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练习:第七章 运动和力 自我综合评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练习:第七章 运动和力 自我综合评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18: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 运动和力 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所示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托盘 B.地面
C.餐桌 D.墙壁
2.某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跑出10 s 的优异成绩并进入决赛,此次百米赛跑中测得
他第5 s的速度为9.5 m/s,第10 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 s内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75 m/s
B.在后5 s内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85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3.小明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爸爸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所示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
B.在8:23~8:27时间段内爸爸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爸爸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爸爸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4.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5 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为2 m
B.物体在3~5 s内通过的路程是0~1 s内通过路程的2倍
C.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 m/s
D.物体在1~3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5.小明发现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他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①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了下来;②乘客和汽车同时向前运动;③乘客就会向前倾;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
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加速滑行的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B.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C.网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后,由于具有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
D.重返大气层的神舟飞船,运动得越来越快,是由于飞船具有惯性 
7.如所示,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
8.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有关。下列乘坐汽车时用到的提示语中,不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车辆起步,请注意安全 B.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
C.车辆靠站,请先下后上 D.高速行驶,请系好安全带
9.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
10.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11.如所示,小明同学在练习滑板时,单脚蹬地,人和车一起向前滑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脚向后蹬地,人和车向前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和地对脚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人和车一起滑行时,若车碰到障碍物,人会向后倾
D.停止蹬地后,车滑行一段距离会停下,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12.如所示,一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大于铁块的重力
B.拉力F和铁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铁块受到磁性平板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D.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运动。
14.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时间图像如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15.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让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所示,该实验原理是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沿斜面从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6.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其路程-时间图像如0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    段,小刚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7.如1所示,在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轰炸机应在目标上空    处投弹才能击中目标,这是由于炸弹具有    。
18.如2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水平地面上的重物,图乙为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图丙为重物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第4 s时,重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第6 s时,重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第8 s时,重物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
三、作图题(共4分)
19.(2分)如3所示,某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另一个力F2。
20.(2分)一个箱子A在传送装置的皮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4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箱子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四、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1.(10分)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使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分别在铺有毛巾、纸板、玻璃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1)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 。
(2)该实验的现象:小车依次在毛巾、纸板、玻璃上运动的距离      ,这是由于小车在不同的轨道表面上受到的       不同。
(3)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则该物体    。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静止
C.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D.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静止
(4)正在纸板轨道上运动的小车,假如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突然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地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都有可能
22.(6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1)如5所示的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    (选填“小卡片”或“钩码”)。
(2)小明在实验时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卡片    (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五、计算题(共16分)
23.(8分)一辆小车的总质量为600 kg,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问:(g取10 N/kg)
(1)用200 N的水平拉力拉小车,小车静止,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大
(2)当水平拉力为多大时,小车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当小车分别以3 m/s、5 m/s的速度运动时,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变化吗
24.(8分)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期自驾游到宜昌看壮观的三峡大坝,游玩后返程时爸爸驾车在高速路上行驶,小明在6:20发现路旁悬挂着如6甲所示的交通指示标志,爸爸当前驾车行驶的速度如图乙所示。
(1)写出从图甲中可以获得的两条信息。
(2)若按当前速度行驶15 min,则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从小明看到交通指示标志开始,若爸爸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驾车行驶,他们最快到达鄂州是什么时间
答案
1.A 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机器人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故机器人是运动的;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机器人是静止的,A正确。
2.C 3.D 
4.A 由s-t图像可知,当t=5 s时,路程s=2 m,即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为2 m,故A正确;
由图像知,物体在3~5 s内通过的路程为1 m,0~1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 m,故物体在3~5 s内通过的路程与0~1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B错误;
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v===0.4 m/s,故C错误;
由s-t图像可知,在1~3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5.A 原来乘客和汽车都处于向前运动的状态,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由于摩擦力随车停了下来,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故乘客会向前倾。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6.C 7.B 8.C 9.B
10.B 滑块离开弹簧后,弹簧对滑块没有力的作用,因斜面光滑,所以滑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此时滑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作用。
11.A 脚向后蹬地,脚对地有向后的作用力,地对脚有向前的力,使人和车向前滑行,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正确;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作用在地上,地对脚的支持力作用在脚上,不是同一物体,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当人和车一起滑行时,若车碰到障碍物,车停下来,人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前进向前倾,C错误;停止蹬地后,车滑行一段距离会停下,这是由于车受到了地面阻力的作用,不能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错误。
12.A 铁块受到竖直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和重力,因为铁块在竖直方向上匀速运动,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之和,拉力F和铁块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错误;铁块相对磁性平板竖直向上运动,所以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13.摩擦力 匀速直线
14.15 西
从题图可以看出,甲车的速度为v甲===15 m/s,而乙车的速度为v乙===6 m/s,由于两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15.v= 0.85 变速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由图知A与C之间有2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0.2 s;由图可知,A与C之间的距离为17.5 cm=0.175 m,所以平均速度v===0.85 m/s。图中每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t相等,由图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s越来越大,由v=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小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16.AB 2.由图知,行完全程的路程为s=3600 m,所用的时间t=25 min=1500 s,则小刚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4 m/s。
17.A 惯性
18.5.5 5.1 5.1 
(1)由v-t图像可知,第4 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由F-t图像可知,此时拉力的大小为5.5 N,则摩擦力的大小为5.5 N。
(2)由v-t图像可知,第6 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和此时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由F-t图像可知,拉力的大小为5.1 N,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1 N。(3)由v-t图像可知,第8 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为滑动摩擦力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仍为5.1 N。
19.如图所示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F2与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0.如图所示
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作用,箱子A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G;箱子与传送装置的皮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从箱子A的重心沿重力与支持力的方向作出二力的示意图。
21.(1)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2)越来越远 摩擦力 (3)D (4)C
22.(1)小卡片 
(2)大小 
(3)旋转
23.(1)当小车静止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的大小:f1=F1=200 N。
(2)小车的重力:G=mg=600 kg×10 N/kg=6000 N,由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所受的阻力:f2=0.05G=0.05×6000 N=300 N,
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小车受到的拉力:F2=f2=300 N。
(3)当小车分别以3 m/s、5 m/s的速度运动时,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24.(1)“100”是限速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100 km/h;“鄂州60 km”是指从该标志处到鄂州的距离为60 km。
(2)由速度表可知,v=80 km/h,
由v=变形可得,15 min行驶的路程:
s=vt=80 km/h× h=20 km。
(3)汽车的最大速度:v'=100 km/h,
由v=变形可得,他们最快到达鄂州需要的时间:t'===0.6 h=0.6×60 min=36 min,
所以最快到达鄂州的时间为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