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2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2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7:48:3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故事导入
千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位年青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今天,就让我们开启时空之旅,跨越千年,与诗人对话,感受此诗的意境。
登飞来峰
王安石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学习目标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埋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峰顶的应天塔是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为六边形,7层,高37.91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
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其诗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柳宗元、王安石、韩愈、欧阳修、曾巩。
了解诗人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西湖飞来峰,,写下这首七绝。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那么作者登上飞来峰仅仅为了看日出吗?他挥笔写下的仅仅是自己游飞来峰的所见吗?
王安石所处北宋仁宗时期,国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朝纲不振,奸臣当道,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地方官吏腐败横行霸道,盗匪猖獗,民不聊生。长期的战乱使人民遭受宋、辽和西夏统治者的重重迫害,弄得无家可归。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嫉恶如仇,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读诗歌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大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听说
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时能看见太阳升起。
极言塔高
疏通诗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大意: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可以登高望远。
因为
害怕
典故:西汉人曾用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使皇帝受到蒙蔽。李白曾经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再读诗文,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夸张
赏析诗歌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首句点明地点,用“千寻”言其高。
具体描写,突出“塔”之高。
写景
抒情议论
站得高,看得远
(远大理想和抱负)
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如何理解?
写飞来峰上的塔极高,写塔高实暗指诗人志气高,抱负远大。诗人不直写日出,而写“闻说鸡鸣见日升”,一是实写,指看日出的时间;二是虚写,指诗人心中的“日升”即改革成功,抱负实现。因此,用“闻说”不用“眼见”,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用了夸张的手法。
3、“千寻”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还有类似诗句?
如“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议论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从长远考虑。
4、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a、既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抒情议论
b、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广阔胸襟。
c、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d、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5、说说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6、你想起了哪些与之意味相似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1、概括这首诗的中心思想?
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写登飞来峰的见闻感受,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感悟诗情
诗人登峰上塔,居高临下,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而旨在生发议论。诗的前两句,描写立足点之高。为后两句的借景抒情做好铺垫。诗人抒发了雄心壮志,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从这首登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瞻远瞩,正直坚定的主人公形象。
2、从中看到一位怎样的的主人公形象?
3、诗人站在高耸入云的飞来峰上,该是怎样的心情?
自信、自豪
“闻说”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
“不畏”写出了诗人无畏的心情;
“最高层”写出了诗人豪迈的心情。
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你从中领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困难吓倒。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_____之一。
 2、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   )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
北宋
 政治
思想
文学
唐宋八大家
指应天塔
听到
  怕
因为
当堂练习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
8、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D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的学习。
课堂小结
1、背诵这首诗,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2、说一说自己登山观景的体会。
布置作业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写景:千寻之塔——极言塔高(夸张)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虚写)
议论:不畏云遮目——站得高,望得远(哲理)
身在最高层——最高处,政治上的最高层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