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个案)
复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3-5
复备人
课型
新授
复备时间
2-28
课时
1
课 题
第3课土地改革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方法
1.纵向联系法。通过和以往的土地改革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这次土改的不同特征。
2.讲解法。本课内容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故在课堂上应该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内容。
3.例证法。本课所讲内容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最好能通过例子讲解。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学 习 重 点
土地改革
学 习 难 点
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教法、学法
1.纵向联系法 2.讲解法 3.例证法
优化导入
揭示目标
[投影显示]
院子当间摆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
“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
“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接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内容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的一个片段,它反映的是中国东北农村解放后翻身农民在土地改革时分马的情景,表现翻身农民获得胜利果实的喜悦心情。那么,土地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自我评价:我得了( )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互动互研
解疑释难
1、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是什么?(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
2、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这次土地改革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做法,这是为什么呢?(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所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里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形成结论
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第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精讲点拨
归纳生成
为什么在过去的土地改革中曾经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1950年的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呢?这主要的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
在过去,在建国以前,人民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还处在残酷的战争中,人民力量还处于相对的劣势,战争的胜负谁属还没有确定。一方面,富农还不相信人民能够胜利,他们还是倾向于地主阶级和蒋介石一边,反对土地改革和人民革命战争;另一方面,人民革命战争又要求农民付出极大的代价(出兵、出公粮、出义务劳动)来支援战争,争取战争的胜利。而争取战争的胜利,则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一切都是应该服从于它的。正是在这种时候,我们允许了农民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并对地主的一切财产也加以没收,以便更多一些地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来参加和支援人民革命战争。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和正确的。在当时,如果在解放区没有一个最彻底的土地改革,不能充分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就很难克服当时所遇到的困难。建国后的形势已经与过去根本不同。人民革命战争在大陆上已基本结束,蒋介石的最后灭亡已经毫无疑问,要求农民出兵役、出义务劳动这两项巨大任务已经没有了,出公粮一项任务也比过去减少一些了。现在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打台湾还是一项重大任务,但人民解放军已有足够力量去担负。1950年我们所遇到的困难的性质,已经不同于我们在过去战争中所遇到的困难,现在的困难主要是在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是恢复、改造与发展社会经济上的困难。同时,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地也比以前有了改变,如果人民政府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一般地是能够争取富农中立的,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因此,在当时的形势下,在今后的土地改革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有必要的。
而且从当时的想法来看,土改中采取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也不是一种暂时的政策,而是一种长期的政策。这就是说,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的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只有在农村中可以大量地采用机器耕种,组织集体农场,实行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富农经济的存在,才成为没有必要的了,即富农经济自然消灭。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短短的三年,新中国从废墟上站了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着整个世界
分层设练
拓展延伸
一、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答案:C
二、简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为什么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参考答案:1.这次土地改革是在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进行的,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鼓励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2.保存富农经济,是为了稳定城市资产阶级,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恢复顺利完成。
3.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保护中农经济,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
教师评价:你得了( )颗★
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改革前的中国农村情况
2.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做主人。
3.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4.巩固了政权。
5.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