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21: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 )
A.A点和F点 B.A点和B点 C.C点和D点 D.B点和E点
2.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 )
A.0个 B.5个 C.3个 D.4个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3.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4.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6.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下题。
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8.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琼 B.新 C.苏 D.赣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晷盘。晷针与地轴平行,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晷盘面上刻画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下面甲图是北京(约40°N)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图乙为日晷晷盘上面(北面)上的刻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故宫的日晷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 )
A.30° B.40° C.50° D.60°
10.在日晷晷盘上面(北面),晷针的影子在一天中的移动方向是( )
A.由西逆时针转向东 B.由西顺时针转向东
C.由东逆时针转向西 D.由东顺时针转向西
11.一年中太阳能照射到故宫日晷晷盘下面(南面)的日期( )
A.春分日—夏至日 B.春分日—秋分日
C.秋分日—次年春分日 D.全年
下图示意北京时间6月22日20时的地球光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日a地日出、日落地方时分别是( )
A.18时,6时 B.12时,12时 C.0时,24时 D.6时,18时
13.图示时刻( )
A.180°地方时是12时 B.90°W地方时是24时
C.90°E地方时是24时 D.0°经线地方时是12时
14.该日b地昼长( )
A.0小时 B.8小时 C.16小时 D.24小时
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16.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43°N,87°E) B.武汉(30°N,114°E)
C.哈尔滨(45°N,127°E) D.成都(30.5°N,103°E)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为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8.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乙甲丁丙
王老师某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示意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21.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5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9小时
22.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地和降落地的经度差异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当中有如下一段对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王子:“我喜欢看日落。我们去看一回日落吧……” 我:“可是得等……” “等什么 ” “等太阳下山呀。” “我还以为在家乡呢!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落!” 过了一会儿,小王子又说: “你知道……—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 “这么说,看四十三次的那天,你感到非常忧伤啰 ” 但是小王子没有回答。
23.小王子在自己的家乡(外星球)一天看了四十三次日落,说明该星球( )A.自转角速度很快 B.自转线速度很快
C.是个透明的星球 D.半径和体积极小
24.小王子说要去看日落时正是美国洛杉矶的正午时分,此时“我”带小王子有可能看到海上日落的国家是( )
A.法国 B.马尔代夫
C.瑞士 D.文莱
25.如果用a线表示晨线,b线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6.读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图甲)和黄赤交角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在图甲中b~a之间公转过程中,公转速度( )
A.逐渐变慢 B.逐渐变快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2)地球公转在图甲中什么位置时,长郡中学升旗旗杆影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
A.a B. b C.c D. d
(3)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乙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
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多项选择)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太阳高度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______(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乙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_,等于90°的是________。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__。
28.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____上。
三、综合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图甲为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区域为黑夜,非阴影区域为白天,图乙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
(1)图甲为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其日期为北半球的______(填节气)日,对应图乙中的_____(填序号)。
(2)图甲中A、B、C、E四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______。弧BD为______(填晨或昏)线,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
(3)图乙①②③④中,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是______(填序号),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______(填序号)。
(4)图甲此时A点地方时为______时,该日北京日出_____(填方向),极昼范围为______。
30.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2)写出节气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码)段。
(6)在a段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1.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同一纬线上的点线速度相同,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因此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A点和F点、 B点和C点、D点和E点。故A正确,B、C、D错误。
2.
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同。图中A、C、D、E、F五点中,没有位于极点的,因此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0个,故A正确,B、C、D错误。
本题属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容易。
3.C
4.B
5.B
试题分析:
3.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
4.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即X=23°26′,故B正确。
5.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6.A
【详解】
试题分析:
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而甲国处于低纬度地区,此时昼较短,故排除选项B; 6月21日接近于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位于两地中间,所以徐州的正午物体影子方向为北,甲国首都的物影方向为南,故排除选项C;日出方位角受纬度因素影响较大,两地纬度不同,故日出方位角也不同,故排除选项D;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是:H=90°-纬度差。(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所求地的地理纬度),可以求出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34°-23.5°)=79.5°,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23.5°-10°)=76.5°,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7.D
8.B
7.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8.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
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地区日出正北。
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地区日出正南。
3.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9.C
10.B
11.C
9.
由于晷面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与地轴平行(晷针北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与所在地纬度互余;故宫的纬度约为40°,即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50°,C正确,故选C。
10.
日影与日出方位相反,日出的升落运动轨迹是逆时针,日影的运转轨迹刚好相反,由西向东顺时针转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
秋分日—次年春分日,即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升落可以照射到南面,故C正确。
本题考查日晷计时的原理,主要是根据太阳的升落方位与日影之间的关系计算。
12.C
13.D
14.C
12.
据材料可知,该日为北京时间6月22日20时,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日出、日落地方时分别为0时和24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
据材料可知,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6月22日20时,180°的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早4小时,即180°地方时是24时(0时),A错误;90°W的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晚14小时,90°W地方时是6时,B错误;90°E的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晚2小时,即90°E地方时是18时,C错误;0°的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晚8小时,即0°经线地方时是12时,D正确。故选D。
14.
从图中可看出,地球的一半被等分成6部分,每部分经度差为30°,结合图中晨昏线可看出,b地的夜弧占4部分,即b地的夜弧度数为120°,夜长=夜弧度数除以15°,即b地的夜长为8小时,昼长为24小时-8小时=16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对于地球上的某地来说,日出时间到当地地方时12时的时长等于当地12时到日落时间的时长,日出时间等于12减去昼长的一半,日落时间等于12加上昼长的一半;日出时间到日落时间的时长为昼长,昼长加上夜长等于24小时。
15.A
16.B
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对太阳方位和时间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15.根据“暑假”“中国M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应该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因此,从M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N地间,太阳在东南方向;从N地返回至中途点问,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M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N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巾,在东西向的路段时,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A正确。
16.根据题中“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13小时30分钟,据此推算出当地地方时的日出时间为5:15。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与当地地方时5:15的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114°E。B正确。
地方时的计算
(1)先求两点的经度差:两地同为东(西)经,取其差;两地东西经不同,取其和。
(2)将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两地经度差+ 15° /小时=两地的时间差(小时),或两地经度差X4分钟/1。=两地的时间差(分钟)。
(3)确定时间早晚:东早西晚,时间“东加西减”。
(4)列出算式:所求地区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两地时间差(所求地区在已知地区以东取“+”,以西取“_”)。
17.D
18.A
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7.根据图示和题目叙述:遮阳板收起目的是为了采光,应为冬季。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表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较小,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选D项。
18.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夏季室内光照面积大。应该加长遮阳板,可以起到遮阳作用,或者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安装的高度。所以选A项。
19.D
20.B
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9.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据题干知日期为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所以昼长大于12小时的即为南半球地点,小于12小时的即为北半球地点,为12小时的丙地位于赤道。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乙位于北半球,丙地位于赤道,丁位于南半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昼长时数越接近12小时纬度越低。据表格信息可知,丙地白昼时间为12时,位于赤道,纬度最低,其次是乙地,甲地白昼时间与12时相差最多,纬度最高。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甲乙丁丙,B正确,ACD均错误。故选B。
21.B
22.D
21.
旧金山位于西八区,与北京时间时差为16小时,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时,旧金山时间为1月1日00:15-16小时=12月31日8:15。由材料可知,到达旧金山时间为12月31日19:20分,因此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19:20-8:15≈11小时。B选项正确。A、C、D选项排除。故选B。
22.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同一纬度上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所以东早西晚产生时差,旧金山与120°E经度不同,故地方时不同,且两地时差16小时,因此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所以D正确。与飞行方向、半球位置和公转速度快慢关系小,A、B、C可排除。故选D。
两个时区标准时间(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同减异加,东加西减。“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异”则相反。
23.D
24.A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侧重应用能力考查。
23.
.一天只有一次日出日落,自转速度的快慢不影响一天中看日出日落的次数,影响的是一天时间的长短,AB项错误;透明的星球可以一直看到太阳,无昼夜之分,C项错误;体积很小,路程就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从其他地方走到昏线上看日落,一天里能够看到的次数就多,D项正确。 故选D。
24.
洛杉矶(西八区)12时,法国(中时区附近)约为20时,夏季可能日落,A项正确。马尔代夫(东五区)约为1时,不可能日落,B项错误。瑞士(东一区)约为21时,不可能看到日落,C项错误。文莱(东八区)约为4时,不可能看到日落,D项错误。故选A。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一天这个概念的理解,一天是指地球上的一个 昼夜交替的周期 。
25.B
【详解】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据图可知:AB为俯视图,A图为太阳直射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且经过北极点,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a为昏线,b为晨线,A错。B图为太阳直射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且经过南极点,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a为晨线,b为线,B正确。CD为侧视图,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据光照图,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图中b为晨线,C错。D图中a为昏线,D错,故本题选B。
26. B C C ABD 35゜N 热带 寒带(或南寒带与北寒带) 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 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本题考查公转的地理意义。
【详解】
(1)由甲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和直射点位置可知,abcd分别为冬至、秋分、夏至、春分时地球的公转位置,b~a即为秋分到冬至,离近日点(1月初)越来越近,故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长郡中学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
(3)由图知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故选C。
(4)黄赤交角为0°,则直射点不会南北移动而是直射赤道,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各地都无四季变化,故选ABD。各地太阳高度都无年变化,C错误。
(5)黄赤交角变为35°,则夏至日直射点位于35°N,热带寒带范围扩大。
(6)图中MN为赤道,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即为春分——夏至——秋分的过程,此时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先变大,夏至日南极圈以内全部为极夜,而后极夜范围缩小。
27. 晨线 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D A C B 12点 6点 8小时
【详解】
(1)图中EF线沿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属于晨线。
(2)该图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
(3)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黑夜,图中只有D;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等于90°的是A。
(4)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C点离南回归线最远,A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最长的是B。
(5)此时此刻,A点位于昼半球上的中央经线上,A的地方时是12点,D点位于赤道上,D的日出时间是6点。这一天C点8时日出,则根据昼长的计算公式昼长=(12-日出)*2,可推出昼长是8小时。
28. 椭圆 焦点
29. 南 冬至 ② A>E>C>B 昏 理由: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弧BD由白天进入黑夜 ①③ ④ 6 东南方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公转轨道图和日照图。考查内容比较基础。
【详解】
(1)图甲地球自转呈顺时针,说明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显示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说明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即北半球的冬至日;根据图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可知②对应的节气是冬至,由此可以推断,图乙中①②③④依次为秋分、冬至、春分、夏至,所以图甲对应图乙的②。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图甲中A、B、C、E四点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ECB,所以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A>E>C>B。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弧BD由白天进入黑夜,说明弧BD为昏线。
(3)前面分析已知图乙中①②③④依次为秋分、冬至、春分、夏至。我们知道,只有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所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序号是①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秋分、冬至、春分、夏至四个节气中与7月初最接近的是夏至,所以①②③④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④。
(4)图甲此时A点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所以地方时为6时。根据前面分析,已知该日为冬至,北京昼最短夜最长,所以日出东南方,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30.(1)画图(在地轴的北端画逆时针为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逆时针为公转方向) 。 
(2)夏至 春分 
(3)C 
(4)昼短夜长 昼变长,夜变短 
(5)a 
(6)逐渐变慢
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
(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样,均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在地轴的北端画逆时针为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逆时针为公转方向。
(2)连接①③所示地心与日心,①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③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为每年的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即冬至日后不久,即位于公转轨道上的③附近。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即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所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并且昼长渐长夜渐短。
(5)据图可知,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即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右图中的a段。
(6)据上题可知,a段表示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逐渐接近7月初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1)过地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2)连接左右两球心与日心。(3)直线指向北半球,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直线指向南半球为冬至日(4)确定公转方向,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按顺序找出二分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