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加点字意思和所给词语中相同的一项。
天下奇观( )
A.悲观 B.景观 C.观潮 D.道观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选出加点字意思和所给词语中相同的一项。
3.天下奇观( )
A.悲观
B.景观
C.观潮
D.道观
4.横贯江面( )
A.贯穿
B.连贯
C.万贯
D.鱼贯而入
5.“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横贯江面。”句中的“贯”字正确意思是( )
A.贯通 B.姓氏 C.一贯 D.出生地
6.选出加点字意思和所给词语中相同的一项。
横贯江面( )
A.贯穿 B.连贯 C.万贯 D.鱼贯而入
二、填空题
7.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4.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
5.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
8.看拼音,写词语。
早上,kuān kuò( )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dà dī( )上guān cháo( )的人zhú jiàn( )多了起来。
三、语言表达
9.把字词连成句。
(1)这里 是 据说 最好 地方 的 观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边 只见 的 水天相接 一条 出现了 白线 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句子练习。
(1)人们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肝脏被鹰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摹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改变词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片段阅读
那条白色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江面。在近些,只见白浪(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1.将上面文段补充完整。
12.用“ ”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该句的本体是 ,喻体是 。
13.这段话从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14.用“﹏﹏”画出文段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作者这样描写的好处是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是( )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5.作者是按照_________的观察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从“向我们移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6.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17.我能写近义词。
犹如( ) 逐渐( )
18.照样子写2个词语。
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声音大):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20.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21.从文中选出一个字,把下面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 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所填字写出了大潮的( ),“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的( )。
(2)把你品读前两句诗后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找出课文中与前两句诗内容相关的诗句用“﹏﹏﹏”划出来,与后两句诗内容相关句子用“ ”划出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天下奇观: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观:看到的景物。
悲观:精神颓废沮丧,信心不足。观: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景观: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观:看到的景物。
观潮: 观赏涨潮。观:看。
道观:道教建筑。是供奉道教神祖、仙人,进行道教法式和修行的建筑。观:道教的庙宇。
2.D
【详解】
披发文身:头发披散,身刺花纹。文:通“纹”,纹身,花纹。
3.B
4.A
3.
此题考查多义字的理解。解题时要先读懂句子的含义,再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如何判断选择正确义项的方法(1)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词的几个义项。(2)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3)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得准确。(4)做这类的题目关键在于有信心,愿意去想,有自信,千万不能马虎应付。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观,景观、景象的意思。
4.
此题考查多义字的理解。解题时要先读懂句子的含义,再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如何判断选择正确义项的方法(1)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词的几个义项。(2)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3)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得准确。(4)做这类的题目关键在于有信心,愿意去想,有自信,千万不能马虎应付。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贯,贯穿的意思。
5.A
【详解】
横贯江面:就是横跨过江面的意思,贯在这里是贯通,贯穿的意思。
6.A
【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辨析。
横贯江面:从江此岸直通到彼岸。横贯:横着通过去。因此是贯穿的意思。
连贯,意思是相连沟通。
万贯,指一万贯铜钱,形容钱财极多。贯,是古代的钱的单位,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鱼贯而入,比喻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次序进入。
7. 人山人海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人声鼎沸
【详解】
本题看出根据意思写词语。可以从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找。
1.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2.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3.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4.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5.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8. 宽阔 大堤 观潮 逐渐
【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阔、堤、潮、逐、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1)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2)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详解】
略
10. 人们度过长夜。 鹫鹰把他的肝脏吃光了。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钱塘江过了好久才恢复了平静。 那一朵朵雪花像一个个身穿白衣的天使,在空中飘舞。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熟读古诗,结合注释体会诗句的意思。①找出描写到的所有事物;②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③加上修饰词,将这些景物加以描述;④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语言简洁,还要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4)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改变词语顺序。
(5)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句子中“稻田”是本体,“像”为喻词,“银毯”是喻体。仿写一句比喻句即可。
故答案为:
(1)人们度过长夜。
(2)鹫鹰把他的肝脏吃光了。
(3)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钱塘江过了好久才恢复了平静。
(5)那一朵朵雪花像一个个身穿白衣的天使,在空中飘舞。
11.横贯 翻滚 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1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浪潮 千万匹白色战马
13. 形状 声音 大潮来时的景象
1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浪潮来时的声势浩大。 C
15. 由远及近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11.
考查课文默写与填空,注意不写错别字,不加字。不漏字。
12.
考查对修辞的理解。文中的这句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一个比喻句,句子中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
13.
考查了内容理解及概括。结合第二自然段可知,文段从从形状、声音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14.
考查了修辞手法。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浪潮来时的声势浩大。选项A、B都是夸张手法,C选项是比喻手法。
15.
考查了作者的观察顺序。结合内容理解,“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可知,“向我们移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这几个词组可以看出作者按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16.mēn bèn
17. 宛若 渐渐
18. 热热闹闹 安安静静 人声鼎沸 震耳欲聋
19. 人声鼎沸 沸腾
20. 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21.吼 (1)声音巨大 潮头之高
(2)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3)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解答本题时根据汉字所在的词语及语境来完成。闷在闷雷滚动一词中读作mèn,划去不正确的mēn。奔在飞奔一词中读作bēn,划去不正确的bèn。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犹如意思是好像、如同。它的近义词是宛若。
逐渐指渐渐;逐步。它的近义词是渐渐。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像浩浩荡荡这样的AABB式词语有:热热闹闹、安安静静、快快乐乐等等。
像山崩地裂这一类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有:人声鼎沸、震耳欲聋等。
19.
从“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和“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两句中的人声鼎沸、沸腾两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掌握。从“再近些”、“越来越近”可以看出第二自然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赏析。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一诗中写到“八月涛声吼起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写出大潮来临之时声音巨大。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潮头之高。
(2)“八月涛声吼起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3)“八月涛声吼起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的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与文中“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相关。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意思是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与文中“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一句相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