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25.河 中 石 兽 进阶训练(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25.河 中 石 兽 进阶训练(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6 21:20:34

内容文字预览

25.河 中 石 兽
一、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河岸 )
(2)山门圮于河     ( 倒塌 )
(3)求二石兽于水中   ( 寻找 )
(4)曳铁钯       ( 拖 )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设馆教书 )
(6)尔辈不能究物理   ( 研究、探究 )
(7)湮于沙上      ( 埋没 )
(8)不亦颠乎      ( 颠倒,错乱 )
(9)转转不已      ( 停止 )
(10)可据理臆断欤    ( 道理,指常理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僧募金重修(募集)
B.竟不可得(竟然)
C.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C.果得/于数里/外
D.然则/天下之事
5.理解默写。
(1)《河中石兽》中写老河兵认为寻找石头应在上游的句子是 凡河中失石 , 当求之于上流 。
(2)《河中石兽》中证明老河兵说法正确的句子是 如其言 , 果得于数里外 。
(3)《河中石兽》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然则天下之事 , 但知其一 , 不知其二者多矣 , 可据理臆断欤 
(4)多数人只看事情的表面,却不知其中根本道理,正如《河中石兽》中的“ 但知其一 , 不知其二者多矣 ”两句。
6.翻译下列句子。
(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 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文: 沿着河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非木杮      木杮: 削下来的木片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携: 带 
(3)如是再啮     啮: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③。使④赵⑤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⑥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⑦,佯败走,而绝⑧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⑨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④使:假使。⑤赵:赵国。⑥易置:撤换。⑦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⑧绝:截断。⑨坑(kēnɡ):活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括母问奢其故      故: 原因,缘故 
(2)赵括既代廉颇    既: 已经 
(3)悉更约束  更: 改变,更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B.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C.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D.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4.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
 
PAGE25.河 中 石 兽
一、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
(2)山门圮于河     (   )
(3)求二石兽于水中   (   )
(4)曳铁钯       (   )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
(6)尔辈不能究物理   (   )
(7)湮于沙上      (   )
(8)不亦颠乎      (   )
(9)转转不已      (   )
(10)可据理臆断欤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僧募金重修(募集)
B.竟不可得(竟然)
C.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C.果得/于数里/外
D.然则/天下之事
5.理解默写。
(1)《河中石兽》中写老河兵认为寻找石头应在上游的句子是   ,   。
(2)《河中石兽》中证明老河兵说法正确的句子是   ,   。
(3)《河中石兽》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   
(4)多数人只看事情的表面,却不知其中根本道理,正如《河中石兽》中的“   ,   ”两句。
6.翻译下列句子。
(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文:   
(3)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非木杮      木杮: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携:   
(3)如是再啮     啮: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③。使④赵⑤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⑥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⑦,佯败走,而绝⑧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⑨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④使:假使。⑤赵:赵国。⑥易置:撤换。⑦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⑧绝:截断。⑨坑(kēnɡ):活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括母问奢其故      故:   
(2)赵括既代廉颇    既:   
(3)悉更约束  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B.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C.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D.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   
4.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