
29.D
30.A
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产业转移。
29.图示图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二三产业比重升高;香港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高。所以本题选D选项。
30.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等。所以,为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应积极从香港引进资金技术,选A。
31.D
32.A
31.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处于主导地位,反映了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D正确;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1995年快速提高,并大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故A、B错;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信息,故C错。故选D。
32.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所以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故A正确,C不选;农业产业化不属于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且技术导向型工业所需要的是技术人才,就业人数有限,故BD不选。答案选择A。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
33.(1)快速的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具有的劳动力成本低和地价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发展潜力渐小,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发展后劲不足;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等特征,能够为广东省工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重视培育大型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集团的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重视理工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加速培养科技人才。
本题以广东省产业转型为材料,主要涉及产业转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低和地价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发展优势明显减弱,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企业利润减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的轻工业发展受到限制;而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等特征,可以充分利用广东省科技和创新优势,获取更高的利润,为广东省工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
广东省政府2025年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创新中心,说明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广东省也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省,重视培育大型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集团的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空和卫星等装备制造产业,说明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理工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加速培养科技人才,为企业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和技术支持。
34.(1)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数量多,分布广泛;整体东部多,西部少;东北部以天然气为主,东南部天然气、盐矿、煤、铜等均有分布。
(2)相同点: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都为“三、二、一”模式。
不同点:重庆第一、第二产业占比都高于上海,第三产业占比低于上海。
(3)重庆第一产业偏离度为一0.2,上海为一0.03,说明重庆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远多于上海,农村人口过多;重庆第二产业偏离度为0.15,上海为一0.01,说明重庆工业劳动力缺乏,城市工人数量不足,上海工业人口基本饱和,微过剩;城镇化率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重庆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上海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因此重庆城镇化率低于上海。
本题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及产业发展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
由材料“天然气储量丰富,页岩气、铜矿、铝土矿、硫铁矿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可知,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数量多,分布广泛;读图可知,矿产资源分布整体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东北部以天然气为主,东南部天然气、盐矿、煤、铜等均有分布。
(2)
读表可知,2018年上海市和重庆市三大产业结构相同点点是第一产业占比最低,都小于10%;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都高于50%,产业结构都为“三、二、一”模式,产业结构较优;二个城市三大产业结构不同点表现为重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6.8%,上海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0.3%,重庆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高于上海;重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40.9%,上海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29.8%,重庆第二产业产值占比高于上海,重庆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为52.3%,上海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69.9%,重庆第三产业占比低于上海。上海产业结构优于重庆。
(3)
读表可知并结合材料“产业结构偏离度=产值结构比重-就业结构比重。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当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应当吸纳更多劳动力。”可知,重庆第一产业偏离度为一0.2,上海为一0.03,二者都为负,说明二个城市第一产业均存在剩余劳动力,而且重庆第一产业偏离度值要小于上海,说明重庆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远多于上海,农村人口过多;重庆第二产业偏离度为0.15,重庆第二产业应当吸纳更多劳动力,上海为一0.01,说明上海第二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从而说明重庆工业劳动力缺乏,城市工人数量不足,上海工业人口基本饱和,微过剩;城镇化率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重庆城镇化率为65.5%,上海城镇化率为88.1%,重庆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上海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因此重庆城镇化率低于上海。
35.(1)2020年上海与南通产业结构比重统计图
南通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比上海高,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远远低于上海,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上海。
(2)依托苏通大桥等通达的交通网络,促进上海与南通之间人和物的流动,为南通农产品提供消费市场,加强与南通产业分工合作,为南通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使南通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
本题以上海大都市区示意图与2020上海和南通产业结构统计数据为背景材料,通过绘制2020年上海与南通产业结构比重统计图,要求学生比较说明南通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从辐射方式和内容的角度阐述上海对南通的辐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
绘制2020年上海与南通产业结构比重统计图,可利用表中相关数据,绘制柱状统计图、扇状统计图或其它形式统计图也可。
依据所绘统计图和表中2020上海和南通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可知,2020年南通市的产业结构与上海相比,南通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都高于上海;南通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远低于上海,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上海。
(2)
由图可知,南通与我国经济中心和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上海仅一江之隔。随着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相继建成、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建设,不断促进上海和南通之间人和物的流动。上海二、三产业发达,主要农、副产品需由外部调入,两地联系日益紧密有利于南通农、副产品进入上海大市场。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明显,“三种产业模式”加强了上海与南通产业分工合作,上海可为南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支持。南通工业的基础,也有能力为上海搞好配套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同时带动了南通的产业升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