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意义。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 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养成对地理现象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感,勇于面对现实的态度,人地协调的价值观。
人口数量 的变化
人口的自然 增长
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
什么是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印
度
民
工
潮
这样的行为能不能算作是人口的迁移呢?
今年除夕驰援武汉的三军医护人员,是不是人口迁移呢?
讨论:以下行为属于人口迁移吗?
1. 小张出国留学2年
2. 小王常年在外打工挣钱
3. 18世纪欧洲人到美洲定居
4. 暑假小明去日本旅游
何为人口迁移?怎样的行为才能算作人口的迁移呢?
迁出地
迁入地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常为1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一般具备
三个条件: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三 要 素
居住地变更;
时间尺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一年以上;
空间位移: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①
③
一.人口的迁移
三 要 素
居住地变更
时间尺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一年以上;
空间位移: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1.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 乙说:“我被复旦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 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 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不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尺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外出打工属于人口流动。
叙利亚难民
2.分类
①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一.人口的迁移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C1向D
不属于迁移的:
A1向A2, C1向C2
A1向B1 C1向A2
2.分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
农村→农村
城市→农村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前迁移的主要类型
一.人口的迁移
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条件和原因 特 点 流 向(路线)
条件: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
1 从欧洲 到 美洲
2 从非洲 到 美洲
3 从亚洲 到 美洲、东南亚
中国人到美国、东南亚
日本人到美国、巴西、秘鲁
印度人到美洲、非洲、大洋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人口迁移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原 因 特 点 流 向(路线)
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
劳动供求关系
学习培训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工人增加。
从北非、南欧、西亚到 西欧
从拉美到北美、西欧
从东南亚 到 西亚
时间 特 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 因 意 义
二战以后
19世纪以前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亚、非、拉等
西欧、北美、西亚大洋洲等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
劳动供求关系
学习培训
完成归纳下表:
P9 读图思考题
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
始终是迁出地:山西、安徽、四川。
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
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影 响 因 素 迁移特点 流向或路线
新中国
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
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大批
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垦荒、戍边、避税、经商、流放
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不平衡
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中部向外扩散,主要是由北向南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闯关东、下南洋)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我国历史上人口规模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路线
战乱和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 件较好?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
(1)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出省区有哪些, 迁入省区有哪些?
改革开放前的人口迁移
受政策的影响,由经济较好的地区迁往经济较差地区支援其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
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无法抗拒的民工潮已拥抱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
人口的迁移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呢?
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
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由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污
染
加
重
交
通
拥
堵
住
房
压
力
人口拥挤
留守儿童
对迁入地:
利:缓解劳动力短缺,提供廉价劳动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弊: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恶化、治安混乱)
对迁出地:
利:人口密度减小,缓解人口压力
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3. 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1)调节
人口空间分布
人才余缺
(2)加强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促进
缩小
经济发展
地区差异
(3)经济
给你一次选择居住地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田园村落
喧嚣城市
给山区的孩子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的答案又会是怎样?
村里的小学教室与篮球架
大城市的校园与操场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拉丁美洲继续是国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C.人口移出减轻了迁出国人口压力
D.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有外来移民明显的作用
2.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
A.规模小、频率高 B.规模小、频率低
C.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频率低
3.下面可能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大规模流动方向的是 (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湖北是中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迁移总量达5932.23万人,总迁移率为39.2‰,迁入3059.01万人,迁入率为20.21‰;迁出2873.22万人,迁出率18.99‰,净迁入185.79万人,净迁入率1.22‰。
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 ?
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为何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要大量外迁?
自然灾害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材料三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材料四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9个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黑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黑逃离的居民达200多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克罗地亚目前流落在塞尔维亚—黑山境内的克罗地亚难民就接近22万人。科索沃迁移到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就有25万人。
导致巴尔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材料五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目前,南亚次大陆三个人口大国的宗教构成中,印度80%以上是印度教徒,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分别占本国人口的98%和80%。
宗教
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
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迁入地
迁出地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迁入
拉力
(积极因素)
推力
(消极因素)
推入
推拉力作用
1.自然环境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荒漠化与移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本溪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⑤自然灾害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成千上万的环境难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深圳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经济因素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渔村,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现在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
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经济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政治因素
我国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上山下乡)
三峡移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规模的移民,至2009年竣工,搬迁人口达133万人。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阿富汗难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政治因素
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政治因素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1972-1978年巴基斯坦50%-70%的医科毕业生毕业于美国。美国是中国人向海外流学的首选地,在美国就读的中国移民数量可观。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撒贝宁和李白(加拿大)
朗朗和吉娜(德国)
③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2002年赴NBA打球
5.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杨振宁,1964年入美籍,2017年,恢复中国籍
影响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 土地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民族宗教
社会文化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发人口迁移(尤其是自 发迁移)的最经常、最根本的原因。
现代社会中,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 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日益 成为影响人口的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
③90年代后期向东部迁移人口增多
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⑥2003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⑧“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美国反恐战争)
(首都变迁)
(沙漠化加剧)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政策优惠)
(矿产资源开发)
近年来,引发长江三峡地区人口大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经济因素 (大型工程的布局和建设)
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路线
20世纪5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从东北部地区向南部和西部沿海“阳光地带”地区迁移,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日本高校研究院所中有一些中国学子,导致他们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教育)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许多人从祖国的各地迁往克拉玛依、大庆等地,导致这些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经济因素(区域的大 规模开发)
照片上的小王,明天要从厦大正式调往爱人工作所在地南京了,引起这一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婚姻)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大量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政治因素(政策)
1 . 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
A .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了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A .本国人口稀少,缺少劳动力
B、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够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
C 石油收人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D .人口老化现象严重,需青壮年劳动从事脏累工作
3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
B、历史上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C .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
D .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4 .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 .规模小、频率高 B、规模小、频率低
C .规模大、频率高 D .规模大、频率低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 .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人地区(或国家)的是
A .西欧 B .拉美 C .澳大利亚 D .西亚
7.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九江人用一天时间去广州购物
B .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 .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 .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8-9 题。
8.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10. 1979 年深圳人口约 2 万,到 1999 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 167 万,深圳能够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迁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B .矿产资源的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C .毗邻香港特区,地区位置优越
D .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
(1)如果 A、B、C分别表示一
个国家内的三个不同地区,
则 Cl A2、 Al Bl
表示 人口迁移;
如果 A、B、C分别表示三
个相邻的国家,则由
C1 A2、Al Bl
表示 人口迁移。
11 .读人口移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2)同一地区A或C内,人口由Cl C2、A1 A2是
不是属于人口迁移?原因是 。
国内
国际
人口的迁移至少要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跨越行政界线)
我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