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含内置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含内置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6 07: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7 短 文 两 篇
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中,安徽和州有一座简陋的房子,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陋 室 铭
唐 刘禹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铭文的特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朗读并背诵《陋室铭》。
一、作家作品、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0),字 ,世称 , 代 家、
家、 ,有“ ”之称,与柳宗元等参与 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长期被贬在外。与柳宗元并称“ ”,与白居易合称“ ”,《 》《 》
《 》《 》等名篇。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 刘禹锡
名家名作
刘宾客
梦得
文学
哲学
诗人
诗豪
王叔文
刘柳
刘白
陋室铭
竹枝词

文学
杨柳枝词
乌衣巷
【背景资料】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当地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到如此处境,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把它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二、资 料 拓 展
文体知识
铭:古代刻在 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论说来表达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的一篇铭文。
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旁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 ”;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 ”。
器物
警诫自己
称述功德
墓志铭
座右铭
山川风物铭
三、初读课文:
把握节奏与韵律,读准字音
读读写写
陋( )室
wéi( )吾德馨( )
鸿儒( )
àn dú( )
1òu

xīn

案牍
山 不 在 高,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 深,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 室,惟 吾 德 馨(xīn) 。
苔 痕(hén) 上 阶 绿,草 色 入 帘 青。
谈 笑 有 鸿 儒(rú),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无 案 牍(dú) 之 劳 形。
南 阳 诸 葛 庐,西 蜀(shǔ) 子 云 亭。
孔 子 云:何 陋(lòu) 之 有?
陋 室 铭(唐 刘禹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划出本文的韵脚,想一想押的是什么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ing
in
押的是in韵
吟唱《陋室铭》
四、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蔓延到,长到
映入
山不在于多高,有了神仙居住就会出名。
水不在于多深,有了龙盘踞就显得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
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倒装句,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五、课后达标
1.朗读并背诵《陋室铭》。
2.学会吟唱《陋室铭》。
陋 室 铭
唐 刘禹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背诵《陋室铭》
二、研读课文,感悟思考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是全文的主旨句,“ ”扣题,“ ”统领全篇。
陋室
德馨
2.《陋室铭》从写什么入笔?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从写 、 入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是运用类比比兴手法。借写“ ”与“ ”来引出“ ”,同时用“ ”
“ ”比喻“ ”,用“ ”“ ”比喻“ ”。


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
陋室


陋室


品德高尚的室主人
“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如《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 ”,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 ”,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
3.作者认为陋室是否“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陋室不陋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居室环境:
清幽宁静,生机盎然。

(环境之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之雅)
博学不俗


(情趣之雅)
交往之人:
③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日常生活:
情趣高雅,超尘脱俗
4.陋室铭》中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
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作者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贤士的志趣和抱负,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已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
①与文章开头的“ ”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意在说明陋室不陋关键在于“ ”。
②紧扣题目,以 (修辞)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反问
三、延 伸 拓 展
(一)下列对《陋室铭》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
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
宁静和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
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
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
(二)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陋室
志: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四、主 旨 探 究
课文主旨
《陋室铭》通过对“ ”内外情景简要生动的描述和对“ ”的分析证明,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和 的情趣。
陋室
陋室不陋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五、课后达标,学写铭文
仿照《陋室铭》,写一篇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