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选择题
1.选词填空
仍然 依然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这里的天气________很寒冷。
李老师生病了,但她________坚持天天按时到校上课。
2.哪一对关联词填入句子最恰当?( )
一个民族 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 没有希望。
A.因为……所以…… B.只有……才……
C.即使……也…… D.如果……就……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婷婷玉立 绢秀 田埂 安慰 B.振耳欲聋 鞠躬 恐怖 幕色
C.呼风唤雨 驻扎 枯萎 琵琶 D.垂头丧气 倾斜 忘想 即然
4.与“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你们怎么能破坏环境呢?
B.桌上的这杯可乐是谁的?是妈妈的。
C.你和我是一个学校的吗?
D.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会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感觉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B.前天气象台才播报最近有雨,今天就下了起来,真是出乎意料。
C.仅仅几天时间,他就把这件特别棘手的事情办好了,兼职有呼风唤雨的本事。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填空题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风( )雨 出乎( )( )
腾( )驾( ) 归( )到( )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真是令人( )。
2.气象科学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实现了能够( )的梦想。
7.形近字组词。
唤( ) 纪( ) 技( ) 超( ) 亿( ) 核( )
换( ) 记( ) 枝( ) 赵( ) 仇( ) 该( )
三、语言表达
8.句子万花筒
(1)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练习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画“ ”的诗句出自盛唐边塞诗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本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经常被用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引用这两句古诗,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这句话是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 依靠)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希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0.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11.在选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诗句。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 。
12.“那时没有电灯”中“那时”是指____________。
13.“千里眼”“顺风耳”在选段中指的是( )(填序号)
A.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B.《西游记》中的两个人物。
C.指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14.你知道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发明有“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本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
①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清单:
(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第三自然段的诗句开说说引用此诗句的好处。
(2)你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现代生活中的哪些发明?
(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举一个例子)
答案梳理:
(1)课文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根据上图“问题清单”中3个问题提问的不同角度连线。
问题清单 提问角度
问题1:引用诗句的好处? 联系生活提问
问题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什么? 针对写法提问
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针对内容提问
17.读完全文,你也来提一个问题(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并请说明提问角度,在选项前打“√”。
问题:
提问角度:A内容 B写法 C联系生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依然;仍然
【详解】
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依然:副词。依旧。仍然:谓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根据句子的意思①“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这里的天气 很寒冷。”横线上应填:依然。②“李老师生病了,但她 坚持天天按时到校上课。”横线上应填:仍然。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2.D
【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辨析。
正确使用关联词的关键是首先读懂句子意思,判断句子前后是什么关系,然后代入表示此关系的关联词检查修改。
选项A错误,“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不符合句子意思。
选项B错误,“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条件条件唯一。如:只有A才B,不符合句子意思。
选项C错误,“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不符合句子意思,逻辑不通。
3.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掌握。
A.“婷婷玉立”改为“亭亭玉立”。
B.“幕色”改为“暮色”。“振耳欲聋”改为“震耳欲聋”。
C.书写正确。
D.“忘想”改为“妄想”;“即然”改为“既然”。
4.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各种句式的辨别。题干中的句子是一个设问句。设问句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A.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B.这句话先提出问题,再自己回答,是一个设问句。与题干中的句子句式相同。
C.这句话是一个疑问句。疑问句指提出问题,请对方回答的句子。
D.这句话是一个陈述句。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
5.B
【详解】
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A.恰当。腾云驾雾: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B.不恰当。出乎意料:指出人意料。结合语境,前天气象台才播报最近有雨,今天就下了起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改为“意料之中”。
C.恰当。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D.恰当。日益增长:一天比一天多。
6. 呼 唤 意 料 云 雾 根 底 出乎意料 呼风唤雨
【详解】
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呼 唤 意 料 云 雾 根 底 出乎意料 呼风唤雨。
7. 呼唤 世纪 技术 超过 亿万 核对 交换 记住 树枝 赵国 仇恨 应该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故答案为:呼唤 世纪 技术 超过 亿万 核对 交换 记住 树枝 赵国 仇恨 应该。
8. 天空中洒满了正在眨着眼睛的星星。 你要是实在太累了,就休息几天吧! 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老麻雀飞下来。
略
9. 是谁把桌子摆放得这么整齐?是今天的值日生。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 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蓬勃向上的形势 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不断涌现、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0世纪人类的生活 过去王公贵族的生活 20世纪人类的生活非常舒适、方便
【详解】
1.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仿写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诗中的“梨花”并不是真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表现出了冬季景象的繁荣壮丽。
句中引用这两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不断涌现、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这句话是将“20世纪人类的生活”和“过去王公贵族的生活”进行比较,强调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非常舒适、方便。
10.依赖 愿望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变化之快 变化之大
12.依赖自然生活的时期
13.A
14.望远镜、手机等。
10.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由课文内容可知: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1.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由课文内容可知: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12.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那时没有电灯”中“那时”是指依赖自然生活的时期。
13.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文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可知“千里眼”“顺风耳”在选段中指的是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14.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可知:千里眼指望远镜、摄像头等;千里眼指手机。
1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远镜、手机、飞机 交通更加便利,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互联网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和迅速。例如:飞机、高铁和火车的普及使得人们旅游更加的方便,出行更加的便利。
16.
17.√ 联系生活 现代科学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知识识记能力,积累能力以及思维发散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课内的片段,把一些关键内容记忆下来;学生需要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来写答案,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16.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进行答案的匹配。例如:引用诗句的好处?这里就是对写法进行提问。为什么要引用诗句?所以本题也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需要整体把握。
17.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文章进行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例如: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里学生就可以写下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也可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