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达标测评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禅让(shàn) 宫阙(quē) 解剖(pōu) 粗鄙(bǐ)
B.暂时(zàn) 辟路(pì) 琐碎(suǒ) 啮噬(shì)
C.杀掠(lüě) 舟楫(jí) 显赫(hè) 上溯(shuò)
D.涨价(zhànɡ) 恬退(tián) 断垣(yuán) 卓著(zhuó)
答案:B(A项中的“阙”音为“què”;C项“掠”音为“lüè”,“溯”音为“sù”;D项“涨”音为“zhǎ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尴尬 出奇制胜 计日程功 皇皇不可终日21世纪教育网
B.厮打 声名鹊起 相辅相成 偷鸡不成蚀把米
C.赝品 忧柔寡断 贸然行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鞠躬 无耻谰言 销脏灭迹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答案:B(A项“皇皇不可终日”中的“皇皇”应写作“惶惶”。C项“优柔寡断”中的“忧”应写作“优”。D项“销脏灭迹”中的“脏”应写作“赃”。)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____________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去了衷心的祝福。
②从去年的“非典”肆虐到目前的禽流感暴发,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____________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
③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十分____________,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A.一齐 保证 熟识 B.一齐 保障 熟悉
C.一起 保证 熟悉 D.一起 保障 熟识
答案:B(“一起”强调空间,表示同一处所、合在一处;“一齐”则强调时间,表示同时。据语境,妹妹在新疆,弟弟在广州,显然兄弟三人不存在共处同一空间的可能性,故应选用“一齐”。“保证”指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保障”则指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据“人民的知情权”这一语境,故应选用“保障”。“熟识”着重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悉”则侧重指对与某人相关的情况知道得清楚。据语境,“他”对“人物原型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故应选用“熟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面面俱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B.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口惠而实不至,否则,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D.现在一些民族节目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答案: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含贬义,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了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B.记者在农村一些地方采访,不少村民反映:近年来农村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务不公开,大吃大喝,拉帮结派,欺上瞒下等。
C.英子惊讶地看着,她听到人们悄悄地说话声:“又是学生,”“这阵子枪毙的人真多,”“他们犯了什么罪?”“谁知道?”
D.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答案:C(A句“一号文件”不是文件的名称,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B句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这是应当避免的,可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D句省略号和“等等”不能并用,二者删去其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娃哈哈AD钙奶,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维生素A易氧化、不稳定,确保维生素被充分吸收,发挥保护视力之功效。21世纪教育网
B.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演出呢?
答案:C(A句成分残缺,应在“不稳定”后加宾语“的问题”。B句表意不明,是由“保管”这一词语的含义不同而使停顿不同造成的。若把“保管”理解为“担保”“保证”,可读为“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若把“保管”理解为“保藏和管理”,则可读为“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D句表意不明,是由“和”的词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若“和”为介词,丢下的是哥哥一个人;若“和”为连词,则丢下的是哥哥和弟弟两个人。)
二、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7—9题。21世纪教育网
(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厚嘴唇的人:放学啦?(招手让她坐到大梁上)怎么不回家?
英子:我猜你在这里。
厚嘴唇的人:你怎么就能猜出来?
英子:刚刚下过雨,我想你一定会来看看你的东西,另外,我想听你讲故事。
厚嘴唇的人:你的心真好,故事我一定会讲的,可是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英子。
厚嘴唇的人:英子、英子,这名儿好听,可是功课好么,考第几?
英子:第十二名。
厚嘴唇的人: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名,准是爱玩儿。
英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厚嘴唇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贪玩,书没有念好,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小学毕业了还要进中学、大学,可凭我这没有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们家吃窝窝头么?(英子摇摇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白我的话么?(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指指自己的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他哭了,流出了眼泪。)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21世纪教育网
厚嘴唇的人: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清楚的,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
(二)
英子从断垣爬了出来,刚往前走了几步,对面碰见了那个戴草帽的人,英子朝他看了一眼,他好像没有看到英子。英子又看到他后面还跟了两个穿黑衣服的警察,一直往空地那边走去。21世纪教育网
英子站在自家门口发着愣。画外,群杂声: 21世纪教育网
“都在看什么?”“看捉贼。”“贼在哪里?”“就在里边,快出来了。”
断垣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家家户户的门口也都站满了人。英子向空草地那边望去。
一群人过来了,那个厚嘴唇的人低着头,他的手被捆上了白绳子,一个巡警牵着,一个巡警抱着那个油布包袱。戴草帽的人跟在后边。
英子的脸故意藏到妈妈身背后去了,她不愿意看。画外,群杂声:
“这小子不像做贼的样,好人坏人真看不出来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就是那个便衣破的案,他在这里憋了好几天。”
“说是一个小姑娘给他引的路才破的案。”
街上的人渐渐散去了,只剩下打糖锣的老头儿歇在那里打锣,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买糖吃。胡同显得分外寂静。
7.文段(一)中“厚嘴唇的人”对英子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白我的话么?”请你回答“厚嘴唇的人”说的什么意思。
8.结合这两个文段的内容,你认为“厚嘴唇的人”是怎样的人?
9.“厚嘴唇的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表达交流
10.文中“厚嘴唇的人”为了“奔窝窝头和供弟弟上学”而去偷东西,如果让你给他写一封信,你应该写些什么呢?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
7. 参考答案: “厚嘴唇的人”非常含蓄地表达了他去偷东西的事情,并且说明他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为的是奔窝窝头和供弟弟上学。
8. 参考答案: “厚嘴唇的人”与英子的谈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能够教育英子认真学习。对自己做过的“坏事”在内心中感到愧疚。他偷东西也是因为生活所迫,他的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9. 参考答案:反映了当年人们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当时社会现实造成的。
10. 参考答案:(1)写前要认真分析“厚嘴唇的人”的行为和心理。
(2)可以为他出一些主意让他摆脱当时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