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料峭(qiào) 隽(juàn)永 给(jǐ)予 逦迤(yǐ)
B.炮(páo)烙 拽(zhuài)出 狙(zū)击 锱(zī)铢
C.坍圮(qǐ) 亘(gèn)古 恪(kè)守 煤屑(xiè)
D.颤动(chàn) 数(shǔ)落 纶(guān)巾 熨(yùn)帖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溃逃 杜撰 逡巡 步履蹒跚 B.嬉戏 陷阱 膏粱 莫名其妙
C.安详 狼藉 纨绔 一筹莫展 D.内帏 寒喧 攫取 古式古香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3分)
国学著作 ,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 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 ,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
A.汗牛充栋 良莠不一 融会贯通 B.凤毛麟角 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
C.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 细嚼慢咽 D.凤毛麟角 良莠不一 细嚼慢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月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谢晋辞世了,相信无数影迷很伤心。他的电影曾带给中国人深刻的集体记忆,既有不一般的故事,也有人性关怀,更是走在一个时代的前面。
D.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5.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每逢望夜,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①上下空蒙,一碧数顷 ②一轮当空,月亮闪耀于碧波之上 ③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心中所牵挂的最后的几片常春藤叶,既是她不断凋零的生存愿望,也是她尚未完全放弃的最后一丝生命寄托;贝尔曼画出的那片常春藤叶是生命的杰作,它既是贝尔曼的生命绝唱,也是琼珊的生命序曲。
B.《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因战争刚刚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的“我”,被送到改造为战时医院的母校救治,这一精心设置的巧合凸现了深刻的社会悲剧,使得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学生与炮灰、健康与残疾的冲突触目惊心。
C.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提倡用现代诗歌来开拓散文的新境界。在《听听那冷雨》中,他借助通感手法,将不同感官的感觉联结在一起,使形象在联想中得以凸现,让读者与作者沐浴在"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意境里。
D.《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时而笑,时而哭,忽又转悲为喜,安慰黛玉,吩咐婆子,逢迎贾母,显耀自己,面面俱到,处处讨好,鲜明地表现出这个人物完全不守做孙媳儿媳的规矩礼数的性格特征。
7.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电影《海角七号》取得成功的三个原因。(6分)
《海角七号》演绎的两场爱情,在影片中交相出现,平行发展,让观众不由自主地随着导演的指引一路走下去,尽管故事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产生的共鸣却颇为强烈,让人持久回味。影片中的音乐更是震撼心灵,无论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曲《无乐不作》,还是《国境之南》《野玫瑰》等共14首乐曲,与剧情完美契合,深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音乐梦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写实主义风格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以及对传统的反思和追问为影片增添了厚重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影片的成功给了我们的影视剧制作者一个启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固守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1) ★
(2) ★
(3) ★
二、文言文阅读(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㈠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给下列标点的词注音。(3分)
锱铢( ) 横槛( ) 粟粒 ( )
9.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
B.(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
10.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答: ★
11.“灭六国①者,六国②也”“使六国③各爱其人”,三个“六国”所指是否全相同,请具体指出来?(3分)
答: ★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㈡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14.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3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3分)
★
⑵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4分)
★
⑵“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 各抱地势, 。(《阿房宫赋》)
⑵ 人间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⑶ ,善假于物也。(《劝学》)
⑷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 ,报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⑹ 闻道有先后, 。(《师说》)
⑺ 近乡情更怯, 。(《渡汉江》)
⑻ ,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背水的日子
桃 花
(1)怀念背水的日子。
(2)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
(3)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4)背水,要清晨去。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5)父亲总是去得最早。背回一桶一桶的水倒进水缸,家里便有了一天的清凉。
(6)待井边慢慢地静了下来,寨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孩子们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背着各色小花布书包,唱着歌上学去了,学堂里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7)这时,寨子里开始闹起来了。放牛的将牛群赶到水井岩边,用木瓢将井里的水沿着井沿边的一个暗槽泼出去,井水从这水槽里流到岩边路下一个大水塘里,牛群便滋滋地喝着这甜甜的井水。
(8)磨豆腐不用这井水。离寨子更远的一个山崖下有一股细细的泉水,得到那里去背水。沿着细细的山路盘旋而去,那有一个小小的山洞,水就从洞里星星点点地浸出来。把木桶接到下面,一会儿,桶就满了,背回去用来泡黄豆,磨出来的豆花特别甜、特别香。
(9)很多年都过去了,井水总也舀不完。
(10)记不清是从哪一年,我们那里开始修盘山公路,整天都能听到隆隆的土炮声,那是在炸山开路。人们都盼望着那长长的、宽宽的路从自己门前经过,终于一条大路绕着我们这个山寨又蜿蜒着向更高的山寨盘去了。通车典礼那天,各寨的人都跑去山顶上的那个寨子。好闹热啊,大人们唱着歌,围着火堆、咂酒跳起欢快的锅庄。那天放了好多部电影,大家坐在晒场上,看到大半夜。天上的星星特别多,我们一大帮孩子,就在那寨子疯跑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晨,站在山顶看下去,一条大路象一条银蛇,盘旋在山腰。过年的时候,更闹热了。队里买了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村里的舞狮队舞得更勤了,白天,在晒场上搭几张桌子,那狮子居然跳到桌上去翻滚。然后,由拖拉机开路,笑头和尚牵着狮子在后面随着锣鼓队有节奏的舞摆,孙猴子一会儿跳到车上去抢了敲鼓人的帽子,一会儿跑到后面来抱起一个孩子,长长的队伍沿着盘山公路舞着、闹着、唱着、笑着。
(11)日子,好像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着,有甜甜的井水润着,有长长的盘山公路绕着,唱不完的山歌,喝不够的咂酒。
(12)当水井岩上的百合越来越多,黄连叶越来越红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井里的水不够了。有一天早晨,听父亲在对母亲说:怪了,今天早晨谁比我去得早呢?我去背水的时候,井里的水怎么少了呢?
(13)慢慢的,放牛的把牛赶到山梁深处那条小溪里去饮水了。井边那个大水塘也慢慢的干了,长了一片野草起来,倒也茂盛。早晨起来排队背水的人越来越多,轮到最后的,桶也装不满了,只得到那个小小的山洞去接水,可那里的水很少,再走一个来回,一个早上背回两桶水,太阳就出来了。
(14)父亲说,也许是修公路的时候,放石炮惊了水路,水浸往其它地方去了。有一阵子,村里吃水很紧张,早晨,一家人合用一盆水洗脸,姑娘们也不敢三天两头都洗头了,小伙子脸上好象也没那么光彩了。
(15)后来,乡政府从山梁深处引出一股水,在村后修了一个大水塔,为每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日子好像又滋润起来了。
(16)从水笼头里放出来的水总有一股铁味,没了井水的甘甜。但是,不用起那么早去排队舀水、背水了。水井边那林老树终日静悄悄的,只有不时跑过的拖拉机吵吵闹闹,井里慢慢地生出一些蝌蚪和小水虫。
(17)日子也变得静悄悄的了,往日那个大晒场冷清了,舞狮的好象也累了,过年的时候,只能听到一些零零星星的鞭炮声了。
(18)学堂里,依然常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选自《文苑》2010年12期,有删改)
19.文章第①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
20.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④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有什么特色?(6分)
▲
21.文章以“背水的日子”为题,第⑩段却以较长的篇幅写“闹热”的场景。请对内容上的这种安排作简要分析。(4分)
▲
22.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深地眷念,请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6分)
▲
六、作文(70分)
大多数人都喜欢玩游戏。“游戏”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游戏能帮助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能耽误人的学习与工作;游戏能带给人欢乐,也能带给人忧愁。游戏还能……
请以“游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卷
得分: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9
12
13
14
15
答案
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9、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4分,每层意思2分)
20、第(3)段:①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②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③反映了不同季节景物的丰富多变,秀丽迷人。(3分。每层意思1分)
第④段:①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2分)②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生动细腻、惟妙惟肖。(1分)
21、 ①通过描写“闹热”场景表达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生活改善后的喜悦(2分);②与下文出现缺水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③使文章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1分)。
22、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②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③人对自然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④生活应该安稳、宁静、和谐、甜美;⑤对未来的日子应充满希望。(6分。每层意思2分,答对任意3层即得满分)