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7: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利用方法,巧解难词难句。
【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 “ 信、达、雅 ” 三字翻译目标和 “ 六字翻译法 ” 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 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
【教学过程】
【2019年全国卷2】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译文: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 “强国”“利民”使动用法。
(2)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译文: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用千计算。
期年,满一年;之,到。“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1.文言翻译的要求:
“信”“达”“雅”
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做
到文从句顺。
雅:生动优美、有文采。努力译出原文的风格。
2.文言翻译的原则 :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1.“6字诀”之——留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保留法)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有删改)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保留词语:十月、杨嗣昌、襄阳、蜀军 关键词语:朔、檄、节度
关键句式:“誓师(于)襄阳”(状语后置句、省略句),“檄(命)蜀军受(其)节度”(省略句)
译文: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檄文命令蜀军接受他的指挥调度。
(2)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
保留词语:捷春、重庆、秦良玉、张令、水寨观音岩、邵仲光
关键词语:提、倚、乃、扼
关键句式:“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定语后置句)
译文: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用部将邵仲光驻防。
(3)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保留词语:蜀王 关键词语:载、为、疏
关键句式:“(他被逮捕时)士民哭送者载道”(定语后置句、省略句),“蜀王为(之)疏救”(省略句),“(朝廷)不听”(省略句)
译文:(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2.“6字诀”之——换
“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
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②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
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
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张士隆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1)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
(2)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时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能够被释放。
参考译文:
张士隆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薛凤鸣平时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能够被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
3.“6字诀”之——调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
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
③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
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
周浚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濬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
(1)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
(2)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
(3)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调度,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
参考译文:
周浚跟随王浑攻吴,攻破江西的守军,与孙皓的中军激战,斩了伪丞相张悌等共千人的首级,俘虏数以万计,进军驻扎在横江。当时听说龙骧将军王濬已经攻克上游城镇,别驾何恽劝说周浚道:“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现在王龙骧已经攻克武昌,军威很强盛,沿江顺流而下,所向无敌,攻无不克,吴已显现出土崩瓦解之势。我私下认为应该迅速渡江,直奔建邺,大军突然而至,夺了吴军胆量气势,可以不用交战就擒获敌人。”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周浚坚持派人禀告王浑,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的诏命只是让我在江北与吴军抗衡,不让我轻率进军。您的辖区即使武力强大,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现在违背了皇命,即便取胜也不值得称赞;如果不能取胜,罪责更重。再说诏令龙骧将军要接受我们的指挥,只应该备齐你们的舟楫,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现在渡江必定大获全胜,还有什么顾虑呢?如果犹疑不决迟迟不渡江,不能叫作明智;如果明知能取胜却不去行动,不能叫作忠诚,这真的将会成为我州上下遗憾不已的原因。”王浑固执己见不肯听从。
4.“6字诀”之——删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①文言语句某些句首语气词,音节助词,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可删去不译。
②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与文言助词对应时,可以删去不译。
③某些语气词可以删去不译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削法)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夫将,提鼓挥枹[注],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枹端,奈何无重将也。(节选自《尉缭子》)
(1)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
(2)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士大夫不离开他们的官府。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4.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夫将,提鼓挥枹[注],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枹端,奈何无重将也。(节选自《尉缭子》)
参考译文: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没有过失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士大夫不离开他们的官府。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将帅击鼓指挥军队,使其在危难情况下与敌决战。当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如果指挥得当,就会建立功名;如果指挥不当,就会身死国亡。由此看来,国家的存亡安危,在于将帅的指挥是否得当,这怎能不使人重视将帅的作用。
5.“6字诀”之——补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①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要补充上。
②省略了介词“于”要补充上。
③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重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1)每次选拔官吏,(崔郾)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崔郾)多次升迁后担任谏议大夫。
(2)崔郾与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编为十篇,进献给皇帝,以便于(皇帝)阅读思考。(崔郾)升任礼部侍郎,后出京外任虢州观察使。
参考译文:
崔郾,字广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们远望仰慕他,却不敢亲近。崔郾考中进士,补缺担任集贤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下属不敢欺瞒他。每次选拔官吏,(崔郾)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崔郾)多次升迁后担任谏议大夫。穆宗登基,荒废政务,沉溺于游猎,在宫中纵饮放荡恣意放纵,天亮了还不能上朝处理政务。崔郾进谏说:“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德,才拥有广大的疆域,众多的百姓,天下安定还是混乱,都系在陛下您一人身上。从崤山往东有百座城池,地广千里,昨天刚得到,今天就失去了。西望敌寇的营垒,距离宗庙只有十舍的距离,百姓憔悴,没有积蓄。希望陛下亲自处理政事而使天下人有幸。”穆宗十分感动深表谢意,提拔他为给事中。敬宗继承帝位,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不久又升任他为中书舍人,他入宫谢恩说:“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敬宗惭愧地说:“我不久一定向你请教。”高重恰好在旁边,趁机进言说:“陛下乐意向善却没有咨询什么,这样天下的人就不知道您有尊崇儒家的意愿。”敬宗又自责道歉,都赐给他们锦缎财物。崔郾与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编为十篇,进献(给皇帝),以便于(皇帝)阅读思考。(崔郾)升任礼部侍郎,后出京外任虢州观察使。
6.“6字诀”之——变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
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
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变通法)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节选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减)
(1)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2)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翻译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
(1)译文: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使者”“州”“津”皆为专用名词,翻译时可保留;“驰”“驿”“告”“状”“白”等词需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疾驰”“驿马”“告诉”“情况”“告诉”等)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
(1)译文: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使者”“州”“津”皆为专用名词,翻译时可保留;“驰”“驿”“告”“状”“白”等词需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疾驰”“驿马”“告诉”“情况”“告诉”等)
(2)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浊”“货”“公”“言”“罪”“私”“切”等翻译时,皆需要替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贪污”“受贿”“公开”“宣布”“罪过”“私人”“严厉”等)
2、【2019年全国卷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译文:就诋毁贾谊说:“贾谊是洛阳的人,年纪轻,学识浅,只想揽权任事,必定会使各种朝事变得混乱。”
(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
(2)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译文:贾生多次上奏谏章,说有的诸侯连接数郡,不合乎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减他们的封地。
(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仇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工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节选自《宋史许骧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
解析:选B “上言”指向上报告,报告的对象是朝廷,不可能是“蜀民”,可排除A、C两项。“众”作“颇服其先见”的主语,而不是作“李顺”的宾语,可排除D项。
大意:许骧改任为兵部郎中。许骧进言:“蜀地百姓轻浮容易动摇,应该选择忠厚的人安抚他们,作为防备。”不久李顺叛乱,大家非常佩服他的预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死后的本人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解析:选D “赠”与“谥”不同,“谥”指古代帝王或官员等死后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称号,不是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稳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工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得当有分寸。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被从轻处罚。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解析:选B B项,“都能够安于职守”错。他调任福州知州时,并不安于工作,而是多次上表,请求回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许信因为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
关键词:“富殖”,富足;“潜”,暗地里,悄悄地;“赍”,携带。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许唐)曾在汴、洛一带屯集商品财物,看到进士相跟着(结队)而出行,私下叹息说:“生儿子应当让他像这样!”
关键词:“商赀”,商品财物;“缀行”,成群结队;“窃”,私下。
5.许骧与他的祖父、父亲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许骧能写文章,擅长词赋;
2)许骧廷试考中甲科;
3)他多年在地方或朝廷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