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小说情节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小说情节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21: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情节结构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真题示例
【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琼卖马 谈 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
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 笑道:“超杰
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 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 “我们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相关语句 分析心理
第5段中“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 第13段中“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 “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 杨成岳在看到瓷盘后,识出其是赝品,但面对戏曲名角,却没有说破,只表示出无意购买,以小本生意为由婉言拒绝了王超杰
第5段中“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 杨成岳在知道王超杰陷入窘境的情况后,有意帮助他,不仅表示出要购买瓷盘的意图,还留他吃饭,给他安排住处
第6段中“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 第8段中“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 第14段中“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杨成岳决意买瓷盘,一方面是出于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看到人生世事的变幻无常,陡生感慨,于是仗义疏财、知假买假
【答案】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
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辨别 答题角度
情节 概括类 ①请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 ①题干中有“情节”“脉络” “历程”等字眼 ②题干中有“梳理”“概括”等字眼 ①按时间顺序理层次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按空间顺序抓场面概括:一个场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
③寻找线索后概括:可以寻找事物线索,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索,对比冲突线索等
情节 手法类 ①本文在叙述手法(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③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④×××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题干中有“叙述”“展开” “构思”“人称”等字眼 ①储备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技巧等知识
叙述人称(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情节结构技巧: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
②根据题干要求,对相关手法进行判断,并作具体分析
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辨别 答题角度
情节 作用类 ①作者安排×××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②文中写了×××情景,它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③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题干中有“×××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等)”等字眼 ②题干中有“用意”“作用” “好处”等字眼 ①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需要考虑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结尾(呼应上文)等
②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③考虑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常用答案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④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⑤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也就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有“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情节叙述顺序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⑤平叙 / 分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情节叙述角度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无法横向扩展故事情节,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
作用: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角度讲述故事,视角无限。
作用: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真题研习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呼兰河传(节选)萧 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
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
窗棂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瘸,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黏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黏糕。黄米黏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黏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
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黏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黏糕”“黏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黏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黏糕送上来了。
(选自《呼兰河传》第七章,有删改)
思维方向 内容分析
人称使用 《呼兰河传》是萧红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长篇小说,“我”即是主人公,采用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视角选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孩子,从孩子这样一个视角看磨房内外的世界,看冯歪嘴子的生活,看后园里从夏到秋的温暖与美好,充满了童趣、童真
叙述方式 从叙述方式角度看,本文属于顺叙,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呼兰河传》主要表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是散文化的小说,叙述自然舒缓,洋溢着绵绵情意
叙述风格 叙述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风格也是多样的。本文是回忆童年时候印象深刻的冯歪嘴子,其中对后园里的植物、磨房窗子以及冯歪嘴子与自己的交往,都有细致生动的描述,这也是“叙述上的特征”
【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