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内角和说课课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多边形内角和说课课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3-10 22:04:16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多边形的内角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锡华中学 张纯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探索与研究,是多边形有关知识的延展和升华,并且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与三角形相联系,同时下一课时多边形外角和又与本节内容一脉相承,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所涉及的转化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
生今后学习和研究数学所必备的思想方法。
3.探索过程中培养的探究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乃至于适应社会
所应具有的基本能力。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并能初步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验证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和创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与应用.教学难点:把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 的转化思想的应用。 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法分析
实验观察法学法分析
“再创造”法教学手段
主要依托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引导探究法视觉图像法①








知②








流③








证④








知⑤








高⑥








悟⑦








升三、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 问题2:
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问题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结论的? 意图:
回顾知识,激发兴趣 意图:
设问,引发思考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活动:探究验证四边形内角和。
学具:直尺,纸,剪刀,量角器 分成五个小组,在教师引导下,各用一种方法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各种探究方法如下:探究一:“度量法”直接测量出各角的度数,求得四边形内角
和为 360°;探究二:“剪拼法”,求得四边形内角和为 360°;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探究三:180°×2=360°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探究四:180°×4 -360°=360°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探究五:ABCDE180°×3 -180°=360°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任意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综合这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从一个顶点出发和与它不相邻的顶点相连,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转化
思想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问题三:
请你过任一顶点引对角线,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五边形内角和为:180°×3=540°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六边形内角和为:180°×4=720°任意六边形内角和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问题四:
猜想并归纳出n边形内角和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 用列表法和图形相结合法…………180°360°540°720° (n-2) ·180°×180°×180°×180°×180°n-24n1233-24-25-26-21234(3-2)(4-2)(5-2)(6-2)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n-2)×180°课后思考题:
能否用其它方法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意图:巩固新知、渗透方程思想 1. 求下列图形中x的值:
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等于1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例题: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 那么另 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
∠A+∠C=180°
∵ ∠A+∠B+ ∠C+ ∠D=(4-2)×180°
=360 °
∴ ∠B+ ∠D =360 ° - ( ∠A+∠C )
=360 ° - 180 °
=180 °
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练习
3.在四边形ABCD中,∠A=90°,且
∠B∶ ∠C∶∠D=4∶ 3∶ 2,试求∠D的度数. 意图:
巩固新知,升华提高,渗透方程思想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小结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其应用

(n-2)·180°
引导探索
合作交流类比探究
归纳验证反馈练习
应用新知例题结合
升华提高归纳小结
反思感悟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 作业:
1.(必做题)课本习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课本习题7.3第9题意图:
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意图:
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落实因材施教7.3.2多边形的内角和(一)一.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二.例题解析例题: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 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
∠A+∠C=180°
∵∠A+∠B+ ∠C+∠D
=(4-2) ×180°
=360 °
∴ ∠B+ ∠D
=360 -(∠A+∠C)
=360 - 180 °
=180 °
板书设计谢谢指导!具体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1.教材分析;2.教法学法;3.教学过程;4.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对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与研究。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与三角形相联系,同时下一课时多边形外角和又与本节内容一脉相承,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所涉及的转化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探索过程中培养的探究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思想方法和基本能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并能初步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②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学习方法。
③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验证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探索与应用。
教学难点:把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转化思想的应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法定为:
1.实验观察法 2.引导探究法 3.视觉图像法
(2)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我采用 “再创造”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知识的构建,由本人把所要学的东西再“创造”出来。而教师仅立足于引导学生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归纳与演绎。
(3)教学手段分析:
本节课主要依托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
结合学生实际,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七个环节:
首先是问题情境,激发求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回顾知识,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下面的活动。接下来,回忆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四边形,那么,任意四边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引起学生思考,为下面活动的问题解决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其次,在教师的引导探索下,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验证四边形内角和。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直尺,纸,剪刀,量角器。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究的方法,教师再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提示下,各用一种方法来探究四边形内角和。让学生每人任意画一个四边形。第一组的同学采用度量法,直接用量角器测量出四边形各角的度数。第二组同学用剪拼法,先把你画的四边形剪下来,在每个角上分别标上角1,角2,角3,角4,再从边的中间从下往上,从左往右分别剪两刀,然后让学生自己拼角。第三组的同学,过四边形任一顶点引对角线,把四边形转化为2个三角形。第四组同学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从这一点出发,与四边形各顶点相连,把四边形转化为4个三角形,而大家会发现,这种切割方法多了一个周角。第五组同学在四边形边上任取一点,从这点出发,与不相邻的顶点相连,这种切割方法多了一个平角。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5个小组各自完成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索。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再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用五种不同的探究方法,结果是否一致?最后得出结论:任意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然后让学生比较:所有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简单,最直接呢?由于学生认识结构与理解能力的差异,学生可能会认为用度量法比较简单。因此,这里要向学生说明,用度量法存在局限性,它可能会有误差存在,所以,我们不能选择度量法。那么,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又是最简单的呢?最后得出:从一个顶点出发和其余各顶点相连,通过引对角线,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这种方法最简单。 此部分的设计意图是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在多样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明白各种方法是存在内在联系的。而教师只立足于引导,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即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渗透转化化归思想。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类比探究,归纳验证。我趁胜追击,提出问题:请你过任一顶点引对角线,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从五边形的顶点A出发,和与它不相邻的顶点引对角线,把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于是,得到五边形内角和为540. 同样的道理,从六边形的顶点A出发,和与它不相邻的顶点引对角线,把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于是,得到六边形内角和为720.问题三为下面问题四的解决埋下伏笔。我趁势提出问题四:猜想并归纳出n边形内角和.我采用列表法和图形相结合法。通过刚刚分析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180是1*180,四边形内角和360是2*180,五边形内角和540是3*180,六边形内角和720是4*180.这里的1,2,3,4是三角形的个数。我们观察一下,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得知:三角形个数比多边形边数少2.比如三角形,三角形个数是1,边数是3,1比3少2,那么1可看成3-2,后面1*180就可看成(3-2)*180。四边形,我们把它分成2个三角形,边数是4,2比4少2,那么2可看成4-2,后面2*180,2就可看做4-2。五边形,六边形,以此类推, n边形可分成n-2个三角形。从而归纳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此环节我还设置了一道课后思考题:能否用其它方法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此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利用熟悉的三角形内角和,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从五边形,六边形,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向学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辨证思想和方法。同时,轻松突破本节难点。而设置课后思考题,是为了鼓励学生探索问题的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学习知识要得以及时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活学活用。于是,我设置了两道练习。练习选自课本83页的练习1,2,目的是让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渗透方程思想。
之后,我出示一道例题,例题选自课本例题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互补就是相加等于180.再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n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知道了一组对角等于18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那么另外一组对角也等于180,说明这组对角也互补。这部分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然后,学生再露锋芒。给学生一道练习,题目比前面的练习稍难,目的是训练学生一定的思维技巧和严密的思维能力,使其知识得到升华提高。
然后,启发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反思感悟,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通过反思总结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让学生以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选自课本习题7.3第2题,第4题,选做题选自课本习题7.3第9题。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思想。通过作业使学生巩固本节基础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力图形成技能。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落实因材施教,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再次体会到: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一堂好课,师生一定会有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教学中,各知识点均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没有将重点放在大量的练习上,而是定位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形成的探索过程,这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现。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注重挖掘教材的能力生长点,挖掘教材的内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后面是我设计的板书。我的板书设计分为两个板块。第一部分是多边形内角公式。第二部分是课本例题解析。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