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5 19: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
选择题
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 )
A.对工业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随着工业化起步,为提高社会主义公有制水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其中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实行公私合营         B.完全没收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任意组合
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下图体现了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事业 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________进行的改造。(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 ”,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7.从2001年起,我国将每年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4年 B.1956年
C.1982年 D.2004年
8.邓小平曾说:“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当时中国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实行股份制      B.赎买政策
C.廉价收购 D.无偿没收
9.“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10.“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11.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12.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14.1953年某农村居民说:我是共产党员,社里再有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这里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社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
甘肃景泰县文物部门日前在该县芦阳、喜泉等乡镇发现上千座修建的土法“炼钢炉”。文物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并没有使用的痕迹。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哪些建设成就?图二是毛泽东为哪一事件而题诗?
(3)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结合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说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有何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4月,苏联方面向中国政府通报了苏共中央、苏联国家计委和有关专家
“一五”计划草案的意见,这些意见虽是根据苏联经验而谈的,但基本符合中国实际,成为
修改“一五”计划的重要参考材料。1955年7月,历经4年多的编制与修订后,“一五”计
划终于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此时,这项计划已经实施了2年多。
——《新中国经济建设史》
材料二 在手工业合作化后期出现了发展过快、合并过多、统一结算盈亏等不利于手工业发展的缺点和问题,致使某些手工业产品出现质量下降,品种数量减少的现象,某些服务业合并过多,使人们生活不方便。但是,总的来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材料三 据统计,我国农业、轻工业生产1959年、1960年连续大幅度下降,只有重工业在冒进。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比重由43.3%下降到21.8%,轻工业由31.2%下降到26.1%,而重工业则由25.5%增加到52.1%。
材料四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先后视察了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的一些农村。9日,他在山东同当地负责人谈关于办大社的问题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上述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一些地区相继出现联乡并社转公社的热潮。
(1)材料一中的“一五”计划我国重点发展哪个行业?它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3)材料三中造成农业下降,工业上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指的是哪一运动?
答案
1-5DCCBD 6-10CABBA 11-16BBBACA
17、(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生产水平低、生产落后,工业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于美国、印度;编制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3)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为增强,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8、(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4)1956年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1)行业:重工业。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历史事件:三大改造。不足: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3)直接原因:“大跃进”运动。
(4)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