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长辈,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要不断完善传统家庭美德的价值范畴。一方面,对于传统
重庆市高二语文试卷
家风中糟粕的部分需要舍弃。如“三从四德”“三纲”等传统家庭道德规范,应转变为强调现代
“家庭契约”的平等性、民主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完善和简化家风仪式。传统社会的道德仪
式过于复杂繁缛,可以适当进行简化和规范。如在“修家谱”“祭祖”等仪式中,突出仪式的教育
考生注意:
功能,去除与现代社会生活中不适宜的部分。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新家风的“新”,还体现在目标和内容的创新、发展上。从月标上看,新家风要为中华民族实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捉供精神动能,这是断家风与传统家风区分最鲜明的标志。从内容上看,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四单元,下册第一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新家风”不仪要继承传统家风中的优秀品格,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价值源泉,进
行创新性发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摘编自王杨《涵养新家风与弘物中华传统美德》)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1-5题。
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价值观的底色,才能走得远。相比万贯家
材料一:
财,好的家风才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缵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
在山西省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树”的裴柏村。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
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救、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
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七品以上官员不完全统计在3000人以上。裴氏家族长期兴盛,背后
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涵
的密钥是什么?
养新家风与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性。家风是一个家族在数代传承中形成的价值和道德准
特定的历史因素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裴氏家族的崛起,但无法解释裴氏家族长期兴盛的
则体系。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
原因。裴氏家族的兴盛,根源就在于良好的家风,裴氏家族一直禍导重教、廉洁和自强不息。裴
新的历史起点上,涵养新家风,需要继承家风中的传统美德,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子弟为宫者,如贪污则死后不得入祖
回溯泱泱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长河中,家风虽历经沧桑变迁,但在很
坟”。在现在的裴柏村,谁家生了孩子,门口都会桂上“自强不息”的牌匾,书写牌篮的毛笔和现
多家族里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继承家风中蕴含的代秀传统美德,既是延续中华
台也一并钉在门上,以示铭记祖训并躬身践行。
文化血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
重教为根,康洁为本。优良家风与严谨家训不断荫泽后人,给予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要深刻领会家风中的传统美德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一个家族在一个
与思想财富:而坚守家风的责任与信念,又赋予后人对绵延至今的家训的坚守与自信。这可能
时期内诞生的一批“时代风云人物”,为推动历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优秀人物的历史贡献
是裴氏书写传奇的原因所在。
往往与家庭美德密不可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也体现了苹命年代的家庭美德,影
纵览传统名门世家不难发现,几家业辉煌、人才兴旺者,无不拥有独树一帜的家风和鲜明的
响肴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彩显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至今在老
家族文化特征,要求子孙遵守家规和家训。
百姓中仍广为传承和颂扬。要高度重视家风中的传統美德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的家风成就美好人生,不良的家风则是人
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中,虽然时代不同,家风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会有所变化,但其兹含的“勤劳朴
生难以承受的负资产,“爱”得越深,错得越离谱。翻看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这样的教训沉痛
实”“好学上进“和而不同”“仁爱孝慈”“清正糜洁”“崇文重德”等理念,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
而深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教育儿子“要学会走捷径”,结呆将儿子一同带进“深渊”。
成部分。而传统美德在稳定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上发辉了重要的
好的家风跨越时代,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家凤不是私事、小事,而是公事、大事,因为
积极作用。良好家风的引领,在个人心灵成长、智慈累积方面,特别是在个人道德品质塑造方面,
国是千万家,国之本在家。
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减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深
(摘编自王丹《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
刻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世界、价值的基本判断,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优良品格的追求方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涵养新家风要突出一个“新”字,体现在古为今用、古今转化。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A家风是一个家族在数代传承中形成的价值和道德准则体系。家风虽历经时代变迁,但
帷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传统而不盲从传统。在继承传统家风美德中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积极推
一直是非指稳定且具有延续性的。
动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需要相适应,将其转化为现代社会美德标准。
B.家风中的传统美德在推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物的历
改造家风表达形式,赋予传统家庭美德新方式。儒家讲“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我们引
史贡献取决于其对家庭美德的传承。
以为豪的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基于血缘、源自人性的重要价值理念。但是,要承认一些传统具
C.家风蕴含的“仁爱孝慈”等理念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在稳定社会
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这些表达形式不适合当今的家庭
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生活方式,存在明显不科学的地方。在今天我们讲“孝”的家庭美德,可以将其转化为现代的表
D.新家风要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能,这是内容的创新与发展,是
达方式。结合老龄化时代的生活现状,可以体现为满足父母、长辈的实际所需,关心、关注、关爱
新家风与传统家风区分的标志:
【高二语文第1贞(共8贞)】
·22-03-402B·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
·22-03-102B,重庆市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A项,不合文意,“但一直是非常稳定且具有延续性的”错误,原文是“家风虽历经沧桑变迁,但在很多家族
里仍然保持者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项,分析不当,“那些优秀人物的历史贡献取决于其对家庭美德的
传承”错误,原文是“这些优秀人物的历史贡献往往与家庭美德密不可分”;D项,张冠李戴,不是“内容的创新
与发展”,而是“目标的创新与发展”)
2.D(分析不当,“是为了论证家风不是私事、小事的观点”错误,应是为了论证“不良的家风则是人生难以承受的
负资产,‘爱'得越深,错得越离谱”的观点)
3.B(A项体现的是为人处世,“修身养德,淡泊宁静”;C项体现的是交友,“与善人居”:D项体现的是学习,“学
而知道”)
4.①材料一侧重从涵养新家风与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关系的角度,闸述涵养新家风,需要继承家风中的传统美
德,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材料二侧重从家风与家族兴衰关系的角度,阐述好的家风跨越时
代,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崇文重德、勤劳好学”属于中华传统美德,李氏家族重修家谱,延续家族“崇文重德、勤劳好学”的家风,是
值得肯定的。②依据传统,李氏家谱只记载男性子孙的名字。这样的传统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应
进行创造性转化,在重修家谱中记载子孙的名字时不分男女。③李树的父母通迫李树和妻子生儿子,传宗接
代。这违背了现代“家庭契约”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是需要舍弃的。李树的父母可以和李树夫妻协商,化解分
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A(B项,不合文意,“高培德做大板凳等家具时从来不用钉子”错误,原文是“做家具的本事在卯榫,我可以一
个钉子都不用”。C项,无中生有,“表达了对他的讽刺,对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很不满意”于文无据。D项,分
析不当,“主要是因为镇里不把木头送到家里来,破坏了他的规矩”错误,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形象工程,没
有必要)
7.C(分析不当,“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错误,这里应是为后文的情节做铺垫)
8.①衬托了高培德的形象,通过儿子和高培德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高培德的自信、耿直和坚守原侧。②推动了
情节发展,儿子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儿子和高培德在是否去镇政府做事等问题上有分歧,推动了情节发展。
③有助于表达主题,小说通过儿子与父亲的分歧以及最后儿子对父亲“爹是个明白人”的赞美,揭示了“基层
政府只有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做实事,才能赢得民心”的主题。(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红漆大板凳”指高培德自己坐的板凳,这是他的作品,他对这件作品感到骄傲和自豪,暗指其手艺好。
②在家里,只有高培德能坐“红漆大板凳”,它象征着高培德在家中和村里的地位。③“红漆大板凳”,村主任
不能坐,但高家拿来给农技员坐,因为农技员为老百姓做好事,“红漆大板凳”代表若民心和民意。(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车师前王,即后王之子也,其廷相去五百余里。固以后王道远,山谷深,士卒寒苦,欲攻前王:秉
以为先赴后王,并力根本,则前王自服。)
11,A(不是“戎”,而是“胡”)
12.D(“耿秉决定向北进军,窦固最终拥护并响应”错误,根据“秉奋身而起日:‘请行前。’乃上马引兵北入,众军
不得已”可知,耿秉自己打先锋,向北进军,众军不得已,跟随他进军)
13.(1)于侧国家大而且(路途)遥远,现在(我)率领几百人(同去),对于(我们)变强没有好处;如果有意外的事,
人多了更是累赘。(“将”“不虞”“累”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田虑趁他没有防备,就(突然)上前胁迫兜题并把他绑起来,(兜题的)左右亲信没有料到会出此事,都惊
恐害怕而逃跑了。(“因”“缚”“左右”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14.①新立的疏勒王忠主张杀死兜题。②班超主张放了兜题,让他回龟兹,让龟兹知道汉朝的威严德政。③最
终遣送兜题回国。(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2-03-40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