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3-11 15: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易溶于水
B.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
C.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D.NaOH溶液通常保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2.下列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
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3.下列物质在水中部分电离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OH B.CH3COOH C.H2SO4 D.CO2
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 HBr 、SO2 、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气体通入到适量氯水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剩余气体。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3 溶液和酸化的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一定有SO2 ,一定无HBr B.原气体中可能有SO2
C.原气体中一定有HCl D.不能确定有无HCl,但一定无CO2
5.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①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有8 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8 g B.15.5 g C.11.7 g D.无法计算
7.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前四为排序正确的是( )
A.氧、硅、铁、铝 B.铁、氧、铝、镁
C.氧、硅、铝、铁 D.硅、氧、铝、铁
8.下列物质分别与100mL 2mol/L的盐酸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①镁粉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镁 ④碳酸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9.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单质:是否只含一种原子 B.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C.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D.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是否完全电离
10.3个恰好将2个还原,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1.0.5 mol·L―1的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滤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小于0.5 mol·L―1    B.等于0.5 mol·L―1
C.大于0.5 mol·L―1    D.无法确定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 g /mol
B.通过树状分类法可把硝酸和硫酸分入强酸,把纯碱分入正盐
C.酸性的雨水都是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D.1mol CO2的质量是44 g
13.从分类角度看,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这种变化
是( )
A.水结成冰 B.石灰石煅烧成石灰
C.铁矿石冶炼变为生铁 D.用锌粒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油燃烧时将全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变大
C.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一定属于VIA族
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15.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 D.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淡水危机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BaSO4难溶于水,是弱电解质
C.可以根据PbI2和AgCl的Ksp的大小比较两者的溶解能力
D.可以利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糖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用pH试纸测得25OC时某溶液的pH为4.0
C. BaS04、Ca(OH)2、HN03均为强电解质
D.室温下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盐酸,Ksp(AgCl)变大
1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反直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9.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C.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D.饱和(NH4)2SO4溶液和饱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且原理相同
21.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
B.I2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C.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D.氧化性:MnO2>IO>I2>SO>Mn2+
22.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溶液密度╱g·cm-3
乙溶液密度╱g·cm-3
1%
0.95
1.02
5%
0.92
1.04
9%
0.90
1.07
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B.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C.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就是非金属氧化物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看是否只含有一种元素
C.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大小
D.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4.某NaBr、NaI混合液中,含NaBr 0.1mol,NaI 0.2mol。通入vL(标准状况)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
当v的取值范围为0<v<2.24L时,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 ;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时,v的取值范围为 ;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和NaBr时,v的取值范围为 。
25.镁不仅能在O2中燃烧,它还能在不支持燃烧的氮气、能灭火的CO2中燃烧。与CO2性质相似,镁亦能在SO2和灼热的水蒸气中燃烧,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1)Mg+SO2
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2)Mg+H2O(g)
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26.无水AlCl3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食品膨松剂等。工业制备无水AlCl3的流程如下:
(1)已知:C(s)+O2(g)=CO(g) ; △H=-110.5kJ·mol-1 ①
2Fe(s)+O2(g)=Fe2O3(s) ;△H=-822.1kJ·mol-1 ②
请写出C还原Fe2O3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2)氯化炉中通入O2的目的是 。
(3)氯化炉中Al2O3、C12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氯化炉中导出的气体,通常用亚硫酸钠溶液来吸收,请写出用Na2SO3溶液处理尾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在升华器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D 5.C 6.C 7.C 8.B 9.B 10.D 11.D 12.C 13.A
14.C 15.C 16.D 17.C 18.B 19.A 20.D 21.A 22.B 23.D
二、填空题:
24.NaBr、NaI、NaCl;v≥3.36L;2.24L≤v<3.36L
25.(1)①2Mg+SO22MgO+S Mg+SMgS
②Mg在SO2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也产生黄色固体
(2)①Mg+H2O(g) MgO+H2 ②Mg在H2O(g)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26.(1)根据盖斯定律,①×3-②得3C(s)+Fe2O3(s)==3CO(g)+2Fe(s) ;
△H=+490.6kJ·mol-1 ;
(2)与C反应,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
(3)Al2O3+3Cl2+3C2AlCl3+3CO
(4)SO32-+Cl2+H2O=SO42-+2H++2Cl-
(5)将FeCl3杂质还原成Fe作为废渣除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