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 河 颂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哺育(pǔ) 发源(yuán) 屏障(zhànɡ)
B.浊流(zhú) 扮演(bàn) 构筑(zhù)
C.澎湃(bài) 山巅(diān) 气魄(pò)
D.摇篮(lán) 宛转(wǎn) 流泻(xiè)
2.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赞歌 昆仑 掀起 亚洲
B.伸出 浩荡 臂膀 发扬
C.艰强 惊涛 狂澜 中原
D.滋长 原野 榜样 豪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只听一声开洪泄闸,水流奔涌而下,浩浩荡荡,如千军万马。
B.引水渠源头就是其著名景点“老龙洞”,洞内深涧幽谷,九曲连环。
C.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气冲斗牛,人们纷纷转移投资,杀入股市。
D.伫立在历史的长河边,抬望眼,我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流一泻万丈。
4.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100多年前的那场革命,在中国内忧外患、民族生存和人民命运面临严重威胁时,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第一个亚洲共和制国家,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答: 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5.(2021·泉州质检改编)
都江堰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若要把它放在全人类文明奇迹的第一线,也毫无愧色。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 。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而且早已废弛
②展现了一个民族令人震惊的意志力
③万里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
④但是,万里长城的实际功能历来并不太大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6.下面是一副关于黄河的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
下联:千年黄河 示例:滚滚惊涛报冬寒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黄河颂》主体部分(“我站在高山之巅”至“发扬滋长”),回答问题。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答: 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答: 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答: 诗歌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4.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 具有什么精神
答: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
(二)课外阅读
(2021·三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黄河的重量
徐勋国
①出黄陵,去壶口,想看看黄河。
②这一程有160多公里,车行两小时多一点。穿行在黄土高原,远近一个个山坡、一眼眼窑洞闪过。山对山,沟绕山,人隔着山头互相看得见,但要走到一起,得走上大半天。陕北情歌唱得好:“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呀招一招手。”这几句歌词,当是真实情境的写照。
③车驶入蜿蜒的晋陕大峡谷。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长三十多公里,深二三十米,两壁陡峭,犹如斧劈。深褐的崖壁满是层层叠叠书页一般的横纹,这是一部厚重的天书——大地的历史、岩石的年轮。侧望深壑,五六十米宽,河水清清,缓缓而泻;斜阳穿过山垭,洒落河东,点点金光。
④这是黄河
⑤这是黄河!
⑥远远看见,两边大山之间,雪白的水柱挟带雨雾直冲云天。那是壶口!
⑦早已从影视里看过无数遍壶口瀑布:奔腾咆哮,浊浪滔天。泥黄、汹涌,已深深嵌在心里。
⑧我们下车,沿岸溯河而上。脚下是一片片浅滩、沙洲,碎石如斗,沟沟坎坎积了一泓泓浑水。右边是深渊,水声隆隆。迎着冲天水柱和阵阵雨雾,我们跳着蹦着,越过巨石,绕过水洼。再往上走,沙洲尽头,壮阔的黄河扑面入怀。
⑨这是壶口,黄河的中游。这里,黄河二百多米宽的河面,像一幅绢帛立轴,从巍峨的大山上铺展下来。浅处,碧波把青山映在画里,让人产生一种走进画境的冲动。我脱了鞋,探一探,水冰凉。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沿涉水,感受一条河流的灵魂:“黄河,我来了!”回想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曾有过九次坐车越过黄河,都只是张望一下浑浊的河水,匆匆而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近过它。掬起一捧河水,任由它从指缝里漏下,化作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重新落进黄河,去汇成奔腾的激流。
⑩回身,但见连着崖壁,一方巨石突兀,直抵河心。壮阔的河面因它而突然收缩,巨石底下几乎掏空,汹涌的激流还在摔打、磨蚀、撕咬,激起阵阵几丈高的雪白水柱。随游人登上石台照相,俯瞰脚下汹涌的怒涛,隐隐感到大地在震颤。突然,背后一声訇然巨响,石台下掀起一阵巨浪,巨浪越过头顶,又兜头砸下,把台上的游客浇个透湿。人们先是一阵尖叫,随即转为一阵嬉笑,好一番透怀的畅快!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生在瞬间,但对于我,却像是一种早已安排的仪式: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浸润了身子,是一种洗礼。从此,我与黄河,便难分彼此。
把这里称作壶口,是因为它的地形呈大肚小口。两百多米宽的河面到了这里,骤然收缩,河水将山岩切割成一条长三十多公里、宽五六十米、落差二三十米的深壑,这就是晋陕大峡谷。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四周白沫喷涌,水雾弥天,激荡轰鸣不已。俯瞰深渊,黄河就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奔流南下,一去不返。
黄河长约5 464公里,跨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流入渤海。壶口是黄河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平静温柔的黄河,到了壶口,就突然改变自己,奔腾咆哮、激荡轰鸣,那是在隐忍中的爆发,展现一种开天辟地、冲决一切险阻的伟力。在中国人的心里,黄河很重很重,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是民族性格的隐喻。
导游说,四千多年来,壶口瀑布奇观已经北移了将近三公里,而且还在北移。眼下是一片浓绿的春天,河水是清的,到了深秋,它会泛黄,是泥黄,像影视里常见的。看来,我所看见的,只是黄河的一瞬,也只了解了黄河的一点点脾性。
(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看黄河的游踪:入晋陕大峡谷,沿岸溯河而上,往沙洲尽头,登上石台。
B.第③段与第段两段均运用数据说明,意在反复强调晋陕大峡谷的规模之大。
C.第④段以一问句独立成段,突出作者初次见到黄河水清澈而平缓时的惊讶之情。
D.本文与梁衡《壶口瀑布》都着力描绘壶口奇观,借以抒发对黄河深沉的情感。
2.第②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内容上:写沿途所见所想,表现黄土高原山高路绕;结构上:交代了黄河所处的地理环境,为下文写壶口瀑布做铺垫。
3.从“涉水”到“掬起一捧河水”再到“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概括。
答: 由初涉黄河水的兴奋喜悦,到掬水与黄河亲密接触的欢快,最后接受洗礼与黄河融为一体的神圣。
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
(1)赏析加点词语。
答: 运用连续性(一连串)动词,写出激流冲击巨石的动态过程;突出其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
(2)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答: 示例一: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激流比作“万马脱缰”,形容水柱落下后冲出的形态,表现了激流不可阻挡的气势。
示例二:将激流喻成“脱缰的万马”,生动形象地写出激流冲出壑口的不可阻挡、不可遏制的力量。
5.文章第段画线句有什么含意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①黄河滋养中华大地,哺育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②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隐忍坚韧,开拓进取、不畏险阻的伟大性格;③高度评价黄河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表达对黄河的崇敬和赞美。
PAGE5.黄 河 颂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pǔ) 发源(yuán) 屏障(zhànɡ)
B.浊流(zhú) 扮演(bàn) 构筑(zhù)
C.澎湃(bài) 山巅(diān) 气魄(pò)
D.摇篮(lán) 宛转(wǎn) 流泻(xiè)
2.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赞歌 昆仑 掀起 亚洲
B.伸出 浩荡 臂膀 发扬
C.艰强 惊涛 狂澜 中原
D.滋长 原野 榜样 豪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只听一声开洪泄闸,水流奔涌而下,浩浩荡荡,如千军万马。
B.引水渠源头就是其著名景点“老龙洞”,洞内深涧幽谷,九曲连环。
C.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气冲斗牛,人们纷纷转移投资,杀入股市。
D.伫立在历史的长河边,抬望眼,我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流一泻万丈。
4.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100多年前的那场革命,在中国内忧外患、民族生存和人民命运面临严重威胁时,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第一个亚洲共和制国家,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答:
5.(2021·泉州质检改编)
都江堰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若要把它放在全人类文明奇迹的第一线,也毫无愧色。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 。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早已废弛
②展现了一个民族令人震惊的意志力
③万里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
④但是,万里长城的实际功能历来并不太大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6.下面是一副关于黄河的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
下联:千年黄河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黄河颂》主体部分(“我站在高山之巅”至“发扬滋长”),回答问题。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答:
2.“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答:
3.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答:
4.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 具有什么精神
答:
(二)课外阅读
(2021·三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黄河的重量
徐勋国
①出黄陵,去壶口,想看看黄河。
②这一程有160多公里,车行两小时多一点。穿行在黄土高原,远近一个个山坡、一眼眼窑洞闪过。山对山,沟绕山,人隔着山头互相看得见,但要走到一起,得走上大半天。陕北情歌唱得好:“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呀招一招手。”这几句歌词,当是真实情境的写照。
③车驶入蜿蜒的晋陕大峡谷。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长三十多公里,深二三十米,两壁陡峭,犹如斧劈。深褐的崖壁满是层层叠叠书页一般的横纹,这是一部厚重的天书——大地的历史、岩石的年轮。侧望深壑,五六十米宽,河水清清,缓缓而泻;斜阳穿过山垭,洒落河东,点点金光。
④这是黄河
⑤这是黄河!
⑥远远看见,两边大山之间,雪白的水柱挟带雨雾直冲云天。那是壶口!
⑦早已从影视里看过无数遍壶口瀑布:奔腾咆哮,浊浪滔天。泥黄、汹涌,已深深嵌在心里。
⑧我们下车,沿岸溯河而上。脚下是一片片浅滩、沙洲,碎石如斗,沟沟坎坎积了一泓泓浑水。右边是深渊,水声隆隆。迎着冲天水柱和阵阵雨雾,我们跳着蹦着,越过巨石,绕过水洼。再往上走,沙洲尽头,壮阔的黄河扑面入怀。
⑨这是壶口,黄河的中游。这里,黄河二百多米宽的河面,像一幅绢帛立轴,从巍峨的大山上铺展下来。浅处,碧波把青山映在画里,让人产生一种走进画境的冲动。我脱了鞋,探一探,水冰凉。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沿涉水,感受一条河流的灵魂:“黄河,我来了!”回想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曾有过九次坐车越过黄河,都只是张望一下浑浊的河水,匆匆而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近过它。掬起一捧河水,任由它从指缝里漏下,化作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重新落进黄河,去汇成奔腾的激流。
⑩回身,但见连着崖壁,一方巨石突兀,直抵河心。壮阔的河面因它而突然收缩,巨石底下几乎掏空,汹涌的激流还在摔打、磨蚀、撕咬,激起阵阵几丈高的雪白水柱。随游人登上石台照相,俯瞰脚下汹涌的怒涛,隐隐感到大地在震颤。突然,背后一声訇然巨响,石台下掀起一阵巨浪,巨浪越过头顶,又兜头砸下,把台上的游客浇个透湿。人们先是一阵尖叫,随即转为一阵嬉笑,好一番透怀的畅快!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生在瞬间,但对于我,却像是一种早已安排的仪式: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浸润了身子,是一种洗礼。从此,我与黄河,便难分彼此。
把这里称作壶口,是因为它的地形呈大肚小口。两百多米宽的河面到了这里,骤然收缩,河水将山岩切割成一条长三十多公里、宽五六十米、落差二三十米的深壑,这就是晋陕大峡谷。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四周白沫喷涌,水雾弥天,激荡轰鸣不已。俯瞰深渊,黄河就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奔流南下,一去不返。
黄河长约5 464公里,跨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流入渤海。壶口是黄河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平静温柔的黄河,到了壶口,就突然改变自己,奔腾咆哮、激荡轰鸣,那是在隐忍中的爆发,展现一种开天辟地、冲决一切险阻的伟力。在中国人的心里,黄河很重很重,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是民族性格的隐喻。
导游说,四千多年来,壶口瀑布奇观已经北移了将近三公里,而且还在北移。眼下是一片浓绿的春天,河水是清的,到了深秋,它会泛黄,是泥黄,像影视里常见的。看来,我所看见的,只是黄河的一瞬,也只了解了黄河的一点点脾性。
(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黄河的游踪:入晋陕大峡谷,沿岸溯河而上,往沙洲尽头,登上石台。
B.第③段与第段两段均运用数据说明,意在反复强调晋陕大峡谷的规模之大。
C.第④段以一问句独立成段,突出作者初次见到黄河水清澈而平缓时的惊讶之情。
D.本文与梁衡《壶口瀑布》都着力描绘壶口奇观,借以抒发对黄河深沉的情感。
2.第②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3.从“涉水”到“掬起一捧河水”再到“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概括。
答:
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
(1)赏析加点词语。
答:
(2)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答:
5.文章第段画线句有什么含意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