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什么是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如:硫酸铜溶液(胆矾溶液)
氯化钠溶于水中形成溶液
溶质
溶剂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c. 溶解后
2、溶液的特征
均一:
稳定:
溶液各处浓稀、性质相同。
只要溶剂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就不会分离出来。
(1)溶剂和溶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判断方法:
3、溶液的组成: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1)澄清石灰水
(2)盐酸
(3)碘酒
(4)白磷溶解在CS2里
(5) 75%的医用酒精
(6)锌与稀硫酸恰好
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C2H5OH
Ca(OH)2
C2H5OH
H2O
I2
P
CS2
H2O
H2O
ZnSO4
HCl
H2O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2、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吗?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是一种吗?
4、溶质只能是固体吗?
5、溶剂只能是水吗?
你会了吗
(反例:水)
(反例:硫酸铜溶液)
(反例:盐糖水、海水)
(反例:白酒、汽水)
(反例:碘酒)
(3)常见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它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此外,汽油、酒精也可做溶剂。
(4)溶质、溶剂关系
m质 + m剂= m液
V质 + V剂 = V液
4、溶质与溶液的辩证关系
(1)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有不同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有不同溶解性。
5、溶液的用途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医疗、清洁、农业生产等。
几张“水”景照片
四川黄龙
二、浊液
油、水混和,不能形成溶液,会分层;
泥水也不是溶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并不是溶解)
加入洗涤剂后形成乳浊液
油水分层
乳化现象:
“乳化”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
加入了乳化剂的乳浊液是能够稳定存在的。
洗涤剂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
2、乳化剂的用途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3、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溶液呈现浑浊状态,这样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如:病人服用的钡餐,粉刷用的涂料,农药波尔多液等。
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时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液温度降低。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如:
水中加入的溶质
加入溶质前的温度
加入溶质后的温度
结论
NaCl
NH4NO3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