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一、FM定点导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世称“孟襄阳”,又称之为“孟山人”。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是进士落第,又求官失败,失意而归。
张九龄(678-740),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对扫除唐初沿袭的六朝萎靡诗风,贡献极大。著有《曲江集》,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孟浩然仍然是一名在草野的隐士。他到了长安,想出来做官却没有人推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所以这是首干谒诗。
背景介绍
干谒是“求拜”之意,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古代读书人想出仕的话,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一个就是权贵举荐。
干谒诗
孟浩然落榜后留在长安,经常住在王维那里,有一天唐玄宗李隆基突然驾临,孟浩然躲藏不及,只好钻在床底下。但唐玄宗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王维不敢隐瞒,也借机把孟浩然推荐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早就听说过孟浩然的才华,让他念一首自己写的诗,按说这是能显露才华的大好机会,可孟夫子选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唐玄宗一听很不高兴,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放还襄阳。惹怒了皇上,张九龄也就不敢举荐孟浩然了。
学习目标
叁
了解作者及干谒诗(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意(重点)。
赏析语言,体会情感(难点)。
壹
贰
结合阅读提示和课下注释理解诗歌
二、FM自主学习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 /垂钓者,徒有 /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八月湖水上涨,几乎与岸齐平,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撼动。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所望之景——波澜壮阔
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译:(我)想渡船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惭愧。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渡。
指太平盛世。
坐视,旁观。
闲居、平常家居。
所抒之情——含蓄委婉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赏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FM模拟教学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
;
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
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赏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湖上水气蒸腾吞没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画面,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壮观和气势的雄伟。
②“蒸”,蒸腾,“撼”,摇动,两个动词生动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洞庭湖上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画面,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壮观和气势的雄伟。
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湖上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和磅礴(雄伟)气势,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凝炼严谨,富有表现力。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
;
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
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3.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典。用淮南子“临渊羡鱼”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得到举荐而从政的心愿。
主旨归纳
这首干谒诗,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委婉地向张丞相表达了愿为国效力的心愿,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2.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
3.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
4.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
四、FM问题归零
5.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6.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水盛涨,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B.颔联“气蒸云梦泽”写出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使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而“波撼岳阳城”一句写出了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C.颈联中作者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想要出仕求官,不过苦于还找不到门路。
D.尾联作者继续向张丞相表明心意,“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7.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的立足点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颔联中的“撼”字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波浪涌动的动感。
B.尾联中诗人借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表达自己想要有机会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C.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这首诗措辞不卑不亢,不露寒乞之相,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D.诗的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两句主要是抒情,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9.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与天相接、气势雄浑的景象。
B.颔联中的一“蒸”一“撼”,表现了湖的广阔、澎湃。
C.颈联“欲济无舟楫”一语双关切入主题,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从政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D.尾联中的“徒”,突出作者对垂钓者的极为羡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意。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9 CADDD
开心愉快每节课
成效积累每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