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25 17: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帮助学生体验节拍的强弱规律,同时增强他们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对变拍子的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地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3拍子和2拍子的转换及最后一句衬词的学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3拍子和2拍子的两种不同的节拍问好,同时手打拍子。
2.让生感受两种问好在节拍上的不同。
3.复习变拍子的歌曲《打掌掌》,并随乐律动。
二、歌曲学习
1.导入
师:(图片展示)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广西桂林
师:老师要带你们去壮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看看(图片展示)介绍壮族。
(桂林山水甲天下。晴天的漓江,青峰倒映特别迷人。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壮族人民就居住在这里,他们不仅好客,而且能歌善舞。节日里,身穿艳丽的服装进行庆祝。看,壮族青年男女跳起了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 比 较隆重的节日,又称赛歌会。今年的赛歌会又来到了,你们看,他们正在对歌呢,“你们听,远处传来什么声音?”)课件播放歌曲副歌
1)复听,回答问题“歌声是从远到近还是从近到远?”
2)再次聆听,回答问题“这歌声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 学唱副歌部分。
1)学习用动听的歌声“嗨喽 哩喽 嗨喽 哩喽 噻— 噻—”表达快乐的心情。
2) 引导学生注意最后2小节的拍子数和强弱变化。
3.反复练习,体验“对歌”。
1) 谈话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原来是壮族小朋友来邀请我们去做客呀。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刚才就是用歌声来欢迎我们的,来,我们也用唱歌来回答他们吧!”
2) 介绍对歌。“这种你一句我一句的唱歌方式叫‘对歌’。壮族小朋友可喜欢这种唱法啦!来,让我们也试试。”
4.完整聆听歌曲。
1)设置问题“去壮族做客呀要坐上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交通工具吗?”
2)简介“竹排”。
3)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变换拍子。坐在竹排上是什么感觉呀?跟着音乐表现一下。
4)听教师范唱,熟悉歌词。“划竹排的时候看到什么景色?(师范唱)”
5.学唱主歌部分
终于到了壮族小朋友的家乡了,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就学学他们好听的歌曲《同坐小竹排》吧!
1)出示曲谱,分辨三、二拍子。
2)用心“唱一唱”,感受下壮族美丽的山水和热情好客的性格。
3)分组轻声对唱。
4)加入声势动作拍手、拍髋骨动作为歌曲打着拍子唱一唱,突出强弱规律。(拍手、拍左髋、拍左髋;拍手、拍右髋、拍右髋)
6 .完整演唱歌曲
7.合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巩固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壮族,小朋友都喜欢对歌,我们也入乡随俗吧,老师和你们来对歌。(师生用对歌的形式演唱)
2.分组“赛歌”。“壮族小朋友不但喜欢对歌,他们还喜欢另一种唱歌方式,那就是赛歌。赛歌可不是声音响的一方就算赢,他们比的可是歌声的动听。
3.师点评
四、小结: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同坐小竹排,浏览了壮乡的风光,壮乡的山美,水美,歌更美,不仅唱出了我们祖国的美丽风光,而且唱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美丽的祖国还有许许多多美妙的民族音乐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欣赏,去学习。最后,用你们最动听,最吸引人的歌声唱起《同坐小竹排》送给壮族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