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
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今天让我们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开展阅读分享√
活动二:制作小诗集
活动三:写一写我的心愿
板块一:回忆学过的阅读方法
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2
1
4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外貌、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镇定从容
坚贞不屈
慈爱的父亲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开愁歌》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赠陈商》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纵身跳崖的场景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阅读卡。
阅读材料 阅读方法 感动我的人和事 我的收获和启迪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
主要观点;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请群众回来碾米
给群众沏茶
帮母女俩推碾子
通过这些小事感受到毛主席关心和爱护群众
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
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送别总理场景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
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焦急悲痛
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场景描写
细节描写
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起因:红军北上必须夺取泸定桥
经过: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殊死搏斗
结果: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中又一次胜利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敌人阻击、天气恶劣、桥险、水急
英勇顽强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场面描写
通过对泸定桥的描写,突出了战士们的夺桥之险,再加上桥对面守敌的嚣张气焰,使夺桥险上加难,从而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场面描写
通过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通过对红军战士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现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
狱中联欢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丁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集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两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渣滓洞看守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麓,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国民党军统局看中其地形隐蔽,于是霸占来设立看守所。渣滓洞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之一,曾关押过江竹筠等革命烈士。1949年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仅有三天,特务在溃逃前对革命者进行了集体屠杀,死难者多达200余人。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信仰,然而在这座人间魔窟里,却有过一次特殊的“狱中联欢”。
1949年春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捷报频传,消息传到渣滓洞监狱,难友们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大家暗中商定要利用春节对此事进行庆祝。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通过策反看守员黄茂才,进行了一天的“春节联欢会”。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丁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集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两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场面描写
展现革命者的乐观坚强以及对敌人的蔑视
细节描写
写出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查阅资料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蒋介石扣押,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面对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英勇斗争。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诗《囚歌》。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表现了革命者的坚贞不屈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带他写。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伟大的友谊
补充资料:
马克思的文章针对当时的时势,语言非常犀利,不免引起了政府当局的恐慌与“追杀”。1845年2月初,马克思被逐出国境,他们全家已是一贫如洗。恩格斯为马克思筹措款项,同时又把自己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得到的第一批稿费无偿的送给马克思。
酷爱科学研究、热衷发展思想理论的恩格斯不惜牺牲自己,于1850年11月重新回到英国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店员。恩格斯常常寄钱给在伦敦的马克思,“起先是不定期的,到后来就按月,甚至每星期都一磅、五磅或十磅的汇,这些钱总是迫切的等着用……”
恩格斯发挥自己的外语特长(他会用二十五种语言),于1851年10月至1852年10月,在不禁止他们发表文章的美国进步报刊《纽约每日论坛报》上用英文共写了19篇文章,近7万字,署名马克思,稿费给马克思全家生活使用。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 啊, 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蒋开儒
叶旭全
查阅资料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9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下一个圈”,首次提出要在南部沿海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为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92年,邓小平又来到南方“在南海边写下诗篇”。这次南方谈话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深圳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1994年,一首《春天的故事》响彻了中华大地。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13年前,1979年的春天,我曾到过这里,去香港探亲。看到的是一片水草、几只老牛、慢吞吞在走。从田埂走到火车站,穿过铁丝网通过罗湖到香港。”
蒋开儒站在1992年深圳火车站,那一瞬间就有一种“春天来了的感觉”,蒋开儒说,“真的是个奇迹,13年便崛起一个现代化城市,春天真的来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有了春天来了的感觉。但那时还只是对春天的想象,是春天到来的脚步声,13年后我真的看到了春天!”
“在深圳所见所闻,让我思如泉涌,写了《春天的故事》”
词作者蒋开儒
查阅资料
热情歌颂了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 啊, 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