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5 22:1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训练题
选择题
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 )
A.对工业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图中所反映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使长春市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该成就出现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3.下面是“1954年中、美、印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和对照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4.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特别体现在哪些行业( )
A.工业和农业 B.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C.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D.手工业和农业
6.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从2001年起,我国将每年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4年 B.1956年
C.1982年 D.2004年
诗词蕴含历史。下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9.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订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10.“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11.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其反映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C.第一个五年计划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1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14.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经济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该海报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格局已完全建立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发展的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表明交通运输体系完全建立
D.工作场景展现工人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
15.下面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下列对话中唯一正确的是(  )
A.西藏人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
B.武汉人说:“我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是在1951年。”
C.长春人说:“我爸爸目睹了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过程。”
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出现了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而骄傲。”
16.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中出现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哪些建设成就?图二是毛泽东为哪一事件而题诗?
(3)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结合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说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有何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都不能造。
材料二:1956年7月13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长春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针对材料一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是什么时候取得的成就?
(3)请写出图中A、B、C三处所取得的成就。
答案
1-5DAAAB 6-10CADAA 11-16BBBDCC
17、(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生产水平低、生产落后,工业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远远落后于美国、印度;编制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3)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为增强,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8、(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极其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或者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一五计划时候。
(3)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沈阳第一机床厂 C武汉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