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议论文写作指导课
论点要明确
观点:写作主体对于事物、现象的价值判断,含有明显的主观性。
事实:客观存在的现象,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注意:只有客观性的事实才能证明观点的可靠性。
随着多媒体发展,人们的阅读形式早已不限于纸质,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越发普遍。对这两种阅读方式,人们各有各的看法,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300字左右。
展示观点一:
有人曾说,书是健康生活的源泉。因此我确信,书籍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观点与论题偏离。
展示观点二:
我认为,虽然纸质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越来越普遍,但纸质阅读目前还大量存在。
观点与事实没有辨别。
展示观点三:
在我看来,获取知识的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价值。作为一个青年人,我更加认可电子书。
一文多个观点
随着多媒体发展,人们的阅读形式早已不限于纸质,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越发普遍。对这两种阅读方式,人们各有各的看法,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明确要求)。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300字左右。
话题的背景
主语,话题的对象
谓语,话题对象的特征之一
补充说明其特征
核心焦点
试题的要求
锦囊一:
句式1:…….是……..
句式2: …….要/ 应当 /必须……..
句式3: …….能够/将会……..
论据要有效
根据观点,在作文本上快速列举10个理据。
头脑风暴:
1.体积小,便于携带
2.存储量大
3.利于环境保护
4.更人性化
5.内容丰富
6.节约资源
7.便于查找搜索
8.便于交流
9.节约买书时间
10.款式多样
我认为纸质书是不会被电子书所取代的。
理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是四大发明之一。它们代表了中国千年的悠久文化,是文明的象征。由于龟甲、竹简书写困难,又笨重,而造纸和印刷便于书写和携带,技术含量高,因而取代了前者。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促进了文明传播与发展,所以它不可被取代。
论述一:
论据无法证明论点
我平时也很喜欢电子书,但偶尔也会用纸质书调节丰富一下生活。纸质书让我的生活更增添了书卷气,让墨香飘满我的世界。我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某位科学家就很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他觉得纸质书更能带来阅读的氛围,让人沉下心。
论述二:
论据缺乏普适性、可信度
论证要合理
锦囊二:
1、建议以“主要因为……. ,其次因为 ……. ”等关联词连接语句。
2、大约保留3-4个理由。
(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此外还有具有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等效果。
(2)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3)比喻论证:使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或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我们看下面一个说理段落,看看论证有什么问题。
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可以使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面对这个神奇美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世界,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前者将一无所有,后者将根植梦想,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
《创造性思维》第8段换一个事例合适吗?
另个例子是1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析“学贵有疑”片段
学贵有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从,就要在读书时大胆质疑。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禹贡》一书时,对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提出疑问。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得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
增加分析:有些人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步。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不会进步,文明就会停滞不前。
结论:所以学责有疑,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オ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发出号召:同学们,勇敢地拿起这把全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吧!
写作实践: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事 实论 据 道 理 论 据
《敬业与乐业》 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 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庄子、孔子、朱熹和曾国藩等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