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6 14:1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的是( )。
A.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考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B.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到第二只、第三只……
C.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2.选择正确的选项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老汉看见人群这样乱,很不高兴,冷酷得像座山。
B.老汉个头高,像座山立在人们面前。
C.面对乱哄哄的人群,老汉冷静、威严,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
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比喻)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夸张)
C.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拟人)
D.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4.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下面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之所以把他比作一座山,只是因为老汉长得高大。
C.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
D.老汉的形象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5.“势不可当”的“当”,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当之无愧 B.首当其冲 C.老当益壮 D.万夫不当之勇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桥》一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________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以及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_________,把_________,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____,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2.读了《桥》这篇文章,我非常激动,此刻的心情可以说是______,文中的“老汉”在关键时刻_____________,行为十分感人。他为人民___________,犹如一座丰碑,永驻在人们心中。(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7.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她来祭奠两个人。
②她丈夫和她儿子。
在文中“她丈夫”是指__________;“她儿子”是指__________。你提前想到他们是这种关系了吗?读到此处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这样安排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读句子,完成练习。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雨______,这样写还可以体现暴雨来得很____________。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写出了雨势__________。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1)“狞笑”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狞笑”一词中我们能感觉到__________。
(2)“逼近”可以换成“靠近”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
9.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0.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________。
迅速:________。
11.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________
12.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库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的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一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14.画线的部分可用“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
15.用“△”画出老汉制止小伙子过桥时的动词。
16.联系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说说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段选自课文《______》
18.用横线把比喻句画出来,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选项的省略号是语意未尽的意思;
C选项是重复的省略。
2.C
【详解】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句话在文中其实是表达:面对乱哄哄的人群,老汉冷静、威严,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3.B
【详解】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是拟人句。
4.B
【详解】
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选项B错误。
5.D
【详解】
势不可当(抵挡)
A.当之无愧(担当,承受) B.首当其冲(面对着) C.老当益壮(应该) D.万夫不当之勇(抵挡) 
选项D正确。
6. 老共产党员 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桥” 心潮澎湃 先人后己 鞠躬尽瘁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是积累与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这篇课文很熟悉,其次根据课文内容依次填上正确答案,考生要明白此篇课文是讲的什么内容以及想要带给我们的含义是什么。明白了这些在依次进行正确填空。最后在根据平时的成语积累,填上合适的四字成语。意思含义要跟原文相近,填上之后检查一遍,看是否选择这个四字成语是否正确规范,检查无误后即可。
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7. 老支书 小伙子 感到震撼,却又无比痛心 既让人感到意外,又觉得合情合理,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突出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能力。
本题来自课文《桥》的片段,首先需要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的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课文内容安排的妙处。
结合课文句子: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联系后文可知老汉死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可知答案。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些内容让我们感到震撼,却又无比痛心。突出表达了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8. 很大 突然 比喻 山洪 一群受惊的野马 越来越猛 凶恶地笑 死亡的气息 不能。因为“逼近”有强迫挨近的意思,更能表现形势的危急。 拟人 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要断裂的情况
【详解】
1题3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2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4题考查学生对拟人句的掌握能力。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陈述句改成拟人句,就是对主语进行拟人化修饰,使其具有任务的特征。
答案为:很大 突然 比喻 山洪 一群受惊的野马 越来越猛 凶恶地笑 死亡的气息 不能。因为“逼近”有强迫挨近的意思,更能表现形势的危急。 拟人 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要断裂的情况。
9.受惊、惊慌、狞笑、乱哄哄、喊话
【详解】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文中能找到:受惊的野马,受了惊吓的野马。惊慌地喊、指人们当时慌乱的场面,狞笑的脸、指洪水肆虐的样子。乱哄哄的人们,当时的慌乱。沙哑的喊话,老人当时喊话的情景。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学生应认真辨析每个词并学会在新课文中找到他们。
10. 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11.跳、扛
12.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13.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10.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奉命:接受使命,遵守命令。迅速:很快。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跳、扛。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文中的排比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1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战士们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14.井然有序
15.冲 揪 吼
16.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人。
17.桥
18.他像一座山。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一只豹子。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