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四年级体育与健康 6.1.2小篮球 行进间运球与游戏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四年级体育与健康 6.1.2小篮球 行进间运球与游戏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4-27 08: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水平二:四年级学生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行进间运球与原地运球的不同点,了解行进间运球的触球部位。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勇于创新,敢于展示自我及良好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触球部位。
教学难点:全身的协调性及手对球的控制 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2、授课器材的课前准备:篮球41个、锥形 标志物40个、自制圆球40个、自制篓筐四个、篮球场2片以及录音机一台,CD碟一张。
四、教学准备
1、对授课学生及场地做课前的基本了解。
身心准备阶段(7分钟)
自主学练阶段 (15分钟)
创新应用阶段(14分钟)
2 热身
1 观察,模仿
2 师生同练
3 分组比赛
1 身心恢复
2 小结,回收器材。
身心放松阶段 (4分钟)
“不倒翁”游戏
五、教学流程
1 激趣
4 评价
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激趣
1.2 热 身
(跟随老师一起进行篮球操练 习,要求热身充分。)
自编篮球操进行热身
教师言语引导进入课堂主题
2.1提问及模仿
A:要想运球前进,该拍球的哪个部位?
B:行进间运球与原地运球触球部位的区别在哪?
观察教师行进间直线运球。
学一学老师的动作,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教师讲解行进间运球与原地运球触球部位的区别:
2.2 师生同练
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
触球部位:后上部
球落点:右前侧(以右手为例)
球反弹高度:胸腰之间
行进间运球触球部位
原地运球触球部位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1 教师进行讲解
2 做分解和完整示范
3 组织学生集体练习(三次)
4 学生自由分组体验行进间运球动作6-7分钟
使学生明确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要领
使学生建立动作表象
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动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
分组比赛组织图
组织学生比赛的目的:通过比赛,让学生巩固所学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3 分组比赛
评价形式: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运球速度
运球动作质量
在经过学习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基础上,诱导学生尝试和挑战行进间变向运球及左手运球。(自由尝试和展现)
3.1 尝试:变向运球及左手运球
游戏时播放音乐曲
—《Playing the game》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在快乐地“玩耍”中进一步巩固提高所学技术以及培养团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2 游戏:不倒翁
评价: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
学生散点站位,在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起做瑜伽放松练习。(散点站位的目的:让学生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彻底放松。)
身心恢复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以鼓励、表扬为主)
回收器材,下课。
练习强度:中大
六、课的预计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率:135—14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