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21: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单选题
1.U-Space是欧洲无人机云端交通管理系统,旨在保证大量无人机飞行中自身和地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各个等级的空域。地理信息技术为U-Space提供的应用有( )
①通过GPS获取地理坐标②通过RS规划飞行航线③借助RS获取地形、人口密度数据④借助GIS进行风险管理和天气预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自2019年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
A.持续强降水 B.植被破坏
C.湖泊萎缩 D.修建水库
3.遥感技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可以( )
A.获取被救人员位置 B.统计人员伤亡数量
C.监测洪水淹没范围 D.为救援车辆导航
下图为2019年12月26日17时台风“巴蓬”位置及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台风“巴蓬”过境菲律宾,对其造成的影响是( )
A.带来高温和干旱 B.造成寒潮和霜冻
C.诱发地震和洪涝 D.引发强风和暴雨
5.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 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 D.及时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6.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VR技术
下图为“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8.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交通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9.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遥感系统可动态监测洪涝灾害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定位服务
C.地理信息技术可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D.遥感系统可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
台风“达维”于2017年11月4日凌晨登陆越南中部,带来的狂风暴雨诱发了洪涝灾害,造成至少11人死亡、多人失踪。下图为“达维”的遥感图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获取台风“达维”图像信息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
11.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土壤类型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下题。
12.该区域( )
A.①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②地适宜广泛种植小麦
C.高级住宅区可能集中在③地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最佳
13.据图推断( )
A.居民点向东南方扩展 B.GI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C.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D.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四类土地(I、II、III、IV)利用类型分布图(灰度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Ⅰ、Ⅱ、Ⅲ、Ⅳ四类土地利用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会使Ⅰ面积增加Ⅱ面积减少
B.退耕还湿会使Ⅲ面积增加Ⅱ面积减少
C.毁林开荒会使Ⅱ面积增加Ⅳ面积减少
D.生态退耕会使Ⅰ、Ⅲ、Ⅳ面积均增加
15.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BDS C.GPS D.RS
2020年“抗疫”期间,各省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推出加强疫情防控的创新举措—健康码。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内的行程记录,综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形成红、橙、绿不同颜色的健康码。下图为某用户健康码。完成下面小题。
16.不同颜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数字地球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遥感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健康码能够识别居民疫情健康信息的原理是借助手机的以下功能( )
①查询疫情分布②记录移动轨迹③获取每日体温④共享用户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现今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其中无人机喷洒农药就是主要用途之一。无人机可以根据农户的需求,对不同农户的农田进行精准农药喷洒,并对喷洒农药的农田按照实际面积进行合理收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无人机能够对不同农户的农田进行精准农药喷洒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GPRS
19.对所喷洒农药的农田按照实际喷洒的面积进行合理收费,需要依靠的技术是( )
A.RS、GPS B.GPS、GIS C.RS、GIS D.GPS、数字地球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可能引发滑坡的是( )
①地震②暴雨③采矿④开挖坡脚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预防滑坡灾害的合理措施包括( )
①建设护坡工程②禁止乱砍滥伐③避免陡坡开垦④居民全部迁出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滑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是( )
A.动态监测、预报预警 B.确定受灾范围、受灾程度
C.制定防灾、减灾预案 D.评估灾害损失、指导灾后重建
23.2020年上海某些农场试点使用无人农业机械进行犁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无人农业机械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既定的线路运行,因此无人农业机械必须链接( )
A.遥感系统(RS) B.数字地球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D.地理信息系统(GIS)
VANCL(凡客诚品)是我国最大的自有品牌服装电子商务企业之一,它采用网络直销模式,即无生产厂房、无生产设备、无销售店面。下图为VANCL运营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VANCL采用网络直销模式,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企业成本 B.提升产品设计 C.完善售后服务 D.加强产业协作
25.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消费者想了解运输车辆所处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RS②GPS③GIS④GPR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读图,EV区域最可能是( )
A.丘陵 B.耕地 C.海洋 D.沙漠
27.如冰川位于各拉丹冬峰西南部,由南北两支冰川构成。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姜古迪如由缓慢退缩进入快速退缩,下图为“姜古迪如南北两支冰川变化图”。读图,完成为快速获取姜古迪如南北两支冰川的分布范围,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2020年“抗疫”期间,江苏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推出加强疫情防控的创新举措—健康码。系统通过获取用户一定时期内的行程记录,综合用户填写的信息,形成红、黄、绿不同颜色的健康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不同颜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数字地球②GPS③GIS④R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9.健康码能够识别居民疫情健康信息的原理是借助手机的以下功能( )
①查询疫情分布②记录移动轨迹③获取每日体温④共享用户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5.4mm,较常年同期增加3%,有24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72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下图为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图(图中阴影区域)。
(1)简述洪涝带来的主要危害。
(2)简述遥感技术在获取洪涝灾害信息方面具有的突出优势。
31.应用
(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________、________。
(2)快速识别地震等________灾害的影响范围,对________、________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0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黄河乡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有关部门提醒,此区域的地震常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图为玛多县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与唐山地震相比,玛多县在此次地震中灾情较轻的主要原因有:震源深度较____,烈度较____;人口密度较____等。
(2)推测图示区域的地震常诱发附近山体滑坡的理由:山地岩体较____;植被覆盖率较____;地形起伏较____。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评估本次地震造成的房屋受损情况,需要用到____等图层信息,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____功能。(单项选择,分别填数字序号)
①住宅②道路③导航④空间查询与分析
(4)到地震灾区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北斗用户机是一种____设备。(单项选择,填数字序号)
①信息接收②卫星星座系统③地面监控系统
(5)北斗用户机所起的作用是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RS技术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是采集地理信息的一种手段;GIS技术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的手段;GP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可以为用户全天候提供地理位置及时间;结合题意,地理信息技术为U-Space提供的应用有通过GPS获取地理坐标,借助GIS进行风险管理和天气预报,可保证大量无人机飞行中自身和地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各个等级的空域,①④正确,C正确。通过RS规划飞行航线、借助RS获取地形、人口密度数据与无人机合理有效地使用各个等级的空域关系不大,②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
2.A
3.C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2.
结合材料可知,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因此此处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强降水过程造成的,A正确;植被破坏、湖泊萎缩会导致滞水防洪能力下降,但是不是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BC错误;修建水库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因此不是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A。
3.
获取被救人员的位置,主要依靠GPS,A错误;统计人员伤亡数量,遥感技术无法进行统计,B错误;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报,C正确;为救援车辆导航,可以依赖GPS,D错误。故选:C。
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三维坐标、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时间、速度、精确、精准等。RS(遥感技术):电磁波特征差异、获取信息、监测、普查、勘探、动态监测、卫星影像等。GIS(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统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储存、图层(叠加)、趋势分析、模式分析、模拟模型等。 GIS注意应用对象:GIS不能直接获取信息,信息获取依靠GPS和RS,故通常GIS与GPS或RS联合使用(如GPS和GIS、RS和GIS);GIS单独使用时应该强调只对信息的处理过程。“3S”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用下图表示:GPS→定位RS→提供信息源GIS→新信息用户。
4.D
5.A
6.B
4.
台风是风力达到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过境时主要表现为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综上所述,符合台风带来到的影响是引发强风和暴雨,故选D。
5.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卫星云图获得台风的移动路径,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A正确;特大暴雨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B错误;狂风可以掀翻船只,海上作业渔船应尽快靠岸停泊,C错误;狂风暴雨适宜在室内,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应用于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统,故选B。
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天气图上,台风的等压线 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7.B
8.D
9.D
7.
根据解读,这四个灾后措施适用于比较大型的、对生活生产均造成重型损失的灾害。鼠害、旱灾和寒潮均是对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害,对生活和基础设施破坏不大;但是洪涝同时破坏了生产和生活,尤其是住房、交通等等设施,故本题应选洪涝,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有利于解决城市病,疏通交通,利于地震之后疏散人群和救援人员与物资进入,故①正确。④房屋加固,有利于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减少损失,故④正确。⑤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提高救援水平,故⑤正确。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地震时人们的自我救援能力,为震后救援节省了时间的物资,故⑥正确。②调整产业结构和应对地震灾害并无直接联系,故②错误。③人口外迁,这并非是解决防灾问题的治本之策,人口外迁造成劳动力不足,将影响城市一系列问题的开展和城市的发展,是一种倒退式的措施,故③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的是①④⑤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
遥感系统通过拍摄图像,监测受灾面积变化,可动态监测洪涝灾害,A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定位服务,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B正确。地理信息技术可为灾后重建提供相关的信息等依据,C正确。遥感系统只能拍摄图像,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不能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
10.A
11.B
10.
能够获取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只有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能够获取台风大范围图像信息的只有遥感,A正确,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都不是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B、D错误。故选A。
11.
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地形、水系分布、植被等因素有关。因此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水系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②③正确。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土壤类型和地质构造无关,因此不需叠加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地质构造分布图,①④错误。故选B。
地理信息技术有:
1、遥感
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的技术。
2、GPS
GPS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和任何天气,在地球表面接收信号,实时或通过后处理得到GPS接收机的精确3D绝对或相对位置、准确时间和速度,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
3、GIS
GIS技术从简单计算机制图、空间数据库管理、GIS模型到空间推理,GIS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地理信息技术范畴。
12.C
13.B
12.
该区域是我国南方某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A错误;南方地区粮食作物多为水稻,②地为湿地不宜垦荒种植,种植小麦也不合理,B错误;③地附近有湖泊、河流和森林,环境好,交通便利,可以建设高级住宅,C正确;④地在居民点的夏季盛行风的上风向,不利于建钢铁厂,D错误。选C正确。
13.
图示信息显示:居民点向西南方向发展,A错误;湿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扩大,林地面积变化不大,C错误;湿地面积减小,地下水源将减少,D错误;交通、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用于城市及道路规划,是GIS技术的应用,B正确。故选B。
14.C
15.D
14.
读图分析,根据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范围判断可知,I为草地,II为耕地,III为建设用地,IV为林地。退耕还林会使II面积减少,IV面积增大,A错误;退耕还湿会使II面积减少,但对III面积影响不大,B错误;毁林开荒会使II面积增加IV面积减少,C正确;生态退耕会使I、IV面积均增加,对III面积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15.
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显示地物的形状、面积、色彩等特征,从而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D正确;GIS主要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发展趋势等,A错误;BDS和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BC错误。故选D。
“3S”图像的判读,主要是立足“3S”技术的应用,图像是载体,各自特点如下:①遥感图像:主要通过遥感影像显示地物的形状、面积、色彩等特征。②GIS图像:主要是根据图层叠加原理而形成的专题电子地图。③GPS图像:主要是呈现GPS设备的工作界面或工作流程图。
16.B
17.C
16.
首先,需要获得用户的行程记录,需要对用户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利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次,通过用户填写的信息、用户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前疫情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颜色的健康码,用到了“分析”功能,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②③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面状信息的获取,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之后,借助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的技术,均不是不同颜色健康码生成与使用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①④错。故选B。
17.
健康码能够识别居民疫情健康信息,需要对手机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记录,借助了手机记录移动轨迹的功能,同时手机也需要共享用户信息,支持相关软件对手机定位系统的信息进行授权获取,②④正确。这种疫情健康信息的识别获取并不是利用手机进行查询疫情分布,①错。手机并不能获取每日体温,③错。故选C。
“3S”技术的判别:
(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 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
(2)“想”与“看”区分RS与GIS: “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18.B
19.C
18.
对不同农户的农田进行精准农药喷洒,需要定位,就采用GPS,不需要获取影像,也不需要分析计算,B正确,AC错误;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所以选B。
19.
对所喷洒农药的农田按照实际喷洒的面积进行合理收费,要计算面积,先要获取影像,用RS,之后进行分析,计算出面积,用GIS,不需要GPS,更不要数字地球,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20.D
21.C
22.A
20.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地震、暴雨、工程开挖等都会引发滑坡的发生,①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
建设护坡工程,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禁止乱砍滥伐,避免陡坡开垦,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流水对坡面的冲刷,都是有效预防滑坡灾害的措施,①②③正确;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居住的居民较多,全部迁出的做法不切实际,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
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测目标的实时监控和预测预警,为灾害的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准确预报,A正确。利用卫星导航技术并结合遥感技术开展灾害调查,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灾情信息,从而为救灾应急方案的启动和实施提供决策支持,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灾害的调查评估中的应用,不是灾害防御中的作用,B错误。制定防灾、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指导灾后重建主要用到的是地理信息系统,CD错误。故选A。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C
【详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遥感系统(RS),主要是提供空间数据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地对空间数据的采集与输入、对空间数据的编辑与更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存储、对空间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对数据的显示与应用。是个数据处理平台。“数字地球”简单地说,是地球数字化或信息化的地球虚拟系统。无人农业机械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既定的线路运行,离不开精准的定位,因此无人农业机械必须链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才能实现按照既定的线路运行,C正确,ABD错。故本题选C。
24.A
25.B
24.
根据材料和图可知,VANCL采用网络直销模式,即无生产厂房、无生产设备、无销售店面,可以减少实体店的成本,所以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成本,A正确;VANCL采用网络直销模式,不会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加强产业协作,排除B、C、D。故选A。
25.
GPS为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定位、导航;RS为遥感,可以实时监控、资源普查; 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为后期处理系统,可以分析、处理、查询等。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消费者想了解运输车辆所处位置,分析、查询可以采用GIS技术,定位服务需要用到GPS,B正确,排除A、C、D。故选B。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悉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S技术的功能应用以及注意读图分析和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3S技术的应用主要从功能上来区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分析、处理、查询、规划、预测等,扮演的是“脑袋”来思考;卫星遥感技术(RS)的主要功能是环境监测和资源普查,扮演的是“眼睛”来看,可以说是现代版的千里眼;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26.C
【详解】
根据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结合图例信息判断,EV区域位于区域东南,根据第一幅图判断位于城市以外,根据第二幅、第三幅信息判断,河流注入EV,因此EV可能代表海洋,C正确;图示没有沙漠,D错误;丘陵位于河流中上游,如CⅡ,A错误;耕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如DⅢ,B错误;故选C。
27.A
【详解】
快速获取姜古迪如南北两支冰川的分布范围,需利用遥感系统获取分布信息,遥感系统速度快,效率高,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分析,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C错误。数字地球进行虚拟地球的存储和呈现,D错误。故选A。
28.B
29.D
28.
首先需要借助用户手机定位系统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和行程记录,用到了GPS技术,之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风险级别形成不同颜色的健康码,用到了GIS技术,②③正确。RS主要是借助传感器对地表面状地理进行获取,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之后,借助计算机来管理的技术,均不是健康码生成与使用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故选B。
29.
健康码能够识别居民疫情健康信息,需要对手机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记录,借助了手机记录移动轨迹的功能,同时手机也需要共享用户信息,支持相关软件对手机定位系统的信息进行授权获取,②④正确。这种疫情健康信息的识别获取并不是利用手机进行查询疫情分布,①错。手机并不能获取每日体温,③错。故选C。
“3S”技术的判别:
(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 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
(2)“想”与“看”区分RS与GIS: “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30.(1)洪水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洪水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洪涝过后发生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实时性强;精度高;覆盖面广;更新快。
该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危害及防治,难度较低。
【详解】
(1)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
(2)遥感监测的优点主要有:大面积同步观测(范围广);时效性、周期性;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约束性;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等。
遥感在洪灾中的应用:
① 灾后并发灾害预警监测:利用气象部门流域降雨量预报的数据,综合考虑本流域的水库湖泊蓄水情况和土壤吸水能力预测确定地点的水位高度,洪峰流量和洪峰到达时间。在洪涝灾害的发生过程中, 灾害承灾体的信息提取是进行灾害损失动态评估和安排救灾、减灾方案的前提。洪水预警预报主要包括气象产品应用、暴雨预报、洪水预报、河道水面线计算、蓄滞洪区预警、城市积水预警。
②应急救援:在洪涝灾害发生后,仅仅进行实时监测是不够的。将监测到的遥感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可在灾害发生后快速提供最佳救援路线信息,为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援救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数据,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根据遥感影像判断受灾区域,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区域,给路径分析加入障碍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救援路径。
③损失估计:在灾害发生后根据历史遥感数据、即时遥感数据、现场调查数据等对灾害损失进行全面核定,同时对灾民生活状况做出评估,为灾区恢复重建以及灾民生活救济安排提供决策支持。在背景数据库支持下,利用GIS综合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找出洪涝灾害发生地点、大面积灾情及其受灾程度,同时给出耕地、林地、居民点、工矿企业等不同土地类型的灾后损失状况的详细评估,并按省、市、县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生成定性、定位、定量的图件、汇总数据与统计报表等,提供给有关部门。
31. 预报 预警 自然 灾情统计 灾害救援
32.(1) 深 小(或低) 低(或小)
(2) 破碎 低 大
(3) ① ④
(4)①
(5)定位导航
本题以两地地震信息材料为背景,设置五小问,涉及地震强度的描述、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知识,考查了学生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整体难度不大。
(1)
据材料可知玛多县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故玛多县震源深度较深,烈度较小;玛多县位于青海省,唐山市位于河北省,所以两地相比较,玛多县人口密度较低。
(2)
结合所学可知山体滑坡发生的因素:有滑坡体(岩层破碎、地质结构不稳定、土质松软)、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短时有大量降水等,故图示区域的地震常诱发附近山体滑坡的理由为山地岩体较破碎,松散物质多,海拔四千米以上,气温低,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形起伏较大。
(3)
评估房屋受损情况,需要用到住宅图层信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评估本次地震造成的房屋受损情况,需要用到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
(4)
结合所学可知:卫星星座系统是发射入轨能正常工作的卫星的集合。地面监控系统是观测站、主控站和注入站三部分组成。所以到地震灾区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北斗用户机是一种信息接收设备。
(5)
北斗用户机所起的作用是定位导航,为救援人员的搜寻工作和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