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
B.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3.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一面语重心长,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
B.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C.他持之以恒,埋头工作到80岁,才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D.他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当地人的一致认可。
4.下面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苦刑(xínɡ) 严俊 压迫 B.占据(jù) 残暴 执行
C.兴旺(xīnɡ) 恐布 会意 D.花圃(pú) 寄托 责任
5.人们常用“( )”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填空题
6.查字典,填一填。
1.“大雨倾盆”的“倾”,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 _____,在字典中应选择_______这个解释。这个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2.“房椽”的“椽”,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这个字读_____。
3.“游弋”的“弋”,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这个字读______。
4.“兴国安邦”的“安”字,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 部,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_____,它的读音是_____。“安”在词语中应选以下第_____种解释:①身体健康;②不出事故,没有危险;④稳定;⑤装置,组合。用第②种意思组一个词:______。
7.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学弈》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道理。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_________________,就能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成才有路勤为径”的观点,列出写作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万里长城、赵州桥、黄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飘着白云。(扩句:最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听到会场里响起了十分热烈的掌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着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全文围绕中心论点,从________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方法来论证说理。
A.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C.比喻论证
12.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自然段“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经历”和“感受”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自然段“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5.短文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回忆课文内容,短文中加点的“这样的事例”指的是哪三个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中引用华罗庚的话有什么好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使表达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B.有力地说明了在科学上要善于不断向人请教,这样自己的思辨能力才能提高。
C.强调了在科学的发现上,要善于观察并不断思考和探索,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18.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向别人请教,这样我们就能找到真理。
B.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我们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以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C.我们要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问号”,才能发现 真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学生是学校”)C.(一面对两面:应把“是否”删掉)D(多重否定造成语意混淆:应将“不再”改为“再次”)
2.A
【详解】
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3.A
略
4.B
略
5.C
略
6. Q qing 使器物反转 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 雨下得非常大,就像从盆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木 九 chuán 弋 0 yi 宀 3 A ān ③ 平安
略
7.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做事情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善于观察、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最后找到真理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积累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第1题要结合两个孩子学弈的态度及表达的道理进行作答。第2应结合具体的课文主要观点及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准确作答。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8.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2.管宁割席分坐。3.陈平忍辱苦读书。5.唐伯虎潜心学画。
略
9. 万里长城、赵州桥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我对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很感兴趣。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我听到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略
10. 我们都是成功者。 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和遭受挫折后提高了认识也是一种成功。
11.B
12.认为成功只等于成名的错误观念。
13.不能互换。经历是感受的前提,只有先经历,然后才能产生感受。
14.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着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
略
15. 发现问题,不断追问和探索 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16. 波义耳由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色发明了石蕊试纸; 魏格纳由海岸线和蚯蚓的分布推论出“大陆漂移学说”; 阿瑟林斯基由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发现人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
17.B
18.B
15.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中可以看出。
16.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
17.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中可以看出强调了在科学的发现上,要善于观察并不断思考和探索,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引用可以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让人信服,所以B错。
18.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中可以看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