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选择性考试生物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会使得一些物种借助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由原生存地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的种群,如图为某物种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t3之前种群呈“J”形增长,t3之后呈“S”形增长
B. 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 t3后种群的数量仍会发生变化
D. t1~t3内种内竞争越来越强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草履虫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且增长速率不变
B. 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就会越小
C. 区别新疆北部的针叶林和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D. 与弃耕的农田相比,裸岩的演替速度相对较慢,经历阶段通常相对较少
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方框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①②③④各代表一 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④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
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都大于相邻群落
B. 荒漠生物群落中植物叶片比森林群落中的叶片宽阔
C.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一半时增长速率最快
D. 互利共生和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彼此分开都不能生存
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等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综合利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知识构建生态护坡,可有效减轻洪灾对生产的影响。如图为某河流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季节性洪泛区应遵循协调原理
B. 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日照增长后鲤鱼纷纷产卵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
D. 由植被组成的护坡能减轻洪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
B. 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D. 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 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C. 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 群落内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碳循环形式相同
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对两种因素的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传染病会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 种群的有规则波动与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关
C. 非密度制约因素可使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D. 两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种蝙蝠在食物和栖息空间上都可能存在竞争
B. 三种蝙蝠活动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三种蝙蝠中,蓬毛蝙蝠和银毛蝙蝠的生态位可能有更多的重叠
D. 研究蝙蝠的生态位时,要重点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及种内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呼伦贝尔草原就是一种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呼伦贝尔草原的四季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都基本相同
B. 对抗破坏或干扰使该草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机制
C. 该草原处于生态平衡时表现为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
D. 过度放牧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破坏草原生态平衡
下列实例遵循生态工程自生原理的是( )
A. 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时选择泓森槐等有一定抗旱和耐盐碱特性的树种
B. 林业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
C. 湿地生态工程中,采取降低水体污染等措施为生物组分创造有益于生长、发育、繁殖及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D. 农业生态工程中,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产沼气后,将沼渣施入农田中
栗喉蜂虎是一种形态美丽优雅的鸟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下列有关其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栗喉蜂虎的种群密度
B. 在所有生态系统中,若其种群数量大,则其种群密度也一定大
C. 可用当年出生幼鸟数与其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来计算出生率
D. 通过年龄结构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荒漠--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数目少,群落结构简单
B. 草原--降雨均匀,植物叶片狭窄,动物奔跑能力强
C.湿地--物种丰富,兼具水生和陆生生物,水分是影响其群落演替的最重要的因素
D. 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C.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D. 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大量引人外来物种
生态系统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其中信息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B. 茶花释放的茶多酚可作为一种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
C. 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D. 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的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如图是对农村家庭生活用沼气、蔬菜种植和庭院养殖等进行的整体设计,根据该设计可以构建出“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高效良性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该人工生态系统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B.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C. 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 对沼渣、沼液和粪肥的直接吸收使得农作物中能量明显增加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B. 制作泡菜时,加入蔬菜后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
C. 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设置接种完全培养基作对照
D. 制作果酒时,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
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消毒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 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 接种环、涂布器都是用灼烧法灭菌
D. 常用灭菌方法只有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菌种扩大培养过程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
B. 所有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菌种都是单一菌种
C. 可以通过设置生长条件选育优良的目的菌种
D. 发酵过程中,要随时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及产品浓度等进行检测
动物细胞培养的顺序是( )
①原代培养
②传代培养
③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悬浮细胞.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在“稻-鸭-萍”立体种养模式中,鸭捕食稻田绿萍、稻纵卷叶螟、稻飞風等,稻飞虱以刺吸食水稻汁液,绿萍既能从空气中固氮,又能从水中富集钾,为水稻生长提供氨和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萍从水中富集钾的现象称为 ______。
(2)稻田中的各个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称为 ______。
(3)在“水稻→稻纵卷叶螟→鸭”这条食物链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______,沿着该食物链的方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
(4)农田生态系统中需不断从外界施加氮肥,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______,但“稻鸭萍”立体种养模式中,可以少施氮肥,原因是 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0分)
若将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则观测或调查的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称作样本。研究的对象不同,选取样本的方法和计数方法会有所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地块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若调查的地块为长方形,则取样方法为 ______法,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 。
(2)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 。现要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鼠的数量为42只,第二次捕获35只,其中带标记的为16只,调查时发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死亡,但种群数量没有改变,若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标记物的选择及标记方法都符合要求,除了可得到该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外,还可推出调查期间种群中约有 ______只鼠出生。
(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写出一种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操作:______。
(4)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样本为 ______,在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的同时,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后者常用方法有 ______。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日益,许多特有的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某一沿江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和 ______两个部分。湿地的水域中有处于挺水层、浮水层和沉水层的不同生物,形成了群落的 ______结构。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通过 ______散失,剩下的能量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 ______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的同化流入 ______营养级。
(3)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如今,人们通过实施禁渔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使生态系统的 ______稳定性增强。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能力。从上述实例可以发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 ______。
一些细菌可以产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的物质,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能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的菌株。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离筛选目的菌株的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稀释后接种于涂满 ______的培养基上,从而对菌株进行筛选。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过程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培养基、试管的灭菌方法分别是 ______。
(3)如图表示某培养基中的部分菌落,其中白色部分为抑菌圈,黑点代表大小不同的菌落。
①图中培养基中的接种方式为 ______。
②已知四个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6、44、18和40,每升土壤浸出液中的该细菌活菌数约为4×109个,涂布时每个培养基滴加的样液体积为0.1mL,则土壤浸出液的稀释倍数为 ______倍。
③图中的甲、乙、丙三个菌落中的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 ______,请阐明理由:______。
育种工作者利用番茄(2N)和马铃薯(4N)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遗憾的是该杂种植株并非是想象中的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超级作物”。
(1)材料中所用到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到植物细胞融合和 ______技术,后者的理论基础是 ______。
(2)图中①步骤所示植物细胞用 ______和 ______除去细胞壁。
(3)图中②过程细胞两两融合时,可出现3种融合细胞,要促进杂种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 ______和 ______两类激素。
(4)由杂种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④______和⑤______过程。其中⑤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叶绿体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5)利用马铃薯和番茄的 ______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取单倍体植株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再用 ______处理之后也可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
1-5 ACACA 6-10 BBDDA
11-15 CBBDA 16-20 DDCBA
21.(12分,每空2分)
(1)生物富集
(2)环境容纳量(或K值)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故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绿萍固氮为水稻提供氮肥,可减少该农田施加氮肥
22.(14分,每空2分)
等距取样 随机取样 标记重捕法 8 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将试管轻轻振荡、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将吸取的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取样器采集的土壤小动物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3.(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或食物链、食物网) 垂直 呼吸作用(2分) 分解者分解(2分) 第二 抵抗力 自我调节 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分)
24.(12分,每空2分)
金黄色葡萄球菌 湿热灭菌或高压蒸汽锅灭菌、干热灭菌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104 乙
相比同等大小菌落的甲来说,乙的抑菌圈大于甲的;对于同等大小抑菌圈的丙来说,乙菌落的细菌数少于丙菌落的,因此乙菌落的细菌相对抑菌效果最好。
25.(10分,每空1分)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全能性 纤维素酶 果胶酶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脱分化 再分化 花药 秋水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