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胶带纸封口),烧杯,红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境: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桂花开了,在很远的地方就会有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提出假说
教师:为了了解分子的有关情况,咱们先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用三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Flash动画。(动画中只有操作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结果和现象。)
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考。
教师:发现了什么?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都是这样吗?
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如果方便可以用实物投影):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大屏幕上,两个烧杯中的实验结果形成强烈的对比。
稍停,让学生观察、感受。
教师: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要提?有什么话想说?
一定让学生尽情地说,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不要打断学生;而是认真地听,并适时把学生提出的关于分子的一些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一般能提出: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甚至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但往往想不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幅画面。
用多媒体展示巨幅特写照片:植物嫩茎(或叶)上晶莹“欲滴”的小水滴。
教师:小水滴受重力吗?为什么不会掉落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板书学生的猜想(要点):
物质分子
2.实践检验
教师:关于分子,大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猜想,咱们逐一研究。先研究分子的运动。刚才同学们提出: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那么,其他物体的分子也是运动的吗?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列举出大量生活实例。如闻到花香、酒精气味,糖在水中溶化……
教师:好!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个大型的密封玻璃缸(可用方形鱼缸改制),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一侧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事先在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充气后用胶带纸封口),另一侧是空气。先让学生观察缸内两侧的颜色,指出红棕色的是二氧化氮气体。抽去中间的玻璃,让学生观察扩散现象。
多媒体展示:固体扩散的音像资料:《金和铅的扩散实验》
教师:总结以上实例和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模拟动画,并伴随画外音:大量实验和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学生观看动画,想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然后大屏幕投出总结性文字:
(1)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运动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剧;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分子间隙和作用力。“活动卡”上给大家推荐了几个探究实验,仅供同学们参考;你也可以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请注意每做一次实验,及时把自己的发现记在“活动卡”上。
学生每人一份“活动卡”:
1.分子间有间隙吗?
我认为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有作用力吗?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自主讨论的时间。
实验完毕,全班集中汇报交流,学生简介实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视情况点拨、表扬或鼓励。
3.归纳总结
教师: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子有哪些新的认识?
大屏幕投出文字:
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固体 分子彼此靠得很近 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液体 分子间距离较小 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 无固定形状,但占有一定体积
气体 分子离得比较远 能够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确定的体积
探究点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教师:我们知道物体分固、液、气三态,既然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为什么状态不一样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学生读完教材后,组织学生玩一个游戏:把学生分成3个大组,分别扮演固态分子、液态分子和气态分子,每组选一位同学当解说员。
学生先分组讨论准备,然后上台表演和解说。
板书设计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教学反思
注重辨证思考: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的教学不能只考虑知识的目标,还要兼顾另外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结果的去脉,也要注重问题的来龙去脉;既要珍视大师的创造,也敢审视权威的局限。物理的教学要传递这样的信号:学会以辨证的思想、联系的观点,来思考周遭的世界。
渗透人文教育:物理的教学不能退化成解题的训练,物理的课堂不能僵化成求职的训练。那一份对稚嫩的心灵毛茸茸的抚拂不能没有,那一股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惊叹不能丧失。由是,物理的教学要展天地之大美,呈人间之厚情,物理的课堂可以有诗情,应该有画意,来激发学生爱美、好奇的天性,以进入感受美、感悟自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